为何刘伯温要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平付小超

这时刘伯温上前进言,前期经过和元朝的战火洗礼,百姓己经民不聊生,如果此时再发动战争,无论是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是现在的朝廷所无法承受的。所以在朱元璋的怒火过后冷静下来他便知道这个决定鲁莽了。

此时的刘伯温则表现出来非常善解圣意,他看出朱元璋心中隐隐有悔自己所做出的决定,但是君无戏言,于是便决定给朱元璋一个大大的台阶下。他首先上书陈词表示日本人确实罪不可恕,但是目前的朝廷应该以修养生息为主,待自己实力壮大后再图后计,如果贸然前去发兵,日本地处遥远,各种补给没有跟上,则可能对国家造成大的灾难。

朱元璋见刘伯温如此恳谏,甚合他的心意,于是装作明君纳谏的模样,叹息着采纳了刘伯温的意见,但是也立下了条例,以后无论何时都不允许倭寇来犯我中华!


小语谈情

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就开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了周边的番邦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四国,目的有两个,第一就是告诉他们这几个国家的统治者,现在中国之地是大明当国,元朝已经完蛋了。让他们俯首称臣,将来磕头别磕错了人。第二就是去探查这些四夷有没有可能帮助元朝余孽。



使者去了这四个国家后,高丽,安南和占城都还不错,只有小日本出现情况了。

当时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明朝使者以杨载为主使的使团见到的是南朝的怀良亲王。此人是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性格残暴,作战勇猛,反过来说就是个大老粗。

而朱元璋对于日本人十分蔑视,加之当时南北朝时期日本浪人都跑到中原王朝这当倭寇,让朱元璋十分不高兴。因此老朱的国书写的十分不客气。下面给大家摘录一段:

“圣旨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这段话大意就是,你们日本要么认我大明当宗主国,要么就整军备战等着挨揍。要是不知悔改,非要当倭寇,就等着我们杀过去吧!

这段话说的非常不客气,怀良亲王本就是粗人,一怒之下把杨载给揍了,还杀了其他使者。

朱元璋得知这件事情后愤怒值爆棚,此时刘伯温出场,第一次劝朱元璋。他说此时国家初定,老百姓刚过安生日子。国力不足啊!况且兵凶战危,没有必胜的道理,如果重蹈元朝伐日本的覆辙,岂不是大损国力!



朱元璋虽然生气,但是一代雄主,他并不蠢,明白现在不是伐日本的好时机,便忍了下来。

等到第二年,老朱再次写了国书给日本人。好死不死,还是南朝这个怀良亲王收到国书。也就是说老朱的国书一直没有送对人。更悲催的是,此次的使臣姓赵。怀良亲王认为这次的使臣是元朝赵良弼后人,非常生气,上来就要杀人。要不说小鬼子脑子有病呢!你先分出来谁是谁啊!

这个姓赵的使臣好一通解释后,怀良亲王才明白怎么回事,打开国书一看,是这么写的:

蠢尔倭夷,出没海滨为寇,已尝遣人往问,久而不答,朕疑王使之故扰我民。今中国奠安,猛将无用武之地,智士无所施其谋,二十年鏖战,精锐饱食,终日投石超距。方将整饬巨舟,致罚于尔邦,俄闻被寇者来归,始知前日之寇非王之意,乃命有司,暂停造舟之役。

怎么说呢,老朱还是不拿小鬼子当人。

怀良亲王也修书一封,是这么答的:

臣闻陛下有兴战之策,小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竭力之兵,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岂肯跪涂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若君胜臣负,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负,反贻小邦之羞。
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救黎庶之艰辛。年年进奉于上国,岁岁称臣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诣丹墀。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具表以闻。

这段文字写的确实文采斐然,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第一段怀良亲王还在吹逼自己有何惧哉,怎么到第二段就惶恐,就稽首了呢?

老朱接到这信后,再次炸毛。此时刘伯温又出现了,他并没有如第一次一样劝说朱元璋放弃,而是上书说西北不平。委婉的表示,现在咱们还是消停为上,日本人留给后人吧。



这就是刘伯温第二次劝朱元璋的过程。

不过,有一说一,刘伯温如果不劝朱元璋,没准以老朱的能力,加上南北朝时期日本的分裂,还真能一战灭了日本呢!

所以说,都怪刘伯温,书生误国啊!


王斌兔斯基

明建立之初,朱元璋派使者到日本。传递两个信息,一个恢复传统,按照从前规矩要求日本称称纳贡。二是要求日本政府管理好倭寇。当时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北朝由足利义满控制,南朝由怀良亲王掌握。大明使节到了怀良亲王那里。双方谈判没有成功。按照对附元朝使节的故事。明朝五个使节被砍了头。杨载和吴文化关押三个月后放回。后来朱元璋通过曰本僧人得知怀良亲王并非日本国王,又先后两次派出使节也没见到曰本国王。最后一次怀良亲王写了一篇不卑不亢的国书由由答黑麻做使节来回访,书曰:臣闻三王之极,五帝禅宗。听中华而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做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臣闻陛下有兴战之策,小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竭力之兵,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河之州是以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末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若君胜臣败,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败,反怡小邦之羞。自古讲合为上,罢战为高。免生灵之涂炭,救黎庶之艰辛,年年进奉于上国,岁岁称臣为弱倭。后来朱元璋静下心来,认真吸取元代日本教训,主意发展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十五个不争之国,日本名列其中。‘朱元璋在解释不伐日本的原因时说:"朕以诸蛮夷之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也也是说海外偏邦小国不足为虑,只有北方的胡人才世代为患中国,是时刻要防范的。



关东侠客

由于元朝征日本的缘故,当时的日本对于明朝的态度,并不很好。且看下面日本的国书:

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胜君负,反作小邦之差。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

这一堆无礼言辞,加上倭寇不断骚扰沿海,朱元璋本来是有想法把这个不听话的日本灭掉的,但是惩于海路遥远,加上元朝征日本失败的原因(帝得表愠甚,终鉴蒙古之辙,不加兵也),最终还是把日本列入了“不征之国”当中。

但是后来,随着日本统一,室町幕府禁止倭寇的举动获得了明朝的好感,两国还是确立了正常的关系——直到“战国时代”。


直江信纲

朱元璋在刚刚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曾让人带着国书去周围的国家,主要国家有四个,高丽,安南,占庭,还有小日本。



老朱让人带国书去周围国家目的就是两个,一个就是说元朝覆灭了,现在是咱老朱当家做主,尔等小国应该知道现在谁是你的主子,别到时候舔错了对象。第二个目的就是去看看周围这些国家有没有人敢帮助元朝的,如果有,他老朱要亲自去灭了他。


老朱的使臣去了这四个国家,其他都没事,唯独小日本喜欢搞事,小日本把咱老朱的使臣都杀了,只放了一个使臣回来报信,意思很明确,就是不把你老朱放在眼里,你能拿我怎么样?

老朱一听,十分愤怒。区区岛国竟然不把咱老朱放在眼里,咱要调兵,把日本灭了。这时候刘伯温就来了,劝诫老朱,他是这么说的,“老朱阿,咱大明刚刚安定,需要休养生息,现在不是动武的好时候,再者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老朱竟然就被这番话给说服了,白白错过了一个让日本成为大明一个省的机会。



刘伯温书生误国,给后世子孙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要是让刘伯温知道后世发生的事,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日本,是我们扔不掉的邻居,虽然一衣带水,但是他在历史上狼子野心长存,只不过古代很长时间打不过我们所以虚心学习,而一旦我们有乱,他们便会趁此机遇,兵戎相见!


明朝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尤其在中前期,彼时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定鼎江山,万国来朝之际,朱元璋甚为高兴,然而此时东瀛小国却不识趣,派去的两个使臣一个被杀一个送回来报信,此时的朱元璋龙颜大怒,一代雄主这肯定不能忍,于是打算出兵日本!


这时候刘伯温问询赶来,说是日本情有可原,因为他们以为这是蒙古人派过去的使臣,因为当年忽必烈出兵过日本,于是日本人怀恨在心,毕竟彼时日本人对于华夏正统还是心存敬畏的。

后来朱元璋再次派遣使臣东渡日本,说明情况,没想到日本人又一次不识趣,拒绝朝贡,于是朱元璋再次大怒,然而日本人就是接到战书依旧坚持下去,朱元璋真的要出兵了!

这时候,刘伯温又来了,他知道皇帝大怒肯定拦不住,于是悄悄递了个折子,报告各地灾民和北方战事的情况,不得不说,刘伯温确实有能耐,这一下,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了,毕竟能够做开国皇帝也一定不是一般人。

刘伯温趁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我们大明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而北方蒙古没有彻底平定,还有卷土重来的气势,而东边的小国,一时成不了气候,若是出兵讨伐,必定要大肆建造船只,训练水军,花销颇大,而穷困岛国有没有什么好东西,打赢了也没有啥好处,相反会掣肘大明朝的发展。

经过这一番劝告,朱元璋冷静下来,只能够休养生息了,虽然后来朱元璋把日本列为不征之国,但是仍旧告诫子孙谨防这东瀛小国。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


颍州小史官

在元朝之前,我们这个“一衣带水”邻居,一直臣服于我国。元朝忽必烈统治时期,忽必烈派兵东征日本。结果,忽必烈两次派出舰队征服日本,都被台风刮没了。从此,日本就猖狂了起来,以为有“神风”相助!


明朝时期,朱元璋北击蒙元,一统江山以后,想重新享受“万国来朝”的盛世。于是,派出了两名使者出使日本(东瀛)。

结果,日本人狂妄的杀死了一名使者,并让活着的回来报信。朱元璋很生气,弹丸小国,竟然蔑视天威,要发兵征讨日本。
此时,刘伯温觉得风险太大,还有元朝失败的先例。于是,他劝阻了朱元璋。刘伯温的意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日本(东瀛)四面环海,只能组建水师征讨。而明朝刚刚建立,国内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不宜劳民伤财出兵远征。

第二,日本属于未开化民族,就算出兵征服了,也不能融入明朝版图。甚至,有可能陷入劳师远征的泥潭。


第三,日本(东瀛)弹丸小国,物产匮乏,就算征服了,也不能给明朝带来什么好处。劳民伤财的征服这样的岛国,得不偿失。

第四,日本(东瀛)地狭民少,就算有朝一日壮大起来,也无法灭掉大明。不如,等以后明朝水师强大了,轻而易举的就能灭了日本。

如果,刘伯温和朱元璋知道几百年后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恶以后,会不会后悔没有灭了日本??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刘基没有什么誓死阻拦。但日本的确被明列为不征之国。

日本人多山多粮食却很少,经历长期战争,军人单兵素质高,明军即使没遇到台风能登陆成功也不可能速胜,而台风随时会切断明军补给导致登陆部队全军覆没。

朱元璋头号敌人是蒙古。

经过元初的屠杀和元末的战乱,中国急需修养生息。战后人口仅千万出头,青壮男人还大量战死,满国都是老弱妇孺,青壮劳力也就是两百万出头。攻占日本需要调用的军队加后勤运输至少需要五十万青壮男人,而且是长年累月的越海作战,不能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闪击战只在农闲时间突然集结几个月内完成战役,无论胜负到时都解散回家种地。

对明朝而言,日本的价值远不如越南缅甸,战争和管理成本却极有可能拖垮大明。朱元璋虽然冷血好杀,但在大策略上却极少犯错,刘基劝与不劝,朱元璋都不会去攻打日本,而且给后世子孙留下规矩,无论以后日本如何做作都不允许攻打日本本土。


石油熊猫

蒙古铁骑踏遍欧亚大陆却在岛国日本折戟沉沙,百年后给朱元璋出了道难题,如果不是刘伯温劝阻,后果殊难预料。

日本人当然没有防御蒙古铁骑的本领。但日本悬于海中,得天独厚,海上气候变化无常,那时候海战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全凭运气的时候。一旦海战,变化太多。所以忽必烈对付弹丸日本束手无策。

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志得意满,昭告天下,自己成了中原之主,引得万邦来朝,可是日本人不但不来朝贺,还总有流寇过来打秋风,骚扰的海疆不宁。朱元璋很生气,就派使者去日本问罪。问他们要搞啥事情。不想派去的使者竟然被杀了。日本当时有个怀良王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竟然向朱元璋叫嚣:“若君胜臣负,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负,反贻小邦之羞。”这是笃定朱元璋不敢打他。

老朱什么时候怕过这个。大怒之下就要发兵打日本。手下武将自然各个叫好。蒙古人都被咱们撵的满世界跑,害怕你一个小日本?不想刘基出来阻止。他只讲了两个道理。

第一,蒙古未平。

当时的北元还在西伯利亚窝着,势力还很强,虽不一定有东山再起的能力。却也是心头大患。随时对中原虎视眈眈。朱元璋不集中精力对付北元,却跑去对付日本,有舍本逐末的嫌疑。

第二,国内初定,休养生息。

元末战争刚刚平定,四海初宁。百姓嗷嗷待哺,正需要休养生息。与蒙古之战旷日持久,再对日开战劳民伤财。却不得好处。海战费用靡巨,会让百姓不堪其扰,心生怨言,与初建的大明不利。还举了若干蒙古伐日的例子。


朱元璋是打过水站的。当时和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你死我活,朱元璋将全部家底搭了进去险胜而已,水战实在是他的噩梦。更别提海战。所以思虑再三,朱元璋果断忍下怒气,放日本人一马。而且他觉得日本就是一个狗皮膏药,没必要对他们过于用心,所谓“不征之国”。

之后明朝只对倭寇有过各种抗击,从无主动出兵日本。直到最后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万历皇帝还是在朝鲜和日本干了一仗。那一战的结果,三个当事国三种结果,也是很搞笑。今天就不多说了。

我是君笺雅,偶尔也侃侃红楼以外的文学和历史。欢迎大家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刘伯温这个人,怎么说呢,被某些人吹捧成了半神级的人物。比如著名的《烧饼歌》号称能够预言后世五百年的事件。甚至把两岸统一都扯上了,不看烧饼歌我都知道两岸快统一了!净扯淡!

事情是这样的,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首先承认了元朝对中国的合法统治,其次希望接替元朝,将周边各国纳入明朝的朝贡体系当中。在这一背景下,使臣纷纷从南京出发,来到周边各国进行通报。日本也是目的国之一,可是日本人够狠,二话不说就杀掉了明朝的使臣!

朱元璋大怒,想要灭掉日本。不过说实话,以当时明朝的国力,做这件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以朱元璋的地理知识,估计他也搞不清楚日本的情形。刘伯温进行劝阻也不能说错,以当时明朝百废待兴的国力,要是攻打日本不见得能够成功!

错的是,刘伯温既然能预言后世日本会杀掉数千万中国人,竟然没有提醒后人防备日本。而且,在刘伯温的忽悠下朱元璋将日本列为不征国,导致明朝永远失去了灭掉日本的机会,这就更不对了!

正确的做法是,将灭日计划后延,告诫子孙有朝一日一定要灭掉日本,以报杀我使节之辱。

实际上,到明成祖朱棣时期,明朝已经有了征服日本的能力,下西洋的舰队如果东征,可以轻易将日本征服。因为,这一时期不仅是明朝最强大的时期,也是日本开始进入战国时期的重要节点。

当时,日本已经分成南北朝,明朝只要像当年汉朝对付匈奴人一样拉一个打一个,让日本列岛提前进入内乱,就可以轻易将他们征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