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绿爱绿护绿 共建大同绿色家园

2018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的世界主题为“土地无价,值得投资”,我国的主题为“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

概 述

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

什么是土地沙化?

土地沙化是指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黏粒)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土地沙化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脆弱生态环境地区,或者临近大沙漠地区及明沙地区。

土地沙化的成因有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过度放牧、滥砍滥伐森林、开荒、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原因。土地沙化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衰退、自然灾害加剧等。土地沙化的大面积蔓延可演变成土地荒漠化。

植绿爱绿护绿 共建大同绿色家园

植绿爱绿护绿 共建大同绿色家园

荒漠化现状

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20%,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的528个县(含旗、市、区)。

沙化土地现状

截至2014年,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分布在除上海、台湾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的30个省的920个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五次全国沙化土地监测数据显示:我市沙化土地面积为1640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沙化1335.9平方公里,中度沙化182.3平方公里,重度沙化121.88平方公里。全市沙化耕地面积203.8平方公里。

荒漠化和沙化总体趋势:

(一)沙区植被覆盖增加,固碳能力增强。2014年全国沙区的植被平均盖度为18.33%,与2009年的17.63%相比上升了0.7个百分点。我市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23.5%,比2009年15.1%增长了8.4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308.90万亩,中幼林抚育16.16万亩。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46.36万亩,特灌林面积达到149.84万亩。建成30万亩以上规模的连片工程2处,10万亩以上的8处,10万亩以下1万亩以上工程57处。同时,全市划定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8个,其中国家级2个;国家沙漠公园5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个。

植绿爱绿护绿 共建大同绿色家园

植绿爱绿护绿 共建大同绿色家园

(二)防风固沙能力提高,沙尘天气减少。2014年与2009年相比,我国东部沙区土壤风蚀状况呈波动减小的趋势,土壤风蚀量下降了33%,地表释尘量下降了37%,植被对输沙量控制的贡献率为18-20%,沙尘天气也明显减少。5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9.4次,较上一监测期减少2.4次。2009年以来,我市沙尘天气由21天减少到现在的8天左右,由过去的沙尘加强区转变为沙尘减弱区,就地起尘、就地起沙的现象得到根本遏制,沙化土地减少130000公顷,为“大同蓝”的建成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三)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重点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云州区火山群森林公园、采凉山森林公园、新荣区古长城森林公园、云冈区红桃山森林公园、左云县满眼绿治沙工程、阳高县大泉山森林公园、天镇县沙梁坡固沙林带、浑源县千佛岭造林工程、广灵县千福山精品困难地治沙工程、灵丘县锅帽山生态建设工程……连续十多年高强度的造林绿化,全市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实际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达到178万亩,全市植被盖度快速增加,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大同蓝”顺势而生。

荒漠化和沙化持续减少的原因

全市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出现净减少,主要是中央、省委正确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实施一系列保护与治理重大政策措施的结果,也是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结果。

(一)高层重视、高位推动是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持续好转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县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真抓实干,使得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得以稳定持续好转。

植绿爱绿护绿 共建大同绿色家园

植绿爱绿护绿 共建大同绿色家园

(二)依法防治、严格保护是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持续好转的重要基础。各地认真实施《防沙治沙法》《森林法》《草原法》,普遍推行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禁止滥樵采和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省级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通过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有效保护了沙区植被。

(三)加大投入、加快治理是改善荒漠化和沙化状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家、省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环京津生态屏障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工程,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市县财政逐年加大造林绿化投资,加大了防治力度,加快了防治步伐,促进了沙区生态状况的好转。

(四)深化改革、活化机制是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持续好转的动力源泉。全市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出台了加快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建立了生态公益林补偿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政策,调动了社会各界防沙治沙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防沙治沙工作。

(五)沙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是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持续好转的有力措施。特别是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舍饲圈养等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煤炭、电能、风能在沙区农村能源结构中比重的提高,薪材比重的下降,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镇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等,减轻了土地的承载压力,减少了对沙区植被的破坏。

防沙治沙的新内涵

(一)治沙与治穷同步实施。国家、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针政策对防沙治沙提出了新要求,联动实施林业生态扶贫“五大项目”,用好用足防沙治沙、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生态管护、提质增效、林业产业等项目、资金,国省重点林业项目由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尽可能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大限度发挥帮扶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在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中增收。统筹国家公益林管护和未成林管护项目,为贫困人口增加更多管护岗位,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植绿爱绿护绿 共建大同绿色家园

植绿爱绿护绿 共建大同绿色家园

(二)治沙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林业肩负着重要使命。为此,要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推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生态修复、资源保护,恢复再现乡村过去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加大乡村周边国土绿化力度,在此基础上锦上添花,让广大乡村更生态宜居。要改善林种树种结构,整体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广植彩叶树种,打造不同季节不同森林景观。要优化林木布局,重点推进乡村路边、水边、房边绿化美化;加快庭院林业建设,实现乡村庭院四季花果飘香。让“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不再是人们对过去乡村美好而朦胧的记忆。

(三)治沙与发展产业并驾齐驱。总的思路是以林业“三变”为抓手,促进农民增收。鼓励现有村民组、农户的林地或一般耕地依法规范有序流转,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目的,引导农民以林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参股到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或林业项目,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滚动发展”方式,抱团入股参与经营决策,最大限度释放村民组和农户的资产潜能。通过抱团发展、大户引领、规模经营等方式,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建立农户与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关系,并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以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为主线,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下一步将本着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和充分尊重农民和村集体意愿的原则,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品牌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数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积极调整林种和林业产业结构,中长期以发展仁用杏、沙棘等为主的原料林产业,扶持壮大本地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短期发展连翘、柴胡等药用灌木的林下经济。与此同时,积极引进适合我市发展的优特经济林,在云州区试点油用牡丹紫斑品种的试种和种子园的建设,在浑源县和左云县加大钙果的试种规模;同时支持合作社和林农开展经济林质量精准提升,对老杏林、沙棘林、核桃林等进行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地经济效益。

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重点扶持林业种养大户、家庭林场和联户经营。支持和引导农民合作社以林产品和产业为纽带组建联合社,推动农民合作社实现由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变。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加强联合,加大品牌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其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深入融合,发展特色林业和林下经济,建立以市场为纽带,合作组织、村集体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以森林景观为依托,培育和壮大森林旅游。我市森林和自然景观众多,森林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积极引导村组农户、合作社依托各地森林景观,发展森林康养、观光避暑、森林探险、金秋采摘等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业,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生态庄园、“森林人家”、林家乐等,把大同的绿水青山保护好,把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好,真正实现人进沙退、荒山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大同市林业局 大同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领导组办公室提供文字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