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英雄的哥哥,卻沒有弟弟,這裡也買不到炊餅

河北省清河縣地處衛運河西岸,因境內原有一條叫“清河”的河流經過而得名,現隸屬於邢臺市,西與威縣交界,北與故城縣、南宮市為鄰,南與臨西縣毗連,東與山東省武城、夏津兩縣隔運河相望。京九鐵路在清河設有二級站,青銀高速、邢臨高速、大廣高速以及308國道、肅臨線、邢清線均在清河縱橫過境。羊絨製品是清河縣的特色產品,被譽為"中國羊絨之都",另外,清河縣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人物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也是書籍《金瓶梅》的故事起源地,圍繞《水滸傳》和《金瓶梅》故事,清河縣建有武松公園和快活林公園,並有武植祠和武大郎墓的遺蹟,號稱“中國武松文化之鄉”。

打虎英雄的哥哥,卻沒有弟弟,這裡也買不到炊餅

據清河縣縣誌記載,武大郎姓武名植,小名“大郎”,清河縣武家那村人,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並無兄弟。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曾經在山東陽穀縣做縣令。他發小家敗破落,逃難到他那裡,希望看在多年情誼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武植對這位落於窘迫的兄弟招待倍至,並暗中為其在原籍蓋房修屋。發小久不見武植資助,便憤然離去,回家的路上極盡對武植惡意中傷汙辱詆譭之能事,村村說唱,鄉鄉張貼,謠言惑眾,就連武植的老婆潘金蓮也遭受株連名譽被辱。回家知道真相後想挽回已覆水難收了,謠言很快傳遍各地,施耐庵就是以此為素材,衍生編撰出的《水滸傳》中打虎英雄武松、武大郎、潘金蓮以及西門慶等的系列故事。

打虎英雄的哥哥,卻沒有弟弟,這裡也買不到炊餅

打虎英雄的哥哥,卻沒有弟弟,這裡也買不到炊餅

《水滸傳》裡對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描寫給潘、武兩姓後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清河縣的潘家和武家幾百年來從不通婚。為此《水滸傳》後人還專程去清河縣武植祠,代表先人向武氏後人表達歉意,並寫下道歉詩:“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

打虎英雄的哥哥,卻沒有弟弟,這裡也買不到炊餅

打虎英雄的哥哥,卻沒有弟弟,這裡也買不到炊餅

武植塑像

武氏祠堂在武家那村外,這裡放著武大郎的骨殖,祠堂裡有武植的塑像,以及他和夫人潘金蓮的畫像,圖畫加文字講述了武植生平故事,看守祠堂的老人也會給你細細述說武植和潘金蓮的前世今生。雖然在各地有不少商家蹭熱度製作銷售“武大郎炊餅”,但在武家那村是買不到炊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