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知识碎片化,如何构建完整的思维体系?

自媒体时代,知识碎片化,如何构建完整的思维体系?

一、什么是思维体系?

通常有这样一种人,对别人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所写的文章常常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它的不足,但是具体怎么不足应该怎么改进却说不清楚,即使能说出一些道理,一旦自己来做却反而不如别人做得好,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眼高手低 ”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眼高手低”现象呢?从心理学和思考力角度来说 ,“眼高手低”现象说明了一个人思考力水平、行动力水平与他的某些悟性能力和潜意识极不对称,或者是他的思维体系缺乏完整性和完善性。 “眼高”说明一个人具备了某些零散的能力,正因为这些零散的能力高出了一般,所以能出现“眼高”现象;“手低”说明由于这种零散的能力没有形成系统性,缺乏完整性和一致性,因而制约了能力的整体发挥,出现了 “手低”现象。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思维体系和完善的思维方式,那么他的能力就不能从整体上发挥出来,一定意义上就会出现“眼高”和“手低”之间的矛盾。

其实,很多人在某些场合或某些时候都会有一些思想火花的碰发,为什么有些人的思想火花能形成燎原之势,创造出辉煌的事业和不朽的作品,有些人的思想火花只是星星点点昙花一现呢?这与一个人所形成的思维体系的完善性和完整性程度有关。思考力研究发现,人的很多不可名状的感觉和悟性往往来自潜意识,人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来自意识和理性,在相同的文明程度和种族背景下 ,每个人的潜意识与意识相加之和,在精神能量的意义上基本上是相等的,根据“个体无差异”学说,既然个体无差异,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睿智,很有创造力,有些人却很愚笨呢?这取决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思维的结构特征。那些有智慧和创造能力的人由于形成了比较完整和完善的思维体系,导致一部分潜意识能量向意识和理性的转化,因此表现为思维敏捷、眼光深远,具有很高的思考力水平;缺乏智慧和创造力的人由于没有形成思维体系的完整性和完善性,因此表现出目光短浅、思维迟钝,思想偏执。聪明睿智的人他的意识部分得到了有效的开发;愚笨偏执的人他的意识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但是也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些愚笨的人他的一些非理性和生理感觉能力甚至比聪明人强。个体无差异学说证明人与人之间在智慧上只有质的差别,没有量的差别,质的差别在于思维结构的不同组合,量的无差别说明精神世界同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人的意识领域中的思维体系其完整性和完善性程度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反映着一个人的聪明和愚蠢,其中,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由思维深度、思维广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四个部分组成,思维方式的完善性主要是由科学思维 、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相互作用决定。思路决定出路,从而也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一个人事业成就以及事业的方向,可以从一个人思维体系的完整性和完善性程度中反映出来,通过学习和训练,一个人的思维深度、思维广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以及思维方式是可以得到提升和改善的,因此,通过学习和训练也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事业方向和事业成就。

二、全球化竞争对一个人的思维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人的思维可以用工作中的电脑来类比——由硬件和软件构成。思维硬件,它由大脑和脑神经等生理组织构成,或者严格意义上说,它是在身体、生理 、心理的统一性基础上产生的机理。思维软件则是由信息及其知识体系构成的,或者严格意义上讲,它是客观世界通过信息的方式反映到主观世界的思维形式。关于思维硬件的结构及其规律性,这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思考力研究的思维软件是从提高文化素质的角度分析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方式,其中包括思维的真实性程度、完整性程度、完善性程度等等,简单的说就是思维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完善性问题。

人类从发生、发展到今天,在思维特征上表现为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准确程度、真实程度、完整程度、完善程度也处在逐渐的提高过程中,因此,人类文化的这种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做是思维软件不断升级和优化的过程。人类思维发展水平处于不同历史时代的状况,依次出现了原始思维、神话思维、宗教思维、科学思维等具有代表各个不同时代文化特征的思维方式:原始思维发生于人类的蒙昧时代,其思维具有混沌性、感应性、直接性、整体性、非理性特征;神话思维比原始思维具有更多的理性特征 ,并且建立了事物之间一定的联系性和推理性,不过它是以万物有灵的观念作为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宗教思维比神话思维不但具有更多的理性特征,而且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性,具有价值思维的某些萌芽,封建社会是宗教思维发展的鼎盛时期。宗教思维主要是通过信仰作为推理和认知的基础,因此宗教总是和迷信分不开,由此导致了人类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科学思维的繁盛。科学思维以概念、判断、逻辑推理为主要特征,强调以事实为根据,以实证为准绳,推崇纯客观和纯理性,体现了对原始思维、神话思维、宗教思维的对立与否定,这是一种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与否定。由于科学思维还没有在“正、反、合”的意义上达到对人类文化的一种整体性包融,不能对非理性认知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即使在科技文化创造了如此灿烂物质文明的今天,它依然不能得到许多宗教观念心悦诚服的认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科学思维发展到它最辉煌的时候,预示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全球化时代的繁荣——这就是价值思维和应变思维的时代。当然,以上的这种关于思维软件的划分没有绝对的准确性,因为即使在科学思维非常发达的今天,还有不少人在顽固的用神话思维和宗教思维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以这样的思维软件分析事物、解释人生。这充分说明,一个人思维软件的形成不但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的程度有关,也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因此,思维软件是文化的个别性、时代性、民族性的统一。其中,思维软件的个别性是由个人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思维软件的时代性是由社会的整个文化背景决定的,思维软件的民族性则是由文化传统决定的。这种思维的民族性,中国文化能够站在天人合一、宇宙人生的至高境界上看问题,所以中国文化很有思想高度;西方文化其思维方式是将分子分解成原子,将原子分解成基本粒子,主要遵循将整体分解成部分的思考方法,这样的思维方法很有思维深度。相比较而言,传统的中国文化具有思想高度而思维深度不足,所以能造就很多风流洒脱的智者;传统的西方文化有思维深度而思想高度不足,所以能造就很多埋头苦干的科学家,这是文化的民族性差异表现在个人思维体系上的差异。今天我们逐渐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因此不能只在中西文化的差别上争吵不休,而应该超越二者,将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思维速度统一起来,建立完善的思维体系,形成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创造力特征,并运用智慧曲线来改善人类思维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思考力核心技术》不但要诊断这些思维软件和知识体系,也要以此为基本前提,构建全球化时代的思维软件和知识体系,那么,一个人的思维如何适应今天的全球化竞争时代?全球化竞争时代的思维软件应该具有怎样的特殊性呢?我们认为:

(1)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必须使思维具有相当的深度,才能在理性的基础上认识到事物的必然性,体现出思维对科学时代的包容性和超越性,引领科学时代的发展。因此,全球化竞争时代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思维深度。

(2)必须使思维具有相当的高度,那么在全球化竞争时代思想才能超越民族主义的狭隘,对于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持有包容和欣赏的态度,否则就会因为缺乏理解力使自己陷入思想观念的种种矛盾和文化冲突之中。一个没有思想高度的人不但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也不能被别人很好的欣赏和理解,从而就会与时代的步伐越来越远,走向思想封闭的死胡同。因此,全球化竞争时代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具有思想高度。

(3)必须使思维具有文化的时代性广度,才能形成对知识的有机整合与开发利用。全球化以网络发展和信息爆炸为基本特征,只有具有了相应的思维广度 ,才能与网络时代合拍,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因此,全球化竞争时代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思维广度。

(4)必须使思维具有相当的速度。速度左右竞争,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速度,因此全球化竞争时代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思维速度。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思考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力取决于他的知识、能力、思考和行动的相互作用,其中思考力最为关键。与物理学关于力的基本原理一样,思考力也具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决定思考力的两个基本要素同样是大小和方向,其大小取决于信息量及其知识结构的统一性,其方向取决于目标的一致性。但是,由于很多人没有进行专业的思考力训练,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和完善的思维方式,因此影响了思考力水平的正常发挥,那些偶然喷发的思想火花由于缺乏思考力的深度推进,常常在昙花一现中熄灭了。因此,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增加思维速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时代合拍的思维体系和思维方式,是构建全球化时代思维软件的基本要求,一旦这种思维方式得以形成,人们不但可以将各种信息加以有机整合,那些混乱零散的知识和思想将变得更有条理、思路更加清晰快捷,那种常常在不经意中出现的昙花一现似的思想火花就可以形成整体性和一致性的力量,并促使知识向创造力的转化。

三、构建思维体系的意义何在?

建立思维体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思考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并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中国有句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原因就在于纯粹的书生们不能将“知识量”、“信息量”转化为思考力,进而不能将思考力转化为理解力和行动力。由于缺乏理解力和行动力,所以大多数的书生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总喜欢相互争吵,谈高论低 ,甚至产生“文人相轻”的现象。事实上,凡是文人相轻和夸夸其谈的书生,从思维体系上看,要么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思维深度,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就急于发表议论表明主张;要么是他们缺乏必要的思想高度而不能包容别人,从而脱离了现实条件,不能形成由科学思维向价值思维和应变思维的提升;要么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思维广度,产生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偏执,要么是思维僵化 、固执己见……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他们的思维体系缺乏完整性和完善性造成的。缺乏(或者严重缺乏)思维体系的人,考虑问题比较片面,一旦形成自己的看法就比较固执,容易“钻牛角尖”,常常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吵,有的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情绪化倾向和攻击性语言。那些过分偏执一端的人通常习惯于用一种挑衅的方式和激烈的言辞讨论问题,但当他的观点不被别人接受时,就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压抑,从而使一般意义上的观点和观念问题转化为心理问题,诱发心理亚健康现象。

思维是对存在的一种反映形式,思维一旦形成了思维体系,就能够促使人们多角度、多层次的看问题,并且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具体的环境灵活处理问题。思考决定行动,一个人一旦形成了思维体系,就能够使人的主体性与客观对象及其所在的环境保持紧密一致,在人际关系上也能出现文化包容心理,从而有利于培育出一个人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全面性、完整性、协调性、统一性是建立体系的一般性要求,一个人的思维体系一旦形成,那么他的思维也会体现出一定的全面性、完整性、协调性、统一性特征,从而更加接近存在的本质。

思维的完整性制约着思维的完善性,有了完整性的指导,那么在具体的实践和认知过程中,人们就能够使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也日臻完善。

(2)能够拓展思维深度、延伸思维广度、提升思想高度、增加思维速度,思维深度、思维广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是思维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并且,只有在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的时候,思维体系才得以形成。思考力一旦形成系统和体系,那么就会出现整体决定部分的现象——由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制约关系,使得各部分之间必定要协调统一,在这种协调统一关系的横向要求和作用下,就会促使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得以拓展、思维广度得以延伸、思想高度得以提升、思维速度得以增加;同时,思考力一旦形成系统和体系,就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在整体性的纵向作用和要求之下 ,也会促使一个人拓展思维深度、延伸思维广度、提升思想高度、增加思维速度。

(3)一定程度上能产生“生而知之”的学习效果

思维体系本质上也就是一套思维软件,思维体系的完整性和完善性程度决定了这套思维软件的性能和优良程度。其实,人们通过感官得来的印象(知识表象 ),离开了思维软件的处理是毫无意义的,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对经验的抽象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软件”,并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使思维体系不断完善,但是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走弯路。思维体系的形成可以采用直接的方式,即借助老师的指导帮助迅速形成并得以完善,人们一旦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的思维体系,尤其是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广度,很多同类知识和

相通的道理即使不通过学习也可以知道。当人们理解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及其本质,洞悉了真理的结构,就会发现所有的知识体系都遵循着相通的模式——存在根模式。一旦建立了存在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机制,人们就会理解:抓住了存在的知识本质就没有必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探索于浩瀚的知识海洋,去学习那些重复和重组着的知识表象。人们只

要对自己做一个思考力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就可以抓住知识的本质。这时,人的意识之中就具有了某种先验性的知识模型。孔子在谈到知识来源的时候曾经提到过:(1)生而知之;(2)学而知之;(3 )难而知之。孔子“生而知之”的这个说法在当时虽然没有提出科学的依据,但我们的制衡规律和思维广度理论表明,一个人“生而知之”的程度与他的思维体系完整性程度和思维方式完善性程度正相关。

(4)促使思考力向执行力转化

一个人思维体系的完整程度和完善程度,决定着一个人的思考力水平。思考力归根结蒂是一种精神力量,但当这种精神力量能够指导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从而使一个人的行为也产生与这种精神力量相统一的效应,于是就产生了意志力和行动力。思维体系的建立能够提高个人或者团队的思考力水平,从而使个人或者团队具有精神上的竞争优势,这种精神上的竞争优势与具体的条件相结合,通过诚信行为机制就会向行动优势和物质优势转变。

(5)促使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变

思维体系是思考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人的性格和意志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二者之间并不完全分离,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事实证明,思维体系的完整性和完善性程度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非常大,例如:在态度方面,思维体系缺乏完整性和完善性的人一般比较狭隘偏执,常常强调自己忽视他人,表现为自私自利;思维体系比较完整和完善的人,为人则比较中庸,性格谦虚谨慎。在意志力方面,思维体系缺乏完整性和完善性的人一般比较容易冲动,常常凭借兴趣做事,热情来的很快,消失得也快,没有周密长远的计划;思维体系比较完整和完善的人目标比较明确,有周密长远的计划,遇事镇定,有耐心和恒心,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随便改变目标。在情绪方面,思维体系缺乏完整性和完善性的人情绪波动比较大,时而自卑时而自大,常常情绪激动,言辞刻薄;思维体系完整和完善的人情绪比较稳定,自信乐观,心态祥和。

完整的思维体系和完善的思维方式能够使一个人变得心智聪颖,产生良好的心态,这种良好的心态必定会体现到人际关系和生活态度上。心态好了,生活质量就提高了,心态糟糕,生活质量也会变得很糟糕。因此,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形成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态度,也是改善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未完待续)。

自媒体时代,知识碎片化,如何构建完整的思维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