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编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应忠实原著 升华精神

“上学时在语文课本上看到夏衍写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就非常受到震撼,现在也想带着孩子来感受文学和影视的魅力”,昨天下午,陆女士准时带着3岁的小儿子来到上海电影博物馆参加“夏衍的魅力——文学改编思想”论坛。

文学改编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应忠实原著 升华精神

“夏衍的魅力——文学改编思想”论坛 王晓蕾摄

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曾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他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等至今仍被受众所喜欢。

改编剧应忠实原著 升华精神

自1958年起,影视剧的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根据文学经典改编的影视剧: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85版《四世同堂》剧,都是根据经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佳作,至今仍然受到各年龄层人的喜爱。

“文学的门槛相对较高,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可能比较晦涩。但电影是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文学改编则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文学,促进文学的传播和发展”,文学理论家陈子善表示,改编是架起影视和文学的一座桥梁。

“改编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在原著的基础上向前走了一步”,沈芸表示,对经典的改编需要找到原著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下“老树开新枝”,体现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和追求。

用“匠人精神”打磨改编剧细节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搬上了荧幕,并以其思想性和观赏性收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但是,尽管在制作技术、特技效果、场面营造等方面,改编的影视剧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却在文化精髓、细节处理、人物性格表达等方面面临挑战。

“在夏衍的《林家铺子》文学改编中,他会注意到场景中的每个小细节,林家小姐闺房里柜子的摆设和上面的小物件都十分考究”,张建亚坦言,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大多用生活上的小细节来体现,一分一毫也不能马虎。新时代下的文学改编剧也应该用这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进行打磨,深入理解和把握原著精髓,与时俱进改编思路,推出优秀的改编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