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城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此,我们开辟专栏,概览城阳历史文化,并将其中的重要文化主题进行介绍。准备好了吗?开启一段穿越千年时空的文化历史之旅吧!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秦汉时期的城阳历史文化。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秦(前221~前206)

秦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天下设三十六郡,今城阳地区初属琅琊郡,后属胶东郡。

汉(前202~公元220

年)

西汉初,不其县建置,为汉帝国新置县,属徐州琅琊郡。这是今城阳地区作为区域行政治所的开端。不其县城设在城阳街道的城阳、城子、寺西三个社区一带。

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改不其县为不其侯国,封大司徒伏湛为首任不其侯,传国八代,延至建安十九年(214年)。

光和年间(178~183年),不其改属青州东莱郡。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不其文化:汉帝国的东方之门

不其文化是古代中国一种极具特色和纵深度的地域文化形态。

时间关系:不其县及不其侯国存在期间的历史文化形态,历汉、魏、晋、南北朝、隋,兴废约800年。

空间关系:不其县及不其侯国辖域的历史文化存在,包括今青岛东六区及即墨市南部。

文化中心:城阳。

文化价值:不其为汉武帝海上求仙基地和祭祀中心,标志汉帝国的东方之门,昭显道教史前史,集结着宗教、经学及航海等多重内涵,在中国东方奠定了独特的文化海标。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 历史地图 ··

不其城

不其城,汉置,古城约周十里。

——《太平寰宇记》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不其城示意图

不其城位于今城阳街道的城阳、城子、寺西三社区范围内,包括内外两重城池,总面积约为 2.55平方公里。城外有护城河与墨水相环绕,通胶州湾,入海口处形成古港。

汉武帝东巡不其史迹

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门宫,若有乡坐拜者,作《交门之歌》。

——《汉书·武帝纪》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汉武帝刘彻

汉朝开国百年以后,武帝刘彻东巡海疆,以不其为其海上求仙的目的地,隐含着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命题。

时间:太始四年(前93年)。

路径:自琅琊港渡海入胶州湾,自今女姑口上岸,登陆不其。

史迹:建造明堂、交门宫及太一、仙人祠,进行求仙活动,瞩望海外世界。

意义:汉武东巡不其,海上求仙,祭祀太一神,展开一场神秘的天地对话,就此创造了太一信仰的巅峰,赋予不其以海上祭祀中心与汉朝东方之门的历史地位。这是汉史的一个经典事件,也是不其文化中的核心事件,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形成极为深厚的文化积淀。

明堂

不其,有太一、仙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所起。

——《汉书·地理志》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明堂是古代中国级别最高的一种皇家礼制建筑,以祭祀、布政、论学为主要功能。发端于黄帝,历代帝王均向往之。

史迹:汉武帝建不其明堂,祭祀太一及三皇五帝。

位置:据史籍记载和地理特征推断,位于女姑山。

意义:汉武帝时期,全国仅建明堂三处,一在长安,一在泰山,一在不其,三者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不其明堂及所在地女姑山昭显着海陆一体化的大文化视野,不仅是不其文化的点睛处,更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纪念地,神圣而稀有,意义非凡。

交门宫

交门宫是汉京畿之地以外稀有的几座国家宫殿之一,特别是因其处于海陆交接处而更为珍奇,具有重大的历史坐标意义和文化象征价值。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史迹:太始四年,汉武帝在此求仙,祭祀太一神,作《交门之歌》。

位置:史载交门宫坐落在琅琊郡不其县境内,但具体位置不详。

意义:交门宫不仅寄托着汉武帝的求仙梦想,更在海陆一体化角度上标志着一个王朝的东方意识和海外视野。与秦碣石宫等量齐观,秦始皇所建碣石宫为秦帝国东方之门,汉武帝所建交门宫为汉帝国东方之门。

太一信仰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太一崇拜渊源至深,在西汉时期达到巅峰,是汉武帝大力推动的一种信仰形态。

内涵:太一(亦称泰一)具有天象(北极星)、哲学(天地万物之本原)和神学(创世至上神)三重内涵。在汉武帝时期,太一神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神灵,位居神坛中心,三皇五帝为其辅佐。

史迹:太始四年(前93年),汉武帝东巡不其,在东方海陆交接处敕建太一祠及仙人祠,亦在明堂和交门宫中祭祀太一。

意义:太一信仰是汉武帝东巡不其、海上求仙的精神核心,透现了汉文化的诸多奥秘,具有特殊的宗教史与思想史研究价值。不其作为太一信仰圣地,昭示了普世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文化高度。

两汉经学在不其的传播

房风,字子元,不其人。

——《汉书·房风传》

两汉经学在不其及周边地区有着深远的传播和积淀,贯穿两汉四百余年历史时光,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

背景:儒学一统后,经学成为中国学术的主体,在不其地区得到有效传承。

史迹:房风治《春秋谷梁传》,伏氏家族为经学名家,薪火相传两百余年,东汉经学泰斗郑玄来不其山授徒讲学。

意义:不其为两汉经学重镇,为经学文化史与经学教育史上的一方圣地,相关史迹久为历代文人所关注。因着经学的缘故,不其文化被赋予了浓重的学术内涵。

不其侯伏氏家族

初,自伏生已后,世传经学,清静无竞,故东州号为『伏不斗』云。

——《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伏氏世代以经学传家,在不其历史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

史迹:东汉建武六年(30年),汉光武帝刘秀封大司徒伏湛为不其侯,世袭八代,依次为:伏湛—伏翕—伏光—伏晨—伏无忌—伏质—伏完—伏典,致力于传承经学。

意义:作为两汉经学史上的一个显赫家族,伏氏与不其渊源深厚,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家学与国运相流转的景观,谱写了一部传奇篇章,对于研究不其历史、经学文化史与家族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郑玄讲经不其山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郑玄(127-200),字康成,东汉经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编注群经,教授群伦,创成郑学,整合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史迹:永康年间(167-184),郑玄”客耕东莱”,初入不其。中平五年(188),因黄巾起义而避难不其山下(今书院村),设帐授徒,崔琰等千人从学。

意义:郑玄赋予不其以经学教育圣地的地位,开后世书院的历史先河。

航海及水利

王仲东渡

八世祖仲,本琅邪不其人。好道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而家焉。

—《后汉书·循吏列传》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历史地图:东汉 幽州 乐浪郡

王仲为汉代航海家,不其人。

史迹:汉初,为避诸吕之乱,王仲自不其浮海东渡,抵达朝鲜半岛。后经汉武帝征伐,朝鲜半岛北部归属汉朝,设为乐浪郡。

意义:王仲东渡,是汉朝的一桩航海盛事,当时朝鲜半岛尚未归属中国,因而可将其放在中外关系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层面上予以考察,具有一定的跨海洋文明对话的意义。

王景治黄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王景是王仲的八世孙,东汉著名水利学家,其主要历史贡献是治理黄河。汉明帝时期,他运用先进的方法治理黄河,基本上消除了水患。自此,黄河安澜一千余年。

不其县令童恢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后汉书·循吏传》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童恢为汉代良吏,口碑卓越,垂范后世。

史迹:东汉光和五年(182),童恢出任不其令,爱民如子,精诚为政,农牧并举,造福百姓。童恢训虎之事广为人知。因政绩突出,擢升丹阳郡太守,逝于任上。不其百姓怀念他,敬造“童公祠”供奉之。

意义:童恢为古代良吏典范,以不其令入载《后汉书》,他所昭显的忠勇仁厚、勤政爱民形象体现了理想的为官之道。童公祠为城阳地区历史最久的古代庙宇,元代演变为全真道观,称通真宫,习称童真宫。

此外,城阳地区是道教史前史圣地,积淀着深厚的道教文化传统。秦汉时期,城阳所在的琅琊郡是海上方士的活动中心。汉武帝东巡不其,建太一、仙人祠,祭祀太一神,这是后世道教的一个历史前源。不其作为汉武帝海上求仙基地,并因此而成为道教史前史的圣地,带有了某种起源地色彩。对研究道教史前史及道教思想流变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 往期回顾 —

了解不其县令童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