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招终出:加息25基点,A股会怎么走?央行跟不跟?

美国大招终出:加息25基点,A股会怎么走?央行跟不跟?

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02:00,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75%--2%,符合此前市场普遍预期,这也是自2015年12月以来美联储本轮紧缩周期的第七次加息。

美股三大股指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应声走低,收盘全线下挫,因遭大空头浑水做空,中概股好未来股价暴跌近10%。美元指数一度上破94大关,随后再度承压回落,跌至93.51。

美元普遍关注美元能否站稳100整数关口。因为,美元能否趁着美联储加息利好迅速站稳100整数关口,不仅关系到美元未来的升值幅度有多高,也对人民币未来走势会产生重要影响。若美元指数能迅速站稳100整数关口,全球投资机构会调整策略,持续力挺美元上涨,直到此轮美元加息周期结束,令人民币面临不小的贬值压力;反之这些机构会选择逢高抛售美元获利退出,而人民币则可以借助加入SDR的中长期政策利好,在中国经济整体复苏的推动下,最终实现企稳反弹。

美国大招终出:加息25基点,A股会怎么走?央行跟不跟?

其实, 在美国宣布此次加息之前,不少新兴经济体的央行选择紧急加息来应对美联储预期加息。如上周土耳其央行宣布将一周回购利率从16.5%上调至17.75%之后,印度也宣布将回购利率从6%上调至6.25%,逆回购利率从5.75%上调至6%,这是印度央行自2014年以来首次上调基准利率。而墨西哥、土耳其、印尼、阿根廷等国家央行也纷纷作出上调利率等措施。

随着美联储加息,新兴市场国家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投资者正在加速撤离这些国家。在强势美元的持续冲击下,包括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国家已经面临货币危机。不少国家央行通过加息捍卫本币利率,包括印尼和马来西亚。

美国大招终出:加息25基点,A股会怎么走?央行跟不跟?

很多人关心美联储加息会对A股市场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其实,美元加息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影响到股市。首先,美联储加息通过汇率将压力传导至国内货币政策,使得国内被动跟随调整利率而产生紧缩效益。这也是近期市场预期央行将加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流动性收紧,对于股市而言,肯定是负面的影响。其次,通过资金和心理层面。美联储加息势必影响到美股,从而在心理层面上对A股施加负面影响。从历史走势来看,A股对美股下跌的敏感性更强。随着A股开放程度的加深,美股影响会越来越明显。隔夜美股全线收跌,这对于今日A股而言,无疑又是利空。当然,A股影响因素众多,美联储加息只是其中的一个,一次加息会对A股形成多大的冲击,还需要综合来判断。

美联储加息的同时,近期美元持续走强,新兴市场资金流出压力明显。这些因素无疑都将影响进入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从历史经验来看,外围市场波动主要是对市场情绪形成短线干扰,但A股市场运行更多还是取决于国内经济、经济政策和流动性环境等。虽然,美联储加息将影响长端利率的上行,从而限制全球风险资产的估值高度。但从A股市场来看,如果采用加强资本管制的方式维持稳定,那么A股市场受到的冲击较小。

美国大招终出:加息25基点,A股会怎么走?央行跟不跟?

很多人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美联储加息,央行会不会跟进。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除了2017年6月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未跟进以外,历次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后,央行都上调了以公开市场操作(OM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为代表的政策利率予以跟进。例如,3月21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议全票通过,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上调至1.50%-1.75%。翌日,中国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将中标利率上调5个基点至2.55%。这次面对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有可能在公开市场小幅加息,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没必要跟随美联储加息,因为我国利率高于国外很多,CPI也不高,加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美联储宣布加息后,A股的走势会是怎么样的呢?回顾历次美元加息时A股的走势情况,可以发现,在A股上升趋势中,加息的负面影响有限,而在下跌趋势中,加息负面效果有放大的迹象,会加剧调整。例如,从2016年1月27日沪指创出阶段低点2638点,到2018年1月29日创出阶段性高点2587点,这两年的时间里,沪指一直处于震荡向上的趋势当中。在这期间,美联储四次加息,但是影响均有限,虽然当日沪指收跌的情况比较多,但是跌幅均不大,短期震荡消化后,还会重回震荡向上的格局。

2015年12月16日加息,也是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周期的首次加息,A股正好处于股灾以来的下跌周期当中,叠加国内有关事件的影响,随后不久就出现了股灾3.0。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2018年3月22日的这次加息,市场也进入下跌通道中,因此,加息的负面影响更明显,加息宣布后的一个月里,沪指跌幅为6.38%,截至6月13日收盘,跌幅为3.72%。

这些都符合市场的一贯特征。在上升趋势中,利空的负面效应往往会被缩小甚至无视,而在下跌趋势中,利空往往会不放大,导致多杀多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