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28歲的世外隱士,百歲獨居雪山岩洞,嚥氣留5字遺言

在歷史上,戰國時期的莊子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一部分文士開始轉入超然世外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依此尋求寄託,因而衍生出古代特有的“隱逸文化”,無數古人遁跡山林居於巖穴之中,或探究玄理或修煉長生,留下了很多神奇的記載。

活了128歲的世外隱士,百歲獨居雪山岩洞,嚥氣留5字遺言

除卻我們熟知的活了800歲的彭祖,古籍還記載了眾多的世外高人,譬如在明代也有一位世外高人王世寧,他生於元代至正二十四年,明代成化十九年依然健在,一生經歷元順帝至明憲宗9朝,壽齡超過128歲,然而他的修身之法如今看來,卻是常人很難接受的。

活了128歲的世外隱士,百歲獨居雪山岩洞,嚥氣留5字遺言

根據明朝嘉靖古本《今言》記載,海州人士王世寧,幼年時曾讀過道家古書,長大後便一心痴迷成道。成年後他堅決不娶親,離開家鄉遊歷名川大山,欲尋求高人的指點。

一年他來到四川境內一座人跡罕至的雪山,攀爬到山腰處,發現了一處石洞,洞內有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正在打坐,王世寧就留了下來。

活了128歲的世外隱士,百歲獨居雪山岩洞,嚥氣留5字遺言

月餘之後,他發現老人很少出石洞,除了偶爾喝點溪水抓一口乾面外,其餘時間都在靜靜打坐,那乾麵又苦又澀也不知是何物,但服食後身體卻異常清爽。

又一年後,老人傳授給王世寧辟穀訣竅,令其自尋別處修煉,王世寧就在老者不遠處的山穴中隱居下來。此後每日“菜數莖,水少許”,如此活到了128歲,後來明憲宗聽聞此事派翰林學士前來討教長壽之法,誰知王世寧留下一句“靜坐寡慾耳”竟然就氣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