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28岁的世外隐士,百岁独居雪山岩洞,咽气留5字遗言

在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庄子尚“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一部分文士开始转入超然世外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依此寻求寄托,因而衍生出古代特有的“隐逸文化”,无数古人遁迹山林居于岩穴之中,或探究玄理或修炼长生,留下了很多神奇的记载。

活了128岁的世外隐士,百岁独居雪山岩洞,咽气留5字遗言

除却我们熟知的活了800岁的彭祖,古籍还记载了众多的世外高人,譬如在明代也有一位世外高人王世宁,他生于元代至正二十四年,明代成化十九年依然健在,一生经历元顺帝至明宪宗9朝,寿龄超过128岁,然而他的修身之法如今看来,却是常人很难接受的。

活了128岁的世外隐士,百岁独居雪山岩洞,咽气留5字遗言

根据明朝嘉靖古本《今言》记载,海州人士王世宁,幼年时曾读过道家古书,长大后便一心痴迷成道。成年后他坚决不娶亲,离开家乡游历名川大山,欲寻求高人的指点。

一年他来到四川境内一座人迹罕至的雪山,攀爬到山腰处,发现了一处石洞,洞内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打坐,王世宁就留了下来。

活了128岁的世外隐士,百岁独居雪山岩洞,咽气留5字遗言

月余之后,他发现老人很少出石洞,除了偶尔喝点溪水抓一口干面外,其余时间都在静静打坐,那干面又苦又涩也不知是何物,但服食后身体却异常清爽。

又一年后,老人传授给王世宁辟谷诀窍,令其自寻别处修炼,王世宁就在老者不远处的山穴中隐居下来。此后每日“菜数茎,水少许”,如此活到了128岁,后来明宪宗听闻此事派翰林学士前来讨教长寿之法,谁知王世宁留下一句“静坐寡欲耳”竟然就气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