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乡音难改,故土难离

多年前,我外出求学离开了家乡,在一座总是潮湿阴雨的中部城市待了四年,给我留下最深记忆的是听不懂的方言和模仿不来的口音。

毕业后,适应不了气候和环境的我,马不停蹄的回到西北,留在西北五省中最繁华,最值得发展的城市,我的老家——西安

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在西安,语言并不是制约我融入城市的一道难关,一是因为北方方言更贴近普通话的发音,学习并不难,身边同事朋友,也都自觉使用普通话;二是西安作为一个体量较大的移民城市,从国家一五计划到三线建设,全国各地的人才来到西安,支持西安建设发展,都说各地方言不利于工作沟通,普通话则成为重要的沟通桥梁。

作为一名在西安生活、工作十几年的新西安人,虽然不会说陕西话,但陕西方言并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惑,话到兴头,也免不了学几句似模似样的陕西方言 “伙计,去啊哒” “走,咥个面去”

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发现陕西话在各类商务和社交场合所占比例并不高,大家还是默认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从这个角度去看,西安真的是一个很容易让外地人融入的城市。

陕西话开会,我真的听不懂

这么多年过去,在西安,我一直认为正常交流中,普通话是大家默认的沟通方式。

然而在参加西安市政府组织几次会议上,陕西话的高频度出现和使用陕西话人的身份让我大吃一惊。

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环顾四周,大家错愕的表情说明了一切,在一个推广自贸、研讨相关学术、招商的重要会议上,身为会议主办地的重要领导,在欢迎致辞,乃至阐述本次会议意义的讲话中,难道真的是乡音难改,到了非得使用陕西方言演讲的地步吗?

一次让人略有些尴尬的开场之后,索性大部分与会领导没有放飞自我,一字一句尽量用普通话发好言。

又参加了几次会议才发现,在西安的省市区会议上,说地道陕西话的县处级及以上领导还不算少!而看这些领导公示的简历,差不多一半有硕士学历,是不会说普通话,还是不想使用普通话,我还真不太好理解!

什么时候该使用陕西话?

曾经看过一篇陕西小伙因为上班说陕西话被人吐槽的帖子,还登上了各大新闻报纸,闹得沸沸扬扬。

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网上有的人觉得,说陕西话是我的自由,不能强行剥夺我的这项权利;有人认为,工作中使用陕西话,听不懂是一方面,万一造成什么误解就麻烦了。

除了网上的议论纷纷,一开始我和身边同事朋友都觉得,没啥大不了,其实在西安待久了,陕北话也好,关中方言也罢,也都能听懂,并不碍事。

而经历了几次会议过后,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已经成为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而言,近年来很多大型会议纷纷来这里举办,尤其是前两天,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中国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内地城市2017年的国际协会会议数量及其排名(见下表),从2017年国际协会会议数量上来看,西安已经排在全国第四名!

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很难想象,在一次西安举办的国际会议上,一位当地领导上台致辞,面对全世界各地来参会的嘉宾,全程用地道的陕西方言发言,且不说咱国人能不能听懂,你让同声翻译如何进行工作?

就算不是国际性质会议,本地召开的中小型会议,在发言时,是否也要照顾从外地远道而来的嘉宾能不能听懂能不能接受的问题。

如果,大家都使用方言发言,很多人还能勉强听得懂靠近普通话的陕西方言,那使用粤语、闽南语、温州话的朋友一开口,那真的只有老乡才能听懂,开会又有什么意义?

广东的粤语,福建的闽南话,由于历史发音等原因,某种程度已经从方言成为一个小的方言语种,在海外华人、港澳台地区以及商务交往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而陕西方言显然不属于这种,从陕西方言过渡到标准普通话会有点难,从陕西方言过渡到带陕西口音的陕普应该不算太难。

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公务员应该灵活应用普通话

实际上我也理解为什么很多领导和基层公务员多使用陕西方言,对于他们年龄、生长环境、工作环境而言,生活中常使用方言和亲戚朋友沟通,工作中,有些窗口单位,需要接待很多使用方言的老人或常年不出家乡很少接触普通话的群众,一口地道的陕西方言,有助于改善干群关系,拉近彼此距离,能更有效,更快捷的解决群众所提出的问题。

但是在西安如今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基层公务员以及中层领导面临的问题不单单只是陕西本地群众,更多新西安人,更多外地客商,已经高度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之中,如何在不同环境中切换方言、英语、普通话成为新时代西安公职人员应该学会的技能。

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事实上,2000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中就规定,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第十九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为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保“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有效实施,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职工普通话能力”也是重中之重。

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在公开场合,2007年陕西省通过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和西安市2007年通过《西安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规定》中也明文规定,国家机关的会议用语、公共场合的讲话用语、公务活动中的交际用语、媒体采访、机关内部的工作语言等面向公众的发言及公务活动中,应当使用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公务员是地方形象和发展最直接的管理人和当事人,应该起到推广普通话的带头作用,公务员群体应当以身作则提高普通话水平。

一个城市的各种方言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吸引元素,但很显然,在政府公开会议,涉外服务窗口,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说普通话应该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表现。

开会时,为了城市形象,请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西安进入快速发展期,外资、外企、外地人员的涌入都要求当地的办事机构需要有与时俱进的自身素质和岗位素质,如此情况下还是用方言作为很多公开场合及办公用语,势必会造成语言隔阂,大大降低办事效率,有损地方形象。

为此,恳请西安使用陕西方言的中基层公务员们,请在公开场合、会议、媒体采访等场合用好普通话,哪怕是陕普,在乡下扶贫,下基层解决农民问题使用方言工作时,也别忘了推广普通话,帮助农民走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