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疼怎麼回事?

北雁忘北飛

  腳後跟疼也就是常說的足跟疼痛,足跟痛是常見疾病,雖然表面上看既不紅也不腫,但站立或行走時會感到疼痛明顯,給行走帶來極大不便。而疼痛大部分是腱膜受傷後,局部創傷性炎症所致,足跟痛是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屬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最為常見的為蹠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中。少數因跟骨骨刺引起,另外脊椎病也會影響到足跟部疼痛,一般情況下做X光拍片檢查可明確病因。


家庭醫生在線

記得在骨科、針灸科學習時常見到腳後跟痛的患者,有一部分患者拍片子後會有骨刺的存在,但是也不乏很多片子正常的病人,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醫學上我們稱腳後跟疼為足跟痛,以往足跟痛通常歸為兩種原因,即骨刺和蹠腱膜炎。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足跟痛應考慮骨內原因與骨外原因,由此將足跟痛分為兩種類型:跟骨內高壓引起的足跟痛與跟骨外周圍炎症引起的足跟痛。跟骨外周圍炎症又分為骨刺伴炎症型與無骨刺型。足跟部炎症主要以足跟脂肪纖維墊炎、蹠腱膜炎、跟部滑囊炎、跟腱腱圍炎為主。那麼他們的具體表現主要有哪些?又如何區分呢?

1. 跟骨內高壓引起的足跟痛:多表現為夜間疼痛明顯,多為靜息痛或晨間下地負重時疼痛明顯,同時疼痛常為跟骨酸脹感,相比於跟骨外炎性疼痛壓痛更為廣泛,往往沒有固定的壓痛點。

①足跟脂肪纖維墊炎:以足跟疼痛為主,多伴有局部的腫脹。該炎症多由於外力作用下損傷跟墊而引起,在跟墊處存在明顯壓痛。

②跟部滑囊炎:該炎症為跟骨周圍滑囊處發生的炎症。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皮膚髮紅、局部皮溫高和局部壓痛的症狀。

③蹠腱膜炎:蹠腱附著在跟骨結節上。因此當其損傷時多表現為足跟下或足心疼痛,壓痛多在跟骨結節前緣。

④跟腱腱圍炎:多表現為跟腱部的疼痛、腫脹,尤其在踝關節活動時更加疼痛。

⑤足跟骨刺:跟骨退行性改變時有局部骨質增生,即跟骨骨刺,骨刺長期存在時可引發局部的炎性反應,產生局部紅腫、疼痛的症狀,因此足跟外炎症時可伴有骨刺的存在。


杏花島

腳後跟痛的元兇真的是骨刺嗎?哪裡長骨刺哪裡疼,似乎骨刺就是疼痛的根源。一說到腳後跟痛,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也自然是骨刺,殊不知,骨刺一直在背這個黑鍋。

「骨刺」是大眾的通俗叫法,它的醫學名稱叫骨贅,與人體關節的衰老、磨損和長期保持固定姿勢等因素有關。以上這些情況所產生的炎症都會刺激骨的代償性生長,來幫助人體起支撐作用,形成骨刺。

所以,骨刺不一定都是有害的,發現了就要馬上去除,實際上骨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關節部位的穩定性。

究其根本,炎症才是元兇。

大多數腳後跟痛的幕後黑手就是炎症,蹠筋膜炎、足跟脂肪墊炎、跟腱炎、跟骨骨內壓增高症、跟腱斷裂、跟骨骨刺、骨腫瘤、滑囊炎、跟骨骨折、應力性骨折……你會發現這些腳後跟疼痛的原因裡很多都有“炎”。

有人會覺得炎症與開放傷口有直接關係,腳後跟又沒有傷口,哪來的炎症呢?其實這裡的炎症指的是無菌性炎症,和我們以前認識的細菌感染不一樣,無菌性炎症多見於慢性勞損、運動損傷等。

在經過醫生的診斷後,如果排除骨折、腫瘤、跟腱斷裂等疾病的可能,基本是無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問題,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來緩解疼痛。

1、休息

腳後跟過度勞損,身體自然會發起反抗,疼了就讓腳歇一歇吧。避免長時間站立和行走,運動不超過1個小時,及時緩解產生的疲勞。

2、減少負重

提重物走路,搬沉重的物品……這些給腳後跟增加負擔的事情儘量少做吧。

3、穿合適的鞋

細高跟、平底鞋和帆布鞋已經不適合腳後跟疼痛的人群,最好穿運動鞋或坡跟鞋(1.5到2釐米),鞋底軟一點有一些緩衝力。如果平底鞋很多無法捨棄,那就買雙足跟墊,墊高腳後跟,讓肌肉和韌帶放鬆,緩解疼痛。

4、巧用冷敷和熱敷

劇烈運動或者運動損傷後及時冷敷,能降低炎性因子的釋放,無菌性炎症發生就會減少,避免疼痛。在恢復期也就是受傷後的48小時,可以熱敷,緩解疲勞的同時促進炎症吸收,也能緩解疼痛。

建議冷、熱敷的時間在15到20分鐘之間,一天2到3次為佳。

5、拉伸訓練

推薦:毛巾牽拉訓練、踩臺階牽拉訓練、按摩牽拉訓練。建議每天練習 3 組,每組做 10 下。

毛巾牽拉訓練

取坐位,將腿伸直,用一條毛巾環繞患側足底,雙手握住毛巾進行腳踝的牽拉訓練。

踩臺階牽拉訓練

前腳掌踩在臺階邊緣,患側腳後跟緩緩向下落,直至感到腳底和跟腱牽拉感。

按摩牽拉訓練

取坐位,將患腳放到對側的膝關節上方。先進行小腿肌肉的放鬆按摩,然後用手握住腳趾掌側,往背側牽拉。

6、消炎鎮痛藥


康復匯

劉醫生談骨論筋🍀腳後跟疼🍀

在門診病人中有非常多的腳後跟疼病人。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早晨起床一下地時腳後跟疼得很厲害,活動一下就減輕,但當活動量增加後疼痛又加重。絕大部分人都以為這是跟骨刺引起的。其實它由好多原因引起。它廣義的病名叫足跟痛。


足跟痛

指足跟底部或一側、兩側的疼痛,無紅腫,走路疼痛。是由足跟的骨、關節、滑囊、筋膜等病變引起的疾病。

引起的原因

1.蹠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由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所引起的疼痛。如長期站立或者行走、跑步的人。引起筋膜撕裂、炎症所導致疼痛。


2.跟骨刺。足底長韌帶跟骨起點處,受到長期刺激。加上跟骨退行性變導致骨質增生及骨刺。骨刺容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和發生無菌性炎症,引起疼痛。很多人以為在臺階上硌一硌就會好,這隻會增加疼痛。

3.跟墊痛。人跟骨下面有一個彈性的墊子。老年時變性,彈力下降,沒有緩衝,力量直接運用於骨頭所以引起疼痛。很多人自述腳後跟直接挨著地。

4.跟骨骨突炎。青少年發育時出現的疼痛。

5.足弓異常。高足弓或扁平足導致足跟受力部位發生改變所引起的疼痛。

1.穿厚軟鞋墊的鞋子,扁平足可穿矯形腳墊。

2.不能長久站立或長時間行走,跑步。

3.局部理療,如熱敷、烤燈、艾灸等。

4.外用扶他林,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布洛芬等)。局部封閉。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有人說是骨刺,有人說是跟腱發炎,其實就是腎虛。

後來不知道怎麼就好了。


小四撩藝術

這是足底筋膜炎,吃消炎藥到達不了疼痛處,我是熬中藥泡腳治好的。

後來查了方子裡各藥材的功效,大都是行氣止痛,活血逐瘀,祛風除溼,溫腎散寒,通筋活絡,消腫抗炎的功效。

所以,我給的建議是,一、保護腳跟,避免超負荷壓力,二、注意腳跟保暖

附上藥方:


蘭生幽谷

腳後跟疼痛是很常見的症狀。雖然不是什麼危及生命的大病,但疼起來也讓人坐立不寧,影響到很多人的生活。

腳跟痛最常見原因之一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穿過腳底的一層厚厚的纖維結締組織,從腳跟骨一直連接到腳趾,並且支撐著足弓。

原因

在正常情況下,足底筋膜就像一個減震的弓弦,支撐著我們的足弓。走路時,當我們的腳著地的時候,會拉伸足底筋膜。如果拉伸的張力或壓力太大,就會在筋膜上產生小的撕裂。反覆拉伸和撕裂會刺激足底筋膜並引起炎症反應,形成疤痕組織,在走路和站立時就會疼痛。然而,在許多情況下,具體的引起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尚不清楚。

足底筋膜炎通常會引起尖銳的刺痛。

多為單側。

最常見的部位是腳後跟中心地帶

疼痛往往發生在早晨剛床時頭幾步或者休息過後開始走路的時候。 當你站起來,多走動一會兒,疼痛通常會減輕,但是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疼痛可能又會捲土重來。疼痛通常在運動完休息一會後會加重,而不是在運動過程中。

危 險 因 素

雖然有時足底筋膜炎並沒有明顯的原因,但下面這些因素會增加發生足底筋膜炎的風險:

  • 年齡。足底筋膜炎在40至60歲之間最常見。

  • 某些類型的運動。對腳後跟和附著組織造成很大壓力的活動,如長跑,彈跳活動,芭蕾舞蹈和有氧舞蹈都可能導致足底筋膜炎的早期發作。

  • 腳部力學。扁平足,腳弓過高或者走路姿勢異常,都會影響站立時體重的分佈方式,給足底筋膜帶來額外的壓力。

  • 肥胖。多餘的體重對你的足底筋膜自然是額外的負擔。

  • 需要長期站立的職業。長時間的站立可能損傷足底筋膜。

並 發 症

忽視足底筋膜炎可能會導致慢性足跟痛,影響你的正常活動。 因疼痛而改變走路的方式還可能會導致腳,膝,髖或背部的問題。

診 斷

根據病史和體檢進行診斷。 醫生會檢查壓痛部位,痛點的位置可以幫助確定引起疼痛的原因。

影像檢查

通常不需要影像檢查來確診。 醫生可能會建議你拍X光片或做磁共振成像來排除其它可能引起足跟疼痛的原因,例如壓力性骨折或神經壓迫等原因。

有時X光片顯示從腳後跟有向前突出的骨刺。 在過去,人們認為這些是骨刺引起了腳跟疼痛,需要手術切除。 但是後來發現許多有骨刺的人並沒有腳後跟疼痛而且手術去除骨刺也沒有改善症狀。所以,目前認為,骨刺本身並不是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有些骨刺可能會引起足底筋膜損傷,產生炎症反應才導致疼痛。

治 療

藥物

止痛藥如布洛芬(Advil,Motrin IB等)和萘普生鈉(Aleve)可緩解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保守療法

拉伸運動來舒展筋膜

加強小腿肌肉和跟腱的力量

拉伸運動

舒展筋膜

硅膠墊對某些人也可以緩解疼痛

  • 夜間夾板。物療師或醫生可能會建議你在睡覺的時候戴一個夾板,用來拉伸小腿和腳弓。這樣足底筋膜和跟腱在夜間處於深長的位置,有利於伸展。

  • 足弓支撐。醫生可能會開個處方,使用現成的或定製的足弓支撐(orthotics)來將壓力更均勻地分散到腳上。

如果保守療法幾個月後無效,醫生可能會建議:

  • 注射/封閉。將一種類固醇藥物注射到疼痛區域可以暫時緩解疼痛。不建議多次注射,因為它們可以削弱你的足底筋膜,並可能導致其破裂。最近的療法是在超聲引導下注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漿,在緩解疼痛的同時減輕組織破裂的風險。

  • Tenex療法。一種無需手術的微創療法,可以去除足底筋膜炎的疤痕組織。

  • 手術。個別情況下,需要手術將足底筋膜從腳後跟骨上剝離下來。只有在疼痛嚴重且其它一切方法都失敗的情況下,才是一種選擇。副作用包括腳部的足弓支撐力減弱。


影領影像醫生集團

足跟痛(也叫腳跟疼)是指一側或兩側腳跟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如下圖,

常見成因:骨刺、蹠腱膜炎、足跟脂肪墊變薄等。

(一)骨刺:老年患者居多,當足跟痛時,X光片可見跟骨結節處有骨刺形成。如下圖,


臨床表現:主要是足根壓痛,行走時腳跟不敢用力,伴針刺樣疼痛感,活動一段時間後,症狀通常會有所緩解。

(二)蹠腱膜炎:足跟痛90%是由蹠腱膜炎引起的。蹠腱膜炎是足底筋膜連接腳跟的部分反覆損傷導致的細微撕裂,引發無菌性炎症。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的工作者,疼痛是因為蹠腱膜纖維反覆斷裂及修復。如下圖,


臨床表現:晚上起夜、早晨起床最疼,久坐起身也疼。

(三)跟墊痛:跟墊痛是因為足跟脂肪墊變薄引起的,患者多為老年人。年輕時,跟墊較厚,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變薄,彈力下降,跟骨在幾乎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易引起足跟痛。如下圖,


臨床表現:骨頭有觸地的感覺,沒有緩衝,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


矯形鞋墊


手機老用戶寒冬白梅146342291






尋醫問藥有一個多月時間,拍片子說骨刺長得有麥粒那麼長,把南陽附近的名師跑了個遍,消炎藥吃了很多,沒有一點好轉。那時南陽有個名醫,是我們一家子的,他是個獸醫,叫張遊臣(現在已經去世4年了),他積攢了許多民間驗方,這個嬸子所用的方子就是他介紹的。






這位嬸子今年64歲,20年前,在她40歲的時候得了這個病,醫好之後,至今沒有再犯。所以我把這個方子介紹給你,希望對你有用。




其實方法也很簡單,只用到一種東西,那就是我們平時吃的醋,當然要是好醋。每天兩次,時間上沒有明確確定,一般中午晚上,天氣比較暖和,閒的時間比較長,不耽誤其他的事情。把醋燒熱,用毛巾蘸了擦腳後跟,熱的能忍住為止,最少半個小時。



這樣做有點費事,後來他尋了一塊加熱墊,在加熱墊上放一層不漏水的膠紙,紙上面放蘸了醋的毛巾,這樣毛巾就保持了一定的溫度,只要腳能忍受,這樣又堅持了兩個月,病情全好,至到今天也沒有犯過。這個偏方我已介紹給幾個朋友使用,效果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