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13位医生猝死,为什么多为麻醉、外科大夫?

潺亭

医生行业是一个猝死的职业,而这个职业中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有时医生中最辛苦的。为什么就他们多发?

一般猝死都是在亚健康状态下一定诱因引起的,如果既往身体健康,最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其次是脑血管疾病。

医生这个行业的辛苦包括工作繁忙,很少有一种职业上班的时候一直忙碌,医生就是,同时很多时候还得加班,并且一般的时候一周内还会有一到两个夜班,上的时候基本没有休息。

同时医生有时家庭的顶梁柱,很少有能兼顾的,但依然要伤心。

而麻醉科与外科医生更是动作强度大,压力最大和紧张的行业,他们往往一上手术就是十几个小时,这十几个小时的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有丝毫懈怠,因为是人命关天。

在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下,使人往往处于疲劳的亚健康状态,任何一次高强度的值班或者手术就可能成为压死大象的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医生不易,请尊重和对你周围的医生好点,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有病,并且多数时候是用自己的健康换来患者健康的。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快乐的小大夫

医生猝死,这个沉重的话题上个月曾经回答过,那么,为什么猝死的多为麻醉、外科医生?

医生猝死,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2017年,几乎每个月医生猝死都有发生,以下是今年的不完全统计数据,

其中,猝死的麻醉医生占了一半。

繁重的工作量,加上麻醉本身的性质,加重了麻醉医生的精神负担。

麻醉状态下的患者与正常患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使用了麻醉药的患者,生理机能总体上处于抑制状态,几乎所有的麻醉药对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都有抑制作用,比如,全麻药使患者意识消失,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抑制,等等,麻醉状态下的患者生命体征比正常情况下变化更快,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弱,所有这一切,都要求麻醉医生在整个手术过程,必须一刻不停的观察病人的生命特征,合理使用不同的麻醉药,控制好麻醉深度(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配合外科医生在台上的操作,一旦监测指标有任何异常(比如心率慢血压低血氧低等等,这些指标任何一个异常都可能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必须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正是因为有麻醉医生对手术患者时时刻刻的守护,呵护,外科医生才能够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完成手术,而麻醉医生长期在这种紧张的工作状态下,精神压力倍增,体力、脑力、精神多方面的压力,这些都是导致麻醉医生猝死率高的重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形象说明了麻醉医生的工作状态。



外科医生的猝死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也与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有关。

一名外科医生平均每天都要做1—3台手术,有的大手术做十几小时甚至二十多小时,下面这位医生,他为了做一台器官捐献手术,从早到晚干了十几个小时,累的趴在地上,仅仅喝了两瓶葡萄糖。


这位外科医生连续手术23小时,从手术台下来累的直接躺在地上。


就算不做任何事情连续站23个小时,你试试看?何况医生还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做手术?

其实,手术连续几个、十几个小时,对于很多外科医生来讲是家常便饭,经常都会遇到。

长期的长时间的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劳动,必然会导致医生们体力透支,健康透支,身心疲惫,一旦超过了极限,猝死的悲剧就会发生。

呜呼,什么时候,这样的悲剧将不再发生!


麻醉超人钢铁侠

首先,猝死这个问题,应该来说,在各行各业都有,不仅仅是医护行业,其他处在一线工作的人群中,也是不少见的。

今天我们主要聊一聊,为什么在医生行业中,猝死者的新闻近些年比较多。

临床一线工作很累,麻醉科,外科,都是属于经常要处理急诊医疗事件的科室,比如突然就有车祸外伤的患者,突然就有烧伤的患者,突然就有阑尾炎、胃穿孔的患者,当遇到这样子的急诊手术的时候,外科医生要马上判断需不需要做手术,该如何做手术,手术的利弊,然后安排好工作,跟家属进行详细沟通,签署相关医学文书,组织人手进行手术,这种脑力、体力的劳动,是非常消耗心力的,同样地,麻醉科医生在接到需要手术的通知单后,立刻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特点来决定麻醉方式,然后整个手术过程中要严密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还要监测一段时间,对于麻醉科医生来说,同样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双重考验。

你见过凌晨2点的城市吗?

不好意思,作为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我们经常看着这座城市,从黑暗中,苏醒,因为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一直在做手术,从天黑,做到天亮。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们在做一台阑尾炎手术,大概是十二点接诊的患者,然后从准备工作到做完手术大概2-3点,这个时候又接到电话,说急诊给我们安排了第二台手术,胃穿孔手术。。。这个时候,作为一线医生,你的职责所在,不可能推辞,但是你的心里跟身体都是崩溃的。

上面,仅仅说的是临床工作压力。

下面,再稍微聊聊临床沟通压力。



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比如术前谈话,99.99%的人群会认为,医生跟我聊这么多,要么是在吓唬我,要么是在骗我,要么是在推卸责任。手术做好了应该的,不成功,就要砍要杀。

这种压力,真的让临床医生很难工作。就这么说吧,有哪位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尽快回复健康呢?但是生病、手术的事情,有谁能给您100%保证呢?这种沟通上的压力,现在都压在临床一线上,实在是心里的一大负荷。

其他的,关于科研、进修、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就不一一说了,相信上面提到的两大种压力,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了。

但愿我们更多人从医,更多人了解医学,更多人来缓解临床工作压力,或许,这样子会让医疗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白衣奶爸


科坛春秋精选

医生就是,道理全都懂,但是身不由己的一群人。

题主给的背景资料非常重要,其实已经解释出猝死的原因了,但是为什么偏偏是麻醉师和外科大夫一起出事儿呢?因为他们天天在一起工作啊。

再看看麻醉师,虽然大家对他们了解不多,实际上麻醉师工作的重要性和外科大夫一样重要,工作强度也很大。

麻醉师在手术前中后都很忙的。手术开始前得把病人麻醉掉,这活儿很复杂,年龄体重,对麻醉剂的反应一大堆事儿呢,并不是把麻醉剂给你自己喝那么简单。然后还得让病人肌肉松弛下来,要不手术无法进行。就算是开始手术,麻醉师也不能出去遛弯,要一直守着。

麻醉师管理的是手术中病人的命,盯显示器,看各项指标,心率、血压、呼吸什么的,精神一直很紧张的。然后给病人补液,用各种药,做各种记录。手术顺利还好点,要是不顺利参与抢救,工作压力和强度直线上升。好不容易把病人送出手术室,还得给病人配镇痛泵之类的东西。

所以啊,麻醉和外科大夫真的是用自己的命,换更多人的命。


半只土豆

其次,猝死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并非“医生”的专利!

虽然我不知道导致越来越多人猝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虽然以我现有的知识水平只能将其简单的归结于:心脑血管病、熬夜、心理精神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但是我知道: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并且更多的人存在猝死的风险。

现实之中,有更多的人发生猝死而没有被新闻报道。

我们之所以觉得现在会有如此多的医生发生猝死,固然和医生这个职业有关,但是和社会带着有色眼镜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老百姓会说:医生,也会生病吗?

群众的潜意识里认为:医生不会给自己看病吗,也会猝死?

追逐新闻热点的媒体:只会去报道医务工作者猝死的情况,而不会去报道一个普通人的死亡。

说了这么多的废话,其实我要表达的意思是:医生群体的确发生了很多猝死,但是其它社会职业群体,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

总而言之,有很多人在发生着猝死,有很多职业存在猝死的风险。

下面,让我们回到正题:为什么这么多麻醉、外科医生猝死?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他们的工作很忙,忙到想自杀,忙到没有时间休息;他们的工作压力很大,大到有些孤单无语。

外科医生A本月在急诊外科上班,第一天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半在急诊外科工作(中午不休息);第二天白天在普通诊室上班;第三天急诊夜班(下午五点半到第二日八点半);第三天下夜班后,基本上参加本科室病房的手术(义务劳动);第四日急诊外科加强班,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十点钟(没有病人的话,中午可以休息)。

以上模式,全年365天无限循环,没有节假日。

外科医生B本月在病房上班,更加苦逼:基本就是无限循环:中班+夜班+托班手术。

而我,作为一名急诊内科医生:已经连续七年没有修过公休假、病假、婚假、陪产假,而且也没有所谓周末和法定节日。最苦逼的是连续半年无限循环:抢救室班+诊室班+夜班+抢救室班+诊室班+夜班+抢救室班+诊室班+夜班........

如果这种医疗模式不改变,总有一天我也会猝死。

可是,作为奋斗在城市里的苦逼一族,谁不幸苦呢?谁不会猝死呢?


最后一支多巴胺

医生是人,凡是人那怕无任何疾病都有可能猝死。对猝死的定义以前认为24小时内突然死亡叫猝死。后提出一小时之内的突然死亡称猝死。所谓猝死是指突然发生往往无任何前兆经或未经抢救或抢救无效的死亡。

最常见的应属于心原性猝死。通常大家都以为心肌梗塞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其实心肌梗塞中能在几十秒或几分钟之内让患者突然死亡的主要是梗塞后发生心肌细胞电生理紊乱发生的心室颤动,这时心脏无法泵血(就如心室不是搏动而是抖动)大脑神经细胞无血供10秒钟左右就会丧失功能,4至6分钟神怪细胞不可逆的死亡,一旦死亡的神怪细胞不可能再生。其次少见的是大面积心肌梗塞后心脏破裂,导致心包填塞,心脏也不能射血,雖然不多见但死得也很快。

另一种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的猝死往往与进食、呕吐、痰液不能排出误吸到气管产生的痓息,有时误吸入气管的量不一定大而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导致心跳和呼吸驟停。

当然发生心室颤动往往与室性早搏(多与少不一定相关)触发心室颤动有关,而触动的机制目前多数人认为和身体因各种原因(包括劳累、紧张、压力、休息不足、情绪、吸烟等因素可能有关)早搏正好发生在心室易颤期就可能触发心室颤动,猝死发生了,如未经及时发现和得力有效的抢救死亡率甚高。所以每个成年人都应能认识心原性猝死,更要努力掌握心肺复苏方法,抢在时间前面就是抢救生命。身高臂長的运动员中馬凡氐综合症发生的尖端扭转性室颤不是少数,对这些可以提前预杆预测的国宝们更应引起重视,预防发生并采取必要措施干予,并配备有效的抢救力量,防止海曼般的猝死。

尽管心原性猝死一年仅几十万,对14亿中国人来说是少数,但应该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保护生命,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拥有一次。不管干那一行的都要把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少一点加班,领导更要关心。医生这个很难落好的职业,他们是在跟时间抢健康、抢生命,尤其外科麻醉科医生一天几个刀祘少的,十几个也是常有的。病人的生命等不起,他们不拼命干也不行。常在水边走那有不湿脚,医生是人不是神,现在的社会誉论把医生彻底抹黑了,所以很少有医生愿自己孩子再学医,将来谁来邦你治病。当然对医生的要求比任何行业的都要高:1业务上精益求精、要做个动脑子的医生,而不是靠书本和杆查来看病的人。2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的人也不配做医生。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医患关系良好和谐的社会,让医生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到为了病人身上。


又一个门外汉

目前,医生已经属于高危职业,前不久才写过一篇关于医生“过劳死”的文章,医者不自医已经是普遍现象,真的感到很悲哀。

1、“高强度,长时间工作”之痛

但是在当下的环境和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又有多少是能做到的呢。

2、“夜班值班频繁”之痛

1、内分泌紊乱,易引发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等

2、消化系统损伤,易引发胃炎,胆囊疾病等

3、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病

4、对视力影响

5、易失眠、健忘、疲劳、焦躁、情绪抑郁现象

6、对皮肤影响,易患上脂溢性皮炎

7、可能减少寿命

说到这里,不知道不幸“躺枪”的医生又有多少?

3、“休息少、不能顾家”之痛

繁重的工作,注定了医生不能给予家庭应有的温暖及照顾,这种痛楚,想必埋藏在每一位医者的内心深处,对于医者家属,何尝不是一种痛呢。长时间值班的医生时常会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虽然,家人与自己在同一座城市,相隔并不远,可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又将彼此间的距离拉扯开,因为,高强度的工作,下班回家胡乱扒几口饭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节假日如果有值班,再次错过与孩子家人共处时间。选择医生这条路,真的是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而家属则付出更多的包容与理解才能维系住这个家庭的安定。

4、“医生与患者隔阂”之痛

5、“不能顾及自身健康”之痛

医生,并不是大家看上去那么的光鲜亮丽,所承受的压力与痛苦已经超越其他职业,很多临床医生明知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却依然坚守在岗位前线。因为他们选择了医生这条路,那就必须去承担一名医生应尽的责任。


想要了解健康养生知识的可以关注我


南京耳科王庆奎

  • 其实医生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外科医生,他们再为病人做手术时一站就几个小时,有一次再上海为我孙子做手术儿童医学院郑景浩先生,手术中途出来和我们家人谈话,告诉手术情况人家满头大汉,我真有点舍不得人家了。医生这项工作既艰辛,而是他们一项光荣使命,而社会对医生发生欧打真是一件对不起的事情,医生是看病救人全社会都应该尊重他她们。

什么我不懂请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