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綠水青山 再造秀美山川——武威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初夏時節,古城涼州滿目盡綠;天祝石門溝森林公園,樹木層巒疊嶂,翠色慾滴;古浪八步沙林場,蒼穹之下,沙生植被鬱鬱蔥蔥;民勤紅崖山水庫,碧波滔滔,水鳥嬉戲……

今年以來,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施祁連山生態恢復、防沙治沙、綠洲綠化美化、溼地保護恢復、林業產業培育五大工程,推進城鎮綠化、農村社區綠化、景區(點)綠化、產業園區綠化、通道綠化、農田林網建設、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林業科技創新八大行動,國土綠化倍增行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進展有序。從城市到鄉村,從風沙沿線到中部綠洲,從北部沙區到南部山區,廣大幹部群眾搶抓植樹造林的黃金時節,揮鍁舞鍬,治沙播綠,武威大地到處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播綠景象。

用制度築起“籬笆牆”

生態興則文明興。

針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的問題,我市精心安排部署,出臺了《武威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算水資源賬、環境容量賬、投入產出賬,對全市各類工業園區進行科學評估、專家論證,明確功能定位和產業佈局,並按照項目必要性、可行性和合規性要求,完善祁連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實施方案。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整改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武威段建設項目和生態環境問題。

同時,我市建立清單管理和市級領導包抓責任制,實行一個問題一個方案一套班子、“一事一卡”、臺賬管理的整改機制。全市23名市級領導、33名縣級幹部深入整改現場,協調和督促落實整改措施。在嚴格整改的基礎上,組建50名專家參加專家庫,治理方案由專家參與制定,驗收結果由專家把關確定,確保依法整治、科學治理。同時,實施好山水林田湖項目、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加快水源涵養林區生態恢復治理。

沒有制度保障,綠色發展理念就是空中樓閣。今年,為有效推進國土綠化倍增行動,我市制定印發了《武威市2018年國土綠化倍增行動方案》,確定綠化目標任務,簽訂目標責任書;科學編制作業設計,製作綠化任務示意圖,將任務標註到圖上,落實到具體地塊和山頭,實行掛圖作戰;市、縣區黨委、政府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強化工作落實,成為構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的“大梁”。

利劍出鞘,問題在哪裡、整改怎麼落實、綠水青山如何守護,都有了明確的指向與座標,全市幹群群眾齊心合力,用雷霆行動書寫了一份“綠色”的答卷。

數據顯示,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整改以來至5月下旬,武威段生態環境問題共10類150個,至目前,已整改149個,佔99.3%。今年至目前,全市完成人工造林48.8萬畝,武威城區及三縣縣城新增綠化面積187.29萬平方米。

給源頭披上“綠衣裳”

初春的民勤,夾著風沙的寒風吹過,臉上生疼。零下10度的氣溫下,位於青土湖栽樁石區域的壓沙現場,壓沙工人仍在進行大規模的秋冬季壓沙活動。32個工程隊、3000多名壓沙工人,連續奮戰在騰格裡沙漠邊緣的青土湖、黃案灘等風沙線上。

三面環沙的民勤縣有長達408公里的風沙線,長年侵害著民勤綠洲。全國勞動模範治沙英雄石述柱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嚴酷的生態環境造就了民勤的歷史就是與風沙抗爭的歷史。我和同伴治了幾十年沙,栽了幾十年樹,挺立在風沙線上,只有始終牢記使命,民勤的生態環境才會有好轉,老百姓的日子才會好起來。”

每人植幾棵,每年植幾片,年年歲歲,日積月累,民勤沙漠逐步披上綠裝。近年來,民勤縣通過治沙、造林、節水等一系列生態治理項目,讓一度乾涸多年的青土湖中再次泛起碧波,地下水位連年回升。10年前觀測到的地下水位埋深4.02米,10年間地下水位回升到2.94米,上升了1.08米,平均每年回升10.8釐米。

成績的背後,是全市幹部群眾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堅韌和執著。去年以來,我市在堅決有力整改整治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的同時,學習塞罕壩精神,“反彈琵琶”,以攻為守,以防沙治沙等為重點,全力打好主動仗,努力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持續加大防沙治沙力度,至目前,營造防風固沙林32.91萬畝。

為生態繪就“新畫卷”

一鍬鍬培土、一桶桶澆灌,再添古城涼州的新綠。4月2日上午,我市近千名市直機關單位的幹部職工一同參加涼州城區春季義務植樹活動,栽下一株株象徵著綠色和希望的樹苗,全市國土綠化倍增行動如火如荼展開。

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駐武部隊積極響應,廣泛發動群眾參加義務植樹,植綠護綠行動蔚然成風。

我市將造林綠化主戰場從風沙沿線擴展到中部綠洲,發動群眾義務植樹,在房前屋後、閒灘空地、渠路兩側,見縫插綠,身邊增綠,大幅度提高綠化覆蓋度。突出重點,集中連片,規模治理,建成了武威城區、民勤萬畝胡楊林、雙城鎮通道綠化等一批有示範帶動效應的義務植樹示範點,湧現出了涼州區雙城鎮、黃羊鎮,民勤縣大灘鎮,古浪縣綠洲小城鎮,天祝縣天堂鎮等一批不等不靠、搶抓林時,取得明顯綠化成效的典型鄉鎮。至目前,全市完成水涵水保林10.93萬畝,防風固沙林32.91萬畝,農田林網建設2.6萬畝,農村社區綠化0.554萬畝,鎮(鄉)區綠化0.625萬畝,景區(點)綠化0.14萬畝,產業園區綠化0.32萬畝,通道綠化0.72萬畝、800公里。

如今,騎車繞城,武威城區南入市口,大小喬木錯落有致、芳草茵茵,坡狀綠化景觀讓人賞心悅目;沿天馬湖一路向北,湖邊楊柳依依;經植物園,路邊高大的白楊、槐樹遮天蔽日;在新城區,溼地公園樹木蔥蘢,或濃或淡,風姿綽約,“林泉美景”“海藏煙雲”雛形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