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今年將啟動第二階段500家縣醫院能力建設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縣域醫療機構的支持,加大短板專業的技術發展,進一步縮小區域間和專科間發展的差距。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前不久,一位中國姑娘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在國外的急診就醫體驗,刷爆了朋友圈,也引發了很網友的關注。有人提問,我們國家的醫療技術能力與醫療質量管理水平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6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專門介紹了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質量水平提升的情況。

国家卫健委:今年将启动第二阶段500家县医院能力建设

6月8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佈會現場

1

醫療質量提升:“四升一降”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介紹,我國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可以用“四升一降”的變化趨勢來呈現。

所謂“四升”,一是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2017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為81.8億,較2016年增加3.2%,出院人次數約為2.44億,較2016年增加7.5%。

二是部分專科、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質量穩中有升。從專科層面看,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和神經外科等傳統高風險手術科室中低風險組死亡率分別從2013年的0.16%、0.15%、0.14%下降至2016年的0.06%、0.11%和0.04%。

從重點病種和手術層面看,消化道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腦出血和腦梗死等16個監測的重點病種和顱腦手術、心臟瓣膜置換術13個重點手術診療質量指標穩中向好,其中,16個病種住院患者死亡率呈持續下降趨勢。

三是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不斷提升。以抗菌藥物為例,我國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從2010年的19.4%下降到2017年的7.7%,下降了11.7個百分點。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從2010年的67.3%下降到2017年的36.8%,下降了30.5個百分點。細菌耐藥趨勢總體平穩。

“四升一降”體現我國醫療質量水平以及醫療服務效率和醫療資源供給的持續提升。

2

醫療技術能力提升:“兩平衡、四提升”

據介紹,近年來國家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思路,從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入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提升以醫療技術水平為核心的專科服務能力,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總量。

通過持續的支持和建設,我國專科發展和醫療技術能力呈現“兩平衡、四提升”的良性態勢。

二是專科間發展更加平衡。麻醉、重症醫學、病理等平臺專業和兒科、急診、精神、康復等薄弱專業快速發展,專科間技術能力差距明顯縮小,專科協調發展局面逐步形成。

二是重點疾病和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據不完全統計,各專科共申請各類專利7789項,產生了一批代表我國甚至國際最高水平的優勢醫療技術。

三是專科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據不完全統計,3812人次現任或曾任本專科主要國際學術組織、期刊、雜誌的委員或編委以上職務,340人次牽頭或參與制定了本專科國際指南、規範、行業標準。

四是重大事件醫療救治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感染性疾病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燒傷科等專科在近年發生的重大事件醫療救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

不斷完善國家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

郭燕紅表示,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醫療技術能力和質量水平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下一步,我們一是堅持不懈地做好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提升工作,不斷完善國家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提高醫療質量安全監管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促進現代醫療技術在臨床更為廣泛的應用。”

二是繼續堅持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一方面繼續打造國家醫療質量和技術高地,充分發揮行業示範、引領、帶動作用;另一方面,繼續加強兒科、麻醉、精神、康復、病理等短板專業建設發展,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基層醫療機構的省際、省內對口支援和幫扶力度;進一步縮小區域間、專科間的發展差距,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三是進一步激發醫療機構內生動力,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促進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持續提升,為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實現‘健康中國’而不懈努力。”

——大家都在看——

国家卫健委:今年将启动第二阶段500家县医院能力建设

關注中國縣域衛生,你可以點亮我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