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長三大能力

班組長履職能力之架構概述

班組長履職能力系列講座開篇對班組長履職能力架構及為什麼這樣構建進行介紹,其目的是讓讀者有一個宏觀的概念把握,以利於後面系列講座中每個知識單元的學習與理解。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學習並領會後具有長期記憶,是“根據意義進行組織”的結果,即如果對知識體系沒有宏觀的概念把握,不知道某一知識單元內容在宏觀體系中的結構位置及邏輯聯繫,將對“意義”的理解帶來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暫時記住內容本身並會很容易忘記,更無從融會貫通了。

所以,我們希望讀者通過本系列講座,對班組長履職能力的學習既知“樹木”也知“森林”,理解了知識間的各種關係併產生“頓悟”,對提升或者改善班組長的履職能力有所幫助。

西方管理理論對管理者的能力及能力結構具有多種闡述與分類,對於中國企業的班組長們來說,學習並掌控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也沒有完全的必要。實質上,班組長的履職能力通過行為主要作用於三個方面,即“事物”、“人物”與“自己”。所以,我們在上一期的“班組長履職能力淺議

”一文中對班組長履職能力架構進行了界定與描述:

一是學習能力,即與“己”之間的關係以及“自我進步”;二是技術能力,即與“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事物管理”;三是管理能力,即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人際互動”(參見“班組長履職能力結構模型”圖示),

下面我們簡要介紹這三個結構模式。

01

學習能力

心理學家們給“學習”的定義是人類個體通過條件刺激、思考而習得,心理和行為被經歷持久改變的過程。人類誕生是進化的結果,而生存、發展與文明是學習的結果;人類的本質意義是具有學習與學習的能力,也是人類創造力最根本的源泉。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班組長的學習能力,就是班組長圍繞有效履職和職業生涯發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而真正持久的優勢就是怎樣去學習。

所以,在班組長履職能力結構中提升或者改善班組長的學習能力處於首位,這是因為學習能力是提升或者改善班組長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基礎。

我們在班組長的學習能力結構中界定了三個具有邏輯聯繫與遞進關係的形成模式,即自我意識、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

  • 首先,班組長必須對自己具有意識的主觀體驗,這樣才能理解自己及自己與環境的關係,產生行為的認知與預期;

  • 自我管理是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對其心理與行為的規範;

  • 自我超越是在自我意識與自我管理的基礎上,班組長對自己的履職行為與職業生涯發展所進行的創造性勞動。

02

技術能力

由於我們把班組長的技術能力界定為“事物管理”,所以,對“技術”也是廣義的架構理解,即“系統和組織規則、程序、方法與技巧”。內容應該包括兩部分:

一部分是跨行業的基礎技術及技術能力,一部分是本專業的基礎技術及技術能力。

我們主要闡述的是跨行業的基礎技術及技術能力部分,因為專業性質的技術及技術能力各企業對班組長都有具體的要求與規範。

我們在班組長的技術能力結構中也界定了四個具有邏輯聯繫與遞進關係的形成模式,即基礎管理、技術管理、生產管理和績效管理。企業為了使班組長能有效履職,必然建有一套規則體系,所以,

  • 基礎管理是指班組長在履職過程中具有自己及指導員工在規則體系內做事的能力;技術是生產的依據與準備,生產是產品或服務實現的過程;

  • 技術管理是指班組長在履職過程中具有自己及指導員工做正確事的能力,

  • 生產管理是指班組長在履職過程中具有自己及指導員工正確做事的能力;

  • 績效管理則是指班組長在履職過程中具有自己及指導員工檢驗做事效果的能力。

03

管理能力

西方人對管理的研究是從管“事”開始發展到管“人”,並構成管“事”與管“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我們針對班組長管理屬性與履職特點,在班組長履職能力結構中把它分為“技術能力”與“管理能力”兩部分。所以,管理能力部分我們主要是圍繞管“人”即班組長與所屬員工人際互動而展開闡述,並是我們系列講座的重點。

為什麼班組長與所屬員工良性互動是履職的重點與關鍵呢?這是因為班組長是企業的一線管理者,管理非管理人員(即員工)是其管理屬性上的本質特點——班組長基本上是從企業的立場看待班組中的人和事,而員工卻是從自身的立場看待班組中的人和事;由於看問題的立場不同,必然會對班組中同一問題或者事件產生不同的看法並導致矛盾衝突,所以,班組長必須具有改變或者調和員工立場的能力,並創造積極的人際關係。

我們在班組長的管理能力結構中也界定了五個具有邏輯聯繫與遞進關係的形成模式,即衝突管理、有效溝通、有效激勵、領導活動和團隊建設

  • 首先,班組長要理性認識與所屬員工矛盾或者衝突的根源與性質,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 在與員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須有效率的溝通,統一認知,併為創造積極的人際關係打下基礎;

  • 在員工付予行為的時候創造一個良好的激勵環境,讓員工具有在完成任務後個人需求也能得到滿足的心理預期;

  • 在員工行為的過程中給予員工以關懷與指導,並使員工產生自動合作的情感反應;

  • 最後,班組長要注重員工的人格塑造,激發員工共同把班組建設成具有團隊素養的基層組織,搭建個體在其中能生存與發展的生命共同體。

總之,班組長的履職能力與履職行為是一個與組織和員工雙向互動的過程,而不是單向的線性行為,

所以,人類活動沉澱下來的人際互動關係的核心理念即情愛、尊重、寬容、信任、自由、自尊和誠實,併為此所體現的基本行為技能應努力融入到班組長的履職能力中,並體現在履職行為過程。

我們希望通過對以上內容的系統闡述,使班組長對履職能力具有完整的心理認知圖景,在履職的過程中能將自己的個性特徵、個性傾向、行為習慣、管理風格和策略偏好轉化為有效的履職行為及行為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