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濟:古代六大雄城之一,因三門峽水庫建設城內居民全部遷出


蒲州古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境西南約17公里處黃河東岸,傳說中的舜都蒲板即此。引城始建於周時,以後屢有重建擴修,歷為州治府治,中唐幾為中都建制,為中國北方歷史重鎮。城周長約10公里,金元之交戰爭破壞嚴重,明清修葺頗多。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老的蒲州古城位於山西南端黃河東岸,距古城西安約150公里,它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和兩千年的繁榮,是我國古代六大雄城之一。蒲州古稱蒲坂,《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坂”。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坂一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

唐代和明代的蒲州城規模最大,是兩個繁榮昌盛時期,蒲州城外古蒲蒲津渡有一座橫跨黃河的浮橋,比西方波斯軍隊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浮橋還要早48年,堪稱天下第一浮橋。元初,成吉思汗鐵蹄踏來,金主完顏氏見蒲州河山為障,易守難攻,便遷都於蒲州死守,金元之爭使蒲州遭到嚴重破壞,明代洪武年間加固城池,這時的蒲州城池最為完整、壯觀和堅固。


明嘉靖34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日半夜時分,蒲州城盡毀於一場地震。嘉靖35年,人們重建家園,重修城牆以土築之。明隆慶元年大石鋪底,城牆內外用青磚疊砌,但蒲州城與昔日輝煌相比,已大為遜色,古蒲州城最後一次修建是在同治七年。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1942年7月3日,水淹城北20多人村莊,城牆將水劈兩股,繞城而流,城被圍其中。所以,這也是當時蒲州城號稱是河中府得名的由來。據《蒲州府志》記載,蒲州古城高八丈、方圓一千六百步,比現今的平遙古城大2萬餘米,是山西境內最大的古城。

1946年秋黃河又漲,河床已高出城池,第二年縣城遷出蒲州,城內居民紛紛遷出。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1959年,因三門峽水庫建設,蒲州城被列入淹沒區,城內居民全部遷出,古城從此廢棄。城磚剝揭幾盡,但城坦土胎輪廓幾乎完整保存,城內鼓樓及南、西、北門遺構清晰可見。

1989年又從古城西門外出土唐代開元時所鑄鐵牛、鐵人各四尊。蒲州古城遺址是國內外研究中國古城垣歷史發展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瑞視覺》發佈的照片,視角獨特、有溫度,全部是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