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科:港股正在“A股化”

近两年A股市场的监管环境越来越严,国内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逐渐转战有业绩成长性的白马股,小盘股、概念股和绩差股纷纷被市场抛弃,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逐渐开始“港股化”。再加上监管部门对庄家、大鳄的围追堵截,让一些内地市场的投机者、操纵者纷纷转战香港市场,买壳、坐庄、对敲和拉抬股价等A股市场的特征纷纷在港股市场上演。最直观的结果是,香港的空壳上市公司壳费暴涨,一些细价老千股开始兴风作浪,或许很多香港的投资者还没有来得及摸清门道,但一些擅长此道的操纵者已经赚得钵满盆溢,由于老千股价格低廉又不显山不露水,也就没有引起香港监管部门的重视,但港股市场的财富效应和操作逻辑却在悄然发生改变。

最近,我注意到内地有些非正规的私募机构和私人在兜售港股资产包,实际上就是给香港市场操纵老千股输送子弹和输送“韭菜”,他们第一步是带动内地的一些投资者参与老千股炒作分成,等到股价拉升到一定阶段之后再让一部分账户去接盘,然后循环操作,达到诱导、出货、获利的目的。这对港股市场和内地的投资者来说很有可能是一场灾难,如果监管部门不介入的话很有可能这样的操纵把戏像庞氏骗局一样频繁上演,一旦被监管重视很有可能会再次闪崩,而国内输出的韭菜很有可能会是最终买单者。

估计很多人注意到最近港股市场的低价纷纷崛起,尤其今年6月份闪崩的那批老千股目前均出现了不小的反弹,从闪崩后的最低点算起,短短几个月很多闪崩股超过了5倍的涨幅,有些涨幅已经超过了10倍(比如00802中国钱包),对于这些香港投资者普遍以脚投票的老千股竟然有如此表现,这一现象让很多香港投资者都看不明白,但这样的涨幅和财富效应首先会吸引一些赌徒和投机者,如果持续上演还会逐渐吸引一些观望者,如果监管部门对于老千股操纵和波动没有行动的话,老千股的暴涨暴跌就会在香港市场习以为常,逐渐港股的操纵理念会发生紊乱,大家会慢慢发现垃圾股会比蓝筹股赚钱快,从而市场的投机氛围和投机行为会昌盛起来,逐渐港股市场与此前的A股市场会越来越相似,而A股市场却越来越规范,长此以往香港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会下降,如果再不强化治理和加强监管,很有可能会被边缘化。因此,香港监管部门应该对于老千股的爆炒要引起高度重视,对大起大落的老千股应该采取专项监管行动,对老千股的胡作非为和没有任何实质的壳公司要尽快启动退市制度,既是终断这一操纵把戏,也是对香港股市和投资者的保护,避免港股市场走偏。

让老千股加快退市很有必要,如果市场里的好公司不断增多之后,投资者不再担忧被空壳财技玩家玩弄,即使买错时机也能通过时间来换空间,但如果垃圾股横飞则会破坏价值投资的环境和投资行为。香港市场在这方面与内地A股市场比较相似,两个市场都需要尽快完善退市制度。同时,应该加快改革和与内地市场的融合步伐,盯好中国离岸市场的机会,有效补充内地市场的金融服务和国际化,让两地市场消除对彼此的偏见,协同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否则香港市场很难有潜在的优质IPO资源,毕竟体量有限,缺乏内生能力,如果继续萎靡下去,大量内地企业撤离香港市场,则香港市场的吸引力也会下降,香港创业板最好的出路其实是与深圳创业板合并融合,结合彼此优势来共同打造。一旦两地创业板市场形成合力,则很有可能将会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两地都将受益,也会为深港一体化的撬动找到有效支点,这样一来,香港市场解决了潜在优质上市公司的来源问题,内地创业板则解决了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改革问题,同时倒逼内地监管体制改革,应该说皆大欢喜。当然,当前最迫切的是两地监管部门应该深度联合监管,对于两地市场的异常账户和投机者应该进行大数据共享、联动监管,以提升两地市场的有效监管,避免老鼠相互逃窜祸害邻里。

苏培科简介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CCTV财经评论员。境内外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的专栏作者和特约财经评论员。

欢迎与作者苏培科交流:[email protected]

苏培科财经文集:http://blog.sina.com.cn/spk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pk

腾讯微博:http://t.qq.com/supeik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