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岸四村王运涛的故事被沧州日报报道

【沧州日报】村里谁家有几辆车,他都能说上来

供稿:任丘市人民政府

——任丘出岸四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员王运涛的故事

提示:任丘出岸四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员王运涛不是交警,却每天坚持在村路上疏导、制止、纠正交通违法行为,一声声温馨的乡音提醒,让乡亲们倍感亲切。在交通拥堵繁忙的时段,“王运涛”们的出现,让村民的出行更安全,让在家等待的亲人更安心。聚焦狮城关注身边的热点。

在任丘出岸镇出岸四村,有个“神人”王运涛,谁家几辆汽车、几辆三轮车,他心里门儿清。一次,大家说要考考他,拿出村民的花名册,随便说出一个人名来,王运涛都能对答如流。

“王小豆,家有一轿车、一电三轮;马双喜,家有一轿车、一货车、一拖拉机、一电动自行车、一电三轮;王威力,家有一轿车、一货车、一电动自行车。”话音刚落,周围响起一片掌声。而这些并不是王运涛事先绞尽脑汁背过的,因为“背是背不过的,围着村子多走几趟就都记住了”。

出岸四村挨着省道,交通的便利使村庄近年发展迅速,乡亲们过上了好光景,近400户、1300多名村民的村子中现有机动车驾驶员280多人,各类机动车190多辆。针对交通事故多发问题,2014年,出岸四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站成立,王运涛和另外5名老友成了安全劝导员。根据工作安排,劝导工作围绕交通违法行为的检查、劝导、宣传、纠正和上报等职能开展。

54岁的王运涛说,劝导员不好干。为啥?无牌机动三轮车、占用行车道的电动车、摩托车驾驶员不戴头盔、面包车超员等现象,这些在村民眼中“鸡毛蒜皮的事儿”他都得管,而且得细管。可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不听劝、不服管,还开玩笑说:“别以为穿上马甲就是警察了。”王运涛听了心里很难受,但每天还是会上路“执勤”,提醒村民安全注意事项。一来二去,乡亲们知道动真格的了,违法驾驶时大老远看到王运涛就绕着走,王运涛看到了就追上去。

王运涛所在的劝导站,数他年龄最小,最年长的65岁了。“别看我们年龄都不小,其实这正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光是这份耐心细致,有些年轻人就干不来。”王运涛说,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宗族亲戚关系复杂,在农村开展劝导工作更多的是突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实践中慢慢蹚出工作路子。“小子不听劝找爹娘,丈夫不听劝找媳妇。”一到了夏天,王运涛还组织村民编节目,趁着人们晚上出来乘凉的空儿,在广场上说一段顺口溜,简单明了又能深入人心。每逢过年,结婚的多了,添置汽车、摩托车的也多了,他会主动提醒别忘给新车上牌照、办理保险,没有驾驶证的提醒他们赶快去考证。对有些比较粗心的村民,还会去他们家里进行督促。遇到村民家里有红白喜事的,他这个红白理事会理事长会到场,跟主家提醒一下,招待客人们既要表达好心意又要确保安全,避免酒后驾驶、酗酒生事,万事图个平安吉利。过后,主家都说王运涛事办得好,对他的工作发自内心地感谢。

出岸四村有一个幼儿园,孩子的上下学全靠家长接送。有些家长图省事,常常今天我接孩子时把你家孩子捎回来,明天你接孩子时再把我家孩子捎回来。这样一来,有时一辆三轮车一拉便是一车幼童。看到他们在路上穿梭行驶时,王运涛会当即制止,同时多次到村幼儿园和有幼童的村民家中,陈述利害关系,讲明法律法规。乡亲们都通情达理,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以后电动自行车只带一人,电三轮不超两人。

王运涛说,劝导这活不好干,可他喜欢干。为啥?因为从2016年以来,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村民们也慢慢被感化,纷纷主动当起劝导员,父母劝孩子,妻子劝丈夫,长辈劝晚辈:路上小心,平安回家。曾有一名村民对王运涛说,只有看到孩子平安回家,爹娘吃饭才香呢。其实在王运涛心目中,他不仅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平安回家,而且希望每一个在路上的人、每一辆在路上的车都能平安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