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鸡南下,国鸡要北上,但还需加点力……

在当前生鲜上市、食品安全等新形势下,肉鸡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北方白鸡,南方国鸡的稳固局面出现松动,白鸡南下,国鸡北上的迹象明显。但国鸡北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白鸡、蛋鸡南下已成定局

目前我国肉类产类已经进入了稳定增长期,未来主要是结构性调整。预计到2025年,肉类中猪肉消费占比量将低于60%,而禽肉消费量将从2015年的20.6%增长至大约1/4,人均表观消费量达17.4。

白鸡南下,国鸡要北上,但还需加点力……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 马闯

全国白羽肉鸡有12家祖代种鸡企业,前五大企业分别是烟台益生、湖北同星、北京大风、福建圣农和北京家育。在6月16-20日,黑龙江漠河举行的“北京康牧兽医药械中心家禽大客户会议”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马闯认为,白羽肉鸡行业已经实现了一定集中度,但尚未形成绝对壁垒或垄断格局,后来者仍有跻身前列的机会。

据新禽况了解,在南方活禽禁售,生鲜上市的背景下,白羽肉鸡的南下,抢占部分快大型国鸡的市场。目前南方地区,快大型国鸡基本很少养殖了。

蛋鸡方面,随着原料供应、设备与房舍等问题的解决,目前南方也具备了大规模蛋鸡养殖的条件,加之,南方属于鸡蛋的消费大区,但当地的鸡蛋产能却严重不足,大量的北方鸡蛋输入,蛋鸡产逐步业形成从北向南迁徙的趋势。新鲜度,外观品质,价格和安全度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消费者对蛋品选择标准。而要摆脱目前蛋鸡产业门槛低,反复波动等困境,“合作化”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白鸡南下,国鸡要北上,但还需加点力……

国鸡北上需要完善产业链和标准化

“黄羽肉鸡(国鸡)的发展潜力大于白羽肉鸡。相关企业要‘走出去’,把眼光布局于整个中国,而不是仅限于南方市场。”马闯认为,品质优异的黄羽肉鸡(国鸡)无论是生鲜还是冷冻销售,对于大部分北方人而言都还是品质更好的鸡,仍然有广阔的市场。相对于白羽肉鸡的战术性南下,黄羽肉鸡(国鸡)北上则是战略性的。

白鸡南下,国鸡要北上,但还需加点力……

黄羽肉鸡(国鸡)向北方市场开拓,需要解决产业链和标准化两个主要问题。除了实现肉鸡屠宰、完善产业链,还需要培育出屠宰后胴体外观更好的新品种。“即便目前北方市场还没有做好接受黄羽肉鸡(国鸡)的准备,但相关企业应该以动态的眼光来看。提前研究北方市场、并制定系统的推进方案十分必要。”

据新禽况了解,目前国鸡产业装备升级的概念越来越取得共识,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得到重视,不少企业都有了在保证风味的前提下笼养国鸡的尝试,取得一些成果。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尝试终端。如温氏股份、天农食品、春茂股份等龙头企业在熟食深加工大胆尝试。一些中小的企业,也在尝试开设一些体验店,延长终端,不一定要做大,小而精也是一条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