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為什麼會成為全球的大數據開發地?

答辯手

1.中國的西南地區由於歷史原因,一直有著非常雄厚的電子工業基礎,因為早期的產業佈局就在這裡。比如電子科技大學就在西南,最近成都七中的幾個優秀學生因為信息科學競賽被保送清華引發熱議——說明整個西南地區,擁有非常好的信息產業氛圍。未來川貴渝這三個西南兄弟自然都要抱團發展,繼承四川的產業優勢,貴州也迎頭趕上。

2.貴州位置偏僻,地價便宜,人口相對稀疏,這些都是很好的人文社會優勢。首先,數據中心這樣的地方,最大的耗能就是電力,不是市場密集型,也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的話,放在貴州,成本很低,而且又不會因為耗費電力影響當地的產業。你想想看,如果放在東南沿海這種電力緊張的地方,地皮又值錢,無疑就不是很好。所以,你看現在流行的比特幣挖礦,都找這樣的地方,電力地租成本都低。

3.安全需要。數據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的安全性可以說在未來甚至會超過金融安全,因為未來是數據時代,所有的領域都會被轉化成數據,包括金融。大家都知道,造幣廠都建在偏僻的地方,這樣人少的話,便於監控。同樣的,數據中心如果設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無疑也是一種安全隱患。

4.扶貧需要。貴州的經濟構成還是以傳統行業為主,最著名的就是老乾媽,別的沒有什麼亮點,而這次雲上貴州的項目一旦啟動,無疑會提升貴州整個經濟結構的技術含量,實現產業升級。而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蘋果,這樣的巨頭響應扶貧號召,應該說也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當然,把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未來這些科技巨頭還會幫助貴州的高校發展IT相關的專業課程,真正實現全方位扶貧。


佩子臨

貴州大數據發展與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著密切關係。

從氣溫和能源來說,貴州被公認為是中國南方最適合建設數據中心的地方。數據中心最大特點是高耗能,電力成本佔整個支出成本的50%到70%,其中一半機器設備散熱需要的空調費,而貴州氣候涼爽。

貴州地處北緯24度到29度之間,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氣溫14℃到16℃,夏季平均氣溫22.5℃,冬季平均氣溫6℃到8℃。

與此同時,貴州的電力資源極為豐富,作為“西電東送”的主戰場,貴州電力水火互濟,穩定可靠,電力價格更具有相對的優勢。涼爽的氣候與充足的電力兼備,讓全國很多地區難以望其項背。業內專家評價說:貴州是天造地設的“中國機房”。

同時,貴州省地質結構穩定,災害風險低,森林覆蓋率49%。貴陽是一個無地震、無風災、無水澇的“三無”城市,為數據中心建設提供了天然的安全屏障。

貴州從一開始就很明確,從兩大基礎工程

數據中心和呼叫中心抓起——這點並非所有城市和地區都合適。目前,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都將南方數據中心建在貴州。呼叫中心方面,包括螞蟻金服、華為、富士康在內的多家巨頭都將客服中心放在了貴陽。

隨著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同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製造2025等相結合政策的提出,貴州省也抓住了國家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機遇。

集聚優勢先發優勢將使得貴州大數據產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財經早餐

廉價且充足的電力

貴州的喀斯特地貌決定了貴州存在著豐富的水電資源,早些時候,比特幣挖礦還非常火的時候,很多礦場主都會包下一個水電站用來發電。而對於數據中心,電力供應的穩定保證了數據的安全,依仗於西點東輸,電力價格偏低保證了數據庫的成本較低,而貴州不僅僅擁有豐富的水電,同時火電的價格放在整個國家都不算貴。

氣候溫度適宜

地處北緯24度到29度之間,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氣溫14℃到16℃,夏季平均氣溫22.5℃,冬季平均氣溫6℃到8℃。地質結構穩定,遠離地震帶,災害風險低,森林覆蓋率49%,貴州在這一點上完全符合條件

政策的福利

所以說如果一家企業想要把數據庫放在中國,綜合成本以及自然因素,貴州當真就是最佳選擇。


華爾街見聞

5 月25日,2016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在貴陽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演講,他對貴州發展大數據給予肯定:貴州在這裡把“無”生了“有”,在信息產業裡,在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所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發展趨勢的背景下,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落後的地方甚至可以搶佔先機。

貴州雖然比較落後,但是現在那個地方都想發展大數據產業,只不過貴州在全國先行了提出大數據產業規劃,並將其上升到了國家以及國際層面。貴州作為一個山高地嶇的省份,氣候涼爽,水電資源充足,即電價便宜,在貴州發展大數據,能夠節約大數據企業成本。


獨好

知道貴州為什麼會成為全球的大數據開發地,首先我們應先了解什麼麼叫做大數據。

大數據

“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係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臺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佈式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分佈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佈式處理、分佈式數據庫和雲存儲、虛擬化技術。

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 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著雲臺》的分析師團隊認為,大數據(Big data)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公司創造的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在下載到關係型數據庫用於分析時會花費過多時間和金錢。大數據分析常和雲計算聯繫到一起,因為實時的大型數據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樣的框架來向數十、數百或甚至數千的電腦分配工作。

大數據需要特殊的技術,以有效地處理大量的容忍經過時間內的數據。適用於大數據的技術,包括大規模並行處理數據庫、數據挖掘電網、分佈式文件系統、分佈式數據庫、雲計算平臺、互聯網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那為什麼會選擇貴州呢?

國際經驗表明,由技術、人才、資本形成的創新創業壁壘一旦被打破,後發展地區將能夠和經濟先行地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貴州出於經濟比較落後的區域,國家在發展的同時不會拋棄任何一個地方。

在2016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在貴陽正式開幕,總理李克強出席開幕式並作了講話,大抵意思就是肯定貴州大數據的發展,並表示在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的發展天天一傲劍下,就算是落後的地區都可以搶佔先機後發趕超。也就是有了政府的強力支持和政策的保障,這一點筆者是認為是最重要的,沒有國家的支持是無法發展的。

其次是貴州有著良好的地理環境、生態氣候等等。開始貴州便跑出多個全國率先,這是在網上可以查閱的,大家不信可以上網搜查(大多數人不相信貴州的發展),比如有大數據發展聚集區、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全球第一個大數據交易所。


大數據與貴州之間的緣分,可謂天作之合。 一方面,不僅要保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後發趕超、同步小康,貴州需要大數據;在另一方面,特殊的資源優勢與政策紅利齊聚,使得大數據選擇了貴州。政府和企業的遠見卓識和真抓實幹,則是產業成長的最好保障。


居然不讓我用標點符號

說起貴州,你的印象是什麼?是“八山一水一分天”還是“黃果樹大瀑布”?這個偏居中國西南部、位於雲貴高原的省份,最近刷新了人們對它的理解。

先是5月,包括阿里巴巴董事長主席馬雲、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等人科技紅人齊聚這裡,參加一場高規格的大數據峰會。當時馬雲說:十年以後的經濟變局也許是貴州惹的“禍”。

再是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走進貴陽市大數據廣場,聽取大數據產業介紹,對當地幹部說:“我聽懂了,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

不過,通信業專家項立剛對此並不看好:“肯定要失敗,有這錢為何不支持運營商寬帶建設?Wi-Fi技術有問題,全城佈置成本高,年運營費用要50億元,這錢貴陽市政府掏得起嗎?”

“這種全城免費Wi-Fi不可能做成公益項目,他們收集大家上網產生的數據,將數據脫敏處理,瞭解人們最近關注的內容、收入、消費水平、信用等情況,未來推到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裡去交易。”上述人士透露。

斥資造全城免費Wi-Fi只是阿里巴巴在貴州行動中的冰山一角,馬雲的野心不止於此。馬雲此前曾多次到訪貴州。2014年4月,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陳敏爾會見馬雲,貴州省人民政府與阿里巴巴簽署了雲計算和大數據戰略合作協議。彼時,貴州省正加速大數據產業發展。2014年6月,貴州省政府成立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陳敏爾親自擔任組長。

去年底開始,基於阿里雲技術,貴州把整個政府IT系統遷到雲上,命名為“雲上貴州”,建立交通、環保、食藥、工業、電子政務、旅遊、電商7朵雲的41個業務系統。

貴州省更是激進地規定:除有特殊需求外,所有省級政務部門將不再自行購買服務器、交換機、存儲等硬件設備,不再自建機房,政府數據統一存到雲上。“這是一把手工程。貴州省委書記和省長十分重視,願意突破原來的限制。”何為說。

王斌說,指揮中心的業務遷移上雲,他們只用了一個月。“我們的模式和阿里雲給12306(鐵路售票網站)做的一樣。新的東西全部上雲。老的機房,我們抽取數據,把查詢擺在雲上,因為查詢消耗的資源量非常大,而讀寫生產還是放在老的系統上。”

貴陽當地一位人士介紹,“數據中心機房需要控制在低溫,而貴州本身氣候宜人,電費又便宜(這邊的電力都是賣到外省),貴州就會有優勢。如果在成都平原,投入的電費比重是遠遠超過貴州的。”《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也提到這點:貴州省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夏季平均氣溫低於25℃;電力價格具有競爭優勢,貴州省工業用電平均價格明顯低於國內其他地區。

在富士康所在的貴安新區,還坐落著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的雲計算基地和數據中心。電信一期3萬臺服務器已投產,。相關人士預計,7月和8月,聯通和移動服務器也將投產。貴安新區是國務院2014年1月批覆同意設立的國家級新區,從貴陽市驅車過去1個多小時,地勢相對平坦,人文生態環境良好。

郭臺銘還是貴州省政府經濟顧問,2013年後郭臺銘每年都到貴州一次,而他如此鍾愛貴州,恐怕還與自己的新業務相關。富士康把無人汽車的研發放到了貴陽,因為無人汽車的編程和測試需要氣象大數據支撐。同樣的路況下,溫度、雨雪等區別會影響無人汽車的行駛速度、行駛習慣。

劉英男說,他們現在經常接待外地創業者,回答他們所關心的“貴州創業氛圍如何”“創業方向集中在哪些行業”“人才多不多”“政府投入如何”等問題。

趙葉飛是貴州少數大數據創業者中的一個。他的團隊小面科技正在建設中國人的皮膚大數據中心,用於開發定製面膜。他們開發了一款手機App,讓用戶可以測試自己的皮膚狀況,然後他們結合採集到的皮膚數據、環境數據、護膚過程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推薦用戶專屬的面膜。他們還為此在廣州建了一個工廠,來建設這些有獨特配方的面膜。

“前幾年感覺各方面都比較弱,什麼都沒有。2014年開始,從大數據概念提出來之後,貴州創業環境變化特別快。”趙葉飛說。

趙葉飛團隊最近在北京融資時遇到一個插曲讓他哭笑不得:在認可了他們的商業模式之後,“投資人交底說,有幾個貴州的小夥子做互聯網。我的腦袋裡面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是,窮鄉僻壤裡,幾個飯都吃不飽的小男生做互聯網!貴州有懂做移動互聯網的嗎!”趙葉飛笑著回憶稱,經歷了曲折,現在能證明他們是對的。

不過現在令趙葉飛困惑的是,優秀的人才難覓。“IT研發人才東西部差距很大,設計類、新媒體類的人才貴州也很缺,我們之前把人送出去培養後再用人。”他說。

政府也正在把北京的資源帶到貴州:中國首個大數據交易所和中國首個眾籌金融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和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分別於今年4月和5月成立,從金融層面給予大數據產業支持。它們都位於剛落成的互聯網金融特區大廈。這裡與老市區形成鮮明對比,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大廈靠近貴陽市人民政府和舉行數博會的貴陽國際會展中心。

兩所沿用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兩所的大股東都是一家國企,大數據交易所還有九次方大數據、富士康等參投,金融交易所有北京特許經營權交易所、領籌網等參投。參投的公司大多不是貴州企業,但他們其實是絕對主角。前者的總裁王叄壽同時是九次方大數據執行總裁,後者的董事長劉文獻同時是北京特許經營權交易所董事長。

劉文獻說,來貴州的因素有兩點:一是貴州可以容錯,“我們國家以前比較追求成功文化,但創業的失敗率是很高的,要允許容錯。”二是貴州的制度創新好,他們希望打造眾籌金融生態圈的想法得到了很大的認同,眾籌金融基金、眾籌金融協會、世界眾籌大會、世界眾籌小鎮等就像九大行星圍繞著地球轉一樣圍繞著眾籌金融交易所。“我們正研究制定貴陽支持眾籌的16條文件,如果出臺的話將成為很多第一。西部地區傳統金融落後,反而為新金融創造了機會。”

先期,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建設各行業100條創新項目股權眾籌交易跑道,設計了股權眾籌、債權眾籌、經營權眾籌、產品眾籌、知識產權眾籌等五大類眾籌交易板塊,引入合夥人、領籌人、交易商、微券商、經紀人等市場參與主體。

對於大數據相關的創業項目,眾籌所會優先考慮。“貴陽提出,大數據應該納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企業發行的時候多一個大數據資產。不過目前這樣的企業還不多。”劉文獻說。

另一個“全國第一”的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把大數據轉換為資產,在全球進行“買賣”。交易所作為中介,負責對數據進行保密清洗、分析、建模,把底層數據變成可視化數據,解決數據如何保護隱私、數據所有權等問題。目前,交易所會員(買賣雙方)包括阿里巴巴關聯公司螞蟻金服、開發餘額寶的天弘基金、恆生電子、京東、中國移動、中國人壽、西南證券等150家,還有一百多家在走協議。

近日,有消息稱,為擴張在中國的業務範圍,蘋果公司正計劃在貴州省建立其在中國的第一個數據中心。這是蘋果繼在華斥資35億

人民幣連建4座研發中心後的又一大動作。

據瞭解,蘋果將在貴州貴安新區註冊實體公司,並與當地的互聯網服務企業——雲上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一座iCloud貴安新區主數據中心。預計該數據中心的投資額將達10億美元。

根據中國的雲服務必須由本地企業運營的規定,蘋果已與雲上貴州達成共識,在數據中心的運營方面,將由雲上貴州全權負責,蘋果則提供技術支持。此外,iCloud和雲上貴州將為iCloud在中國境內的用戶提供雙品牌服務。

蘋果方面表示,iCloud在中國很受歡迎,很多用戶願意用iCloud存儲他們的照片、視頻、文檔和App等,不僅安全且可與設備保持同步。此次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將極大的有利於蘋果提高其iCloud在中國的產品性能和服務質量。除此之外,和蘋果全球各地的數據中心一樣,貴州的數據中心也將採用100%可再生清潔能源供電。

iCloud性能需要優化提升,蘋果建數據中心或為擴大用戶和市場

在瞭解這座數據中心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數據中心?

而谷歌在其發佈的《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則表示,數據中心是多功能的建築物,能容納多個服務器以及通信設備。這些設備被放置在一起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對環境的要求以及物理安全上的需求,並且這樣放置便於“維護”,而“並不僅僅是一些服務器的集合”。

總結來說,數據中心就是由一系列相關服務器及通信等設備組成,並利用網絡進行數據信息傳輸、展示、計算與存儲的集合。

對於蘋果而言,中國蘋果用戶數量龐大。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不僅能夠降低數據存儲、傳輸等方面的成本,還能更好的提升其iCloud的性能,與中國本土雲服務企業展開有力競爭,擴大其用戶量。

蘋果公司環境、政策和社會事務副總裁麗薩?傑克遜表示,新的數據中心及合作關係的建立,將有效的減少數據傳輸、存儲等方面的延遲和提高iCloud的可靠性,提升iCloud中國用戶的體驗效果。

中國首家數據中心,蘋果為何偏偏選擇了貴州?

然而,蘋果為何選址貴州?

貴州在大多數人眼中,是貧窮的代名詞。在中國大陸各地中,經濟實力處於中下水平。

劉英男說,他們現在經常接待外地創業者,回答他們所關心的“貴州創業氛圍如何”“創業方向集中在哪些行業”“人才多不多”“政府投入如何”等問題。

趙葉飛是貴州少數大數據創業者中的一個。他的團隊小面科技正在建設中國人的皮膚大數據中心,用於開發定製面膜。他們開發了一款手機App,讓用戶可以測試自己的皮膚狀況,然後他們結合採集到的皮膚數據、環境數據、護膚過程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推薦用戶專屬的面膜。他們還為此在廣州建了一個工廠,來建設這些有獨特配方的面膜。

“前幾年感覺各方面都比較弱,什麼都沒有。2014年開始,從大數據概念提出來之後,貴州創業環境變化特別快。”趙葉飛說。

趙葉飛團隊最近在北京融資時遇到一個插曲讓他哭笑不得:在認可了他們的商業模式之後,“投資人交底說,有幾個貴州的小夥子做互聯網。我的腦袋裡面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是,窮鄉僻壤裡,幾個飯都吃不飽的小男生做互聯網!貴州有懂做移動互聯網的嗎!”趙葉飛笑著回憶稱,經歷了曲折,現在能證明他們是對的。

其實不然,貴州南接廣西、西接雲南、北接四川、東接湖南。隨著近幾年的發展,重要交通線例如高鐵、國際航線等紛紛將貴州列為鏈接點之一,經濟發展迅速,對外交流日益劇增。此外,貴州已連續三年舉辦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吸引了包括蘋果、Facebook、微軟、谷歌、亞馬遜、英特爾、IBM等科技巨頭參加,在科技尤其大數據方面的世界認知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5月舉辦的2017年大數據博覽會,參展公司便與貴州簽署了價值24億美元的合同。

其二,作為“西電東送”的起源,貴州不僅電力充沛、價格低,在水源和新能源擁有量、成本方面也具有優勢。而數據中心對於電力需求極大,蘋果選址貴州,僅在電力方面,就節省了大量成本。而為了吸引各大公司投資或落地貴州,其政府也推出了相關試點工程,為這些企業提供了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由於數據中心設備精密,對於環境的要求較高,過冷過熱、潮溼乾燥、灰塵等都不利於設備的保護和長期使用。而貴州常年平均氣溫保持在15攝氏度上下,空氣質量較高,稍經過濾就可直接進入機房,是數據中心運營的佳地。

第四,貴州電子產業起步較早,基於其傳統技術和經驗優勢,貴州在產業創新和升級方面阻礙較小,且吸引了阿里巴巴、惠普、富士康、億贊普等知名企業的相繼入駐,為其雲服務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量。

在富士康所在的貴安新區,還坐落著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的雲計算基地和數據中心。電信一期3萬臺服務器已投產,。相關人士預計,7月和8月,聯通和移動服務器也將投產。貴安新區是國務院2014年1月批覆同意設立的國家級新區,從貴陽市驅車過去1個多小時,地勢相對平坦,人文生態環境良好。

郭臺銘還是貴州省政府經濟顧問,2013年後郭臺銘每年都到貴州一次,而他如此鍾愛貴州,恐怕還與自己的新業務相關。富士康把無人汽車的研發放到了貴陽,因為無人汽車的編程和測試需要氣象大數據支撐。同樣的路況下,溫度、雨雪等區別會影響無人汽車的行駛速度、行駛習慣。

此外,對於大多沒有付費使用網絡資源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每個月68元的2T空間實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蘋果想要獲得更多的中國用戶,僅靠在中國落地數據中心還遠遠不夠,應切實考慮中國市場需求,打造適用於中國消費者的雲服務產品。

不過,隨著蘋果全球軟件服務業務的擴大,其產品在消費者群體中的熟識度和認可度也在逐漸提升。此次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或許就是為了擴大蘋果軟件產品在華的影響力,憑藉技術等方面的優勢,與中國本土廠商競爭,以獲取更多的用戶。

政府也正在把北京的資源帶到貴州:中國首個大數據交易所和中國首個眾籌金融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和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分別於今年4月和5月成立,從金融層面給予大數據產業支持。它們都位於剛落成的互聯網金融特區大廈。這裡與老市區形成鮮明對比,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大廈靠近貴陽市人民政府和舉行數博會的貴陽國際會展中心。

兩所沿用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兩所的大股東都是一家國企,大數據交易所還有九次方大數據、富士康等參投,金融交易所有北京特許經營權交易所、領籌網等參投。參投的公司大多不是貴州企業,但他們其實是絕對主角。前者的總裁王叄壽同時是九次方大數據執行總裁,後者的董事長劉文獻同時是北京特許經營權交易所董事長。

劉文獻說,來貴州的因素有兩點:一是貴州可以容錯,“我們國家以前比較追求成功文化,但創業的失敗率是很高的,要允許容錯。”二是貴州的制度創新好,他們希望打造眾籌金融生態圈的想法得到了很大的認同,眾籌金融基金、眾籌金融協會、世界眾籌大會、世界眾籌小鎮等就像九大行星圍繞著地球轉一樣圍繞著眾籌金融交易所。“我們正研究制定貴陽支持眾籌的16條文件,如果出臺的話將成為很多第一。西部地區傳統金融落後,反而為新金融創造了機會。”

先期,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建設各行業100條創新項目股權眾籌交易跑道,設計了股權眾籌、債權眾籌、經營權眾籌、產品眾籌、知識產權眾籌等五大類眾籌交易板塊,引入合夥人、領籌人、交易商、微券商、經紀人等市場參與主體。

貴州省更是激進地規定:除有特殊需求外,所有省級政務部門將不再自行購買服務器、交換機、存儲等硬件設備,不再自建機房,政府數據統一存到雲上。“這是一把手工程。貴州省委書記和省長十分重視,願意突破原來的限制。”何為說。

王斌說,指揮中心的業務遷移上雲,他們只用了一個月。“我們的模式和阿里雲給12306(鐵路售票網站)做的一樣。新的東西全部上雲。老的機房,我們抽取數據,把查詢擺在雲上,因為查詢消耗的資源量非常大,而讀寫生產還是放在老的系統上。”

貴陽當地一位人士介紹,“數據中心機房需要控制在低溫,而貴州本身氣候宜人,電費又便宜(這邊的電力都是賣到外省),貴州就會有優勢。如果在成都平原,投入的電費比重是遠遠超過貴州的。”《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也提到這點:貴州省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夏季平均氣溫低於25℃;電力價格具有競爭優勢,貴州省工業用電平均價格明顯低於國內其他地區。

把外部資源尤其是北京資源帶到貴州來的,不得不提貴陽市委書記陳剛。2013年北京市委常委陳剛調任貴陽市委書記後,貴陽開始借鑑中關村的發展經驗,發展大數據產業。此後,中關村和貴陽市開展了更為密切的合作,而貴州省亦把大數據當作可以實現工業結構快速更新的“一號工程”。

“貴陽適合雙城記,春天在北上廣,夏天來這避暑。”趙葉飛開玩笑說。投資人已對趙葉飛說,如果融資完成,一部分人留在貴州,一部分人到北京去建團隊。“既然你要顛覆行業,你就要做更深入的東西。要做第一,得去北京。”

“貴州雖然提前走了一步,但不代表領先十步百步。現在貴州發展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政府的政策,推動力比較大。在此基礎上提供應用,把數據變成價值,還是需要時間來改變的。”貴州一位人士說道。


頭號TV

一、貴州大數據發展政策

二、貴州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

發展大數據,是能源條件的。因為大數據,是一個高耗能的行業。大數據的各種大型服務器要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電力,有人說,數據中心一半以上的成本都是由電力成本消耗掉的。而貴州是一個水電資源極其豐富的省份,在這裡修建數據中心,不僅大力給錢給政策,而且由於水電資源極其豐富,低價格供應電力完全無壓力。不僅如此,貴州氣候條件極其宜人,常年夏季氣溫大多維持在14度到24度之間,平均氣溫22度左右,冬季也不算冷,平均氣溫6度到8度。

大數據中心放在貴陽,甚至不開空調,服務器也能正常運轉。這個絕對是其他任何省份都不具備的條件。還有就是貴陽的地質條件非常穩固,在貴陽的歷史上幾乎沒有發現過任何地震、風災、水澇等自然災害。因此數據中心建在貴陽,不僅成本低,而且,會非常安全。目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紛紛將自己的大數據中心建在了貴安新區。

三、低廉的人力成本

綜上所述,我認為就是以上三個因素:政府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以及低廉的人力成本

帶動了整個貴州大數據的蓬勃發展。


傲看今朝

貴州不是全球大數據開發中心,而是全球大數據和雲計算的“中國機房”。


對於在中國運營的外企來說,2018年6月1日實施的《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了“中國的數據要留在中國”。既然要把數據留下,那麼就必須在中國建機房和數據中心。


為什麼蘋果、富士康等企業都選擇貴州建立數據中心?


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為成本。


1. 貴州的年平均氣溫15度,方便機房散熱,節約電力成本。

2. 水電裝機量排在全國第四,有充足的清潔能源供應,電費便宜。

3. 地廣人稀,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土地成本低。

4. 地質穩定,很少地震。


更為重要的是,貴州政府極度重視發展大數據產業,除了政策上的支持意外,每年還會舉辦著名的數博會,率先啟動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和國家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建設等等。就像李克強總理提到的,在貴州這樣經濟欠發達的省份在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上,把“無”生了“有”。



高挺觀點

我們先來看看最近蘋果公司與貴州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蘋果也宣佈,將投資10億美元在貴州省貴安新區建設iCloud數據中心。未來中國iPhone用戶的數據將逐步存儲在境內的數據中心。而除此之外,國內很多企業的大數據都放在貴州,這又是為何?

貴州,之於雲計算,定位是“數據之都”。與浙江一樣,“數據之都”的由來與政府的開明,息息相關。“數據之都”,很有可能就是貴州的第六張名片。打造這張“金名片”,靠的是“貴州數博會”,以及前後的項目落地,最為出彩的便是“雲上貴州”。“雲上貴州”是中國首個由省級政府主導的雲平臺,也拉開了貴州大數據產業爆發的序幕。2016年,阿里雲由馬雲率隊來到貴州,簽署了深化全面的合作,合作範圍拓展至醫療、交通、安全等領域。“雲上貴州”,其實是貴州“數據之都”的序幕。

發展大數據,需要電,需要水,也需要人。貴州“數據之都”的戰略,除了政府策略,以及阿里雲等企業的參與,也與它的資源有關。曾經的劣勢,卻不想成為現如今的優勢,貴州是個資源豐富的成本窪地。

另外大數據與雲計算密切相關。需要大量服務器等高性能計算機集群進行晝夜運算,是IT產業中最耗電的部分。對環境也有一點的要求,那就是需要一個常年低溫的外部環境,以及一個相對安全的物理環境。貴州省在氣溫和物理安全性方面具備優勢。從地理環境來看,確實適合做大數據中心和災備中心。以上是戰略層的依據。

國內外互聯網巨頭、IT巨頭和金融巨頭在貴州建設大數據中心和災備中心。主要訴求是:電費低、運維成本低、安全性高。電費低,貴州是電力輸出大省;靠近水,水對數據中心降溫很重要;貴州由於交通不便,迫使自己向這個方向思考,所以政府也給了好政策。數據中心有網絡就能連接到外面,和其他產業比容易多了。


科技之窗

其實問題換成“貴州為什麼成為我國的新興大數據中心,併成為全球矚目的大數據開發地”會更貼切一點,前邊的答主說的幾乎都是貴州自身優勢和國家扶持的原因,但對於外部原因、國際形勢等提及較少,所以我來做一些這一問題的補充:

1、自身優勢

貴州自身發展長久以來都很模糊,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在國內的迅猛發展,貴州在內部探索之中最終選定大數據作為突破方向,可以說是孤注一擲,貴州發展大數據的決心與國內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此,它們沒有其他的什麼好的選擇,這種破釜沉舟的態度也讓它得以集中所有精力發展大數據產業,從而成為獨特優勢。

2、先發優勢

國內沒有哪個省份如貴州一般,將大數據作為第一等戰略進行規劃並毫無餘力地推動。並且貴州將獨特的自然優勢、成本優勢以及政策優勢很好的利用並推廣了出去,從而首先成規模地做起了大數據產業。

貴州·蘋果(中國)大數據中心

3、外部環境

也就是中國在近些年的互聯網浪潮中所創造的對大數據的市場需求。

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貴州的這一佈局極具前瞻性,它對自身的定位極其契合目前中國市場對大數據服務的需要。中國不僅是國內互聯網企業的發展發動機,同時也是全世界的一個重要市場,另外由於國內獨特的政商環境,導致進場的國外公司也需要在國內尋求大數據基地。而這些目光,最後全都匯聚在貴州。

4、國際環境

就國際而言,貴州的發展道路還很漫長,其離“全球大數據中心”還有很漫長的距離,但作為新興開發地,他無疑也是讓國外也為之矚目的存在。

如果什麼時候它不僅可以作為阿里巴巴、騰訊等跨國大型企業的大數據總部,也能讓微軟、蘋果等將其作為遠東而並非僅僅是中國大陸的大數據運營中心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將之視作全球大數據版圖中屹立於世界東方的璀璨明珠。

總結來說,路漫漫其修遠兮,要積極發展其在國際大數據產業的話語權,做好大數據產業的周邊及上下游服務,相信貴州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以上。


求關注求關注~我是好人長安君,一個略懂互聯網的段子手,一個略知科技圈的理工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