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中,為什麼德軍沒有控制高加索油田?

海馬叔叔說史事兒

1942年執行入侵高加索油田的是德軍的A集團軍群,指揮官是克萊斯特將軍。在戰後的回憶中克萊斯特就德軍在高加索失敗的原因做了如下分析:



1、進攻中途抽調大量部隊去斯大林格勒方向;

這是最為主要的原因,由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和高加索戰役是同時進行的,而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的抵抗越來越頑強,為了迅速結束那裡的戰事,希特勒先後抽調了A集團軍群的大部分的裝甲部隊和幾乎所有的空軍(僅剩偵察機部隊)和高射炮單位,這大大降低了德軍A集團軍群的突擊能力,使之被迫陷入僵持中。

2、後勤補給的惡劣;

A集團軍群的後勤補給主要依靠羅斯托夫瓶頸地帶的鐵路運輸,這一單薄的鐵路線無法維持一個集團軍群的龐大物資需求,而黑海的海上通道由於收到蘇聯海軍的威脅而不敢啟用。尤其是汽油的缺乏讓德軍深感頭痛,儘管空軍已經全力的為前線空運汽油,可是無法解決德軍長期的作戰。德軍的裝甲部隊由於缺油而原地停頓數個星期之久,連運輸汽車都無油可加,甚至需要用駱駝來運油,對關鍵的前期近一個月的浪費,給了蘇軍以喘息的時間,讓其從西伯利亞和其他戰線調集了新銳部隊,重新建立防線。


3、德軍在高加索地區的再次分兵;

德軍在高加索地區的進攻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以A集團軍群主力向高加索的巴庫進軍,這裡是高加索地區最主要的油田所在;另一個是以德軍第17集團軍沿黑海沿線向巴統的進軍,佔領黑海沿岸地區可以徹底打通德軍的海上運輸線,以極大的緩解德軍A集團軍群惡劣的補給。在這兩個方向的權重上德軍最高統帥部再次犯了錯誤,這兩個方向的德軍都已經深入到南高加索地區的山地地帶,而德軍將大部分的精銳山地部隊調去了第17集團軍而不是去增援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所以克萊斯特的部隊沒有得到山地部隊的增援,其現有兵力不足以再次發動強有力的攻勢來向巴庫進軍。


總得來看德軍1942年的夏季攻勢,再次體現了德軍最高統帥部在戰略目標上的分歧,希特勒主張先佔領高加索地區的油田,這是出於戰爭經濟的考慮;而陸軍總司令部則從軍事角度指出德軍要想深入高加索地區作戰就必須先佔領斯大林格勒,確保德軍的北翼的安全,方可以將重兵挺進高加索。而由於前期蘇軍在南翼的反攻損失大量的兵力,這讓德軍初期的攻勢異常迅猛,這讓希特勒做出了過於樂觀的判斷,即他認為德軍可以同時在兩個方向上達成戰略目的,而隨著這兩個方向上的進攻都陷入停頓而急需增援兵力時,希特勒手裡已經沒有了預備隊了,最終德軍在每個方向上都沒能取得決定性的成功!


小小狼王

德軍連續性的犯了戰略輕敵的錯誤。

在中線莫斯科戰役失敗、北線列寧格勒戰役受促的情況下,南線繼續分兵突進。

其主力朝著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狹窄處的斯大林格勒一頭紮了進去;另一部在取得克里木戰役勝利後沿著亞速海岸衝向高加索山口。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外高加索地區原油、糧食和美英外援進入國內的水路鐵路公路的交通路口,切斷交通並藉此攻敵必救殲滅其有生力量本該是其最主要戰略目的,結果德軍裝甲精銳軍團在蘇軍三個方面軍幾百萬人的眼皮子底下硬是打了幾個月的巷戰。幾個月巷戰下來德國精銳打沒了,蘇軍的新兵隊卻成長了起來。最後冬天來了,一切也就結束了。

衝向高加索山的德軍更慘,幾千米的山口要道靠民兵就能讓剛剛取得勝利的克里米亞軍團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沒有優勢兵力和海空支援的情況下不值得探討取得高加索戰役勝利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