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俄羅斯為什麼不趁戰爭顛覆格魯吉亞政權,從而達到長久的高加索地區穩定?

九重公子

2008年的8月8日,由於當時正值北京奧運會開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鳥巢,誰也沒有想到遙遠的格魯吉亞共和國會突然對俄羅斯發起挑戰。

這個面積還不到7萬平方公里的小國由於位於高加索地區的黑海沿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成為美國和北約拉攏的對象。另外,格魯吉亞共和國與俄羅斯政府在“南奧塞梯自治州”的歸屬上一直有領土爭議,因此希望藉助美國和北約的力量制衡強大的俄羅斯,這就是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爆發戰爭的起因。


同時,美國政府也想借這個機會觸一觸俄羅斯的底線。因此,在北京奧運會之前,美國軍方就多次慫恿格魯吉亞共和國出兵南奧塞梯,並口頭承諾說美軍在必要時會適當給予格魯吉亞軍事上的幫助。


2008年8月8日的凌晨,格魯吉亞政府軍對俄羅斯不宣而戰,突襲了南奧塞梯地區,並清除了俄羅斯邊境上的一些衛所。格魯吉亞政府對外界宣稱說他們出兵的理由是為了消滅南奧塞梯境內的民族分裂分子,並指出這些分裂份子的背後金主就是俄羅斯政府。

當時正處於奧運會期間,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因為擔心美國與北約的軍事介入,對此猶豫不決。不過在總理普京的堅持下,梅德韋傑夫隨即在莫斯科召開緊急會議,做出了要對格魯吉亞出兵的決策。


俄羅斯陸軍第58集團軍奉命從南奧塞梯北部穿過高加索丘陵,對佔據南奧塞梯的格魯吉亞政府軍發起猛攻。俄羅斯空軍第4集團軍也出動了200多架戰機空襲格魯吉亞本土。同時,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封鎖了黑海海域,將北約、烏克蘭與格魯吉亞的軍事補給線完全切斷。

在海、陸、空三軍的有效配合下,俄羅斯僅用一天時間就奪取了南奧塞梯。在隨後的幾天裡,俄軍佔領了格魯吉亞共和國。在整個俄格戰爭中,美軍與北約始終沒有出動一兵一卒幫助格魯吉亞,而是躲在角落裡觀察動向,最後才利用國際社會的名義來進行調解,勸說俄格雙方停戰。



俄羅斯政府之所以不趁勢消滅格魯吉亞共和國,客觀上還是有三個原因。第一、俄羅斯在佔領南奧塞梯之後又出兵格魯吉亞,已經屬於越界的行為。俄政府擔心國際輿論不利,因此見好就收。

第二、格魯吉亞本身就是弱國,真正的博弈者是美俄雙方。經過了這次戰爭後,格魯吉亞已經不能對俄羅斯造成什麼威脅,俄羅斯沒有必要斬盡殺絕。

第三、俄羅斯不願意被格魯吉亞問題束縛,需要騰出力量來抵禦北約集團,因為前蘇聯深陷阿富汗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

最後在聯合國的調解下,格魯吉亞和俄羅斯政府雙方都同意在停火協議上簽字,俄軍隨即全部撤離格魯吉亞,但是南奧塞梯地區由俄羅斯、格魯吉亞以及當地政府三方共同管理。對於俄羅斯而言,這也是最好的結果了。


中外歷史

其實對俄羅斯來說,顛覆了格魯吉亞政權反倒不利於高加索地區的穩定。雖然冷戰之後,俄羅斯受北約的擠壓,非常的憋屈,看看這次克里米亞危機就知道,普京也是忍不可忍。但是高加索地區去沒有完全被俄羅斯所佔有,看看俄羅斯的地圖就知道,黑海沿岸也是俄羅斯的一個邊界,什麼意思呢?在奧斯曼帝國興盛的時候,黑海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內湖,包括克里米亞半島也曾是穆斯林的汗國,高加索也是如此,有好幾個穆斯林的汗國。高加索多山的地形使任何一個大國都難以將其征服,因此,高加索地區一直扮演著大國“隔離帶”的角色。2008年的俄格衝突,雖然不是偶然事件,但是俄羅斯選擇在奧運會開幕的期間動手,也是在鑽空子,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教訓一下薩卡什維利就達到目標了。
俄軍要征服這個國家,可能面臨來自北約的反制,加速這一地區進入美國陣營的步伐,從戰略上來說是得不償失。即便是能夠佔領這個國家,也要撤軍,滅國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了。因為薩卡什維利比較能作,美國對俄羅斯的動武也是保持了節制,如果是征服格魯吉亞的話,可能帶來的是美俄的尖銳的對立。
對俄羅斯來說,高加索地區也是恐怖主義的輸入的地帶,俄羅斯為了穩定南翼的安全,也是煞費苦心,如果帶來一個反抗俄羅斯的組織,無異於阿富汗悲劇的重現。普京玩的還是有限戰爭,俄格衝突、克里米亞危機、敘利亞戰爭都是如此。

孫興傑

2008年8月8日至18日,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為了爭奪南奧塞梯的控制權而爆發了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在國際各方的調停下,格魯吉亞和俄羅斯分別於8月15日和16日在停火協議上簽字,俄軍於8月18日開始撤離格魯吉亞,戰爭結束。 這次戰爭共造成格魯吉亞軍隊215人死亡,1469人受傷,4人失蹤;俄羅斯軍隊74人死亡,171人負傷,19人失蹤,以及約1600南奧塞梯平民死亡。

為什麼當時沒有一口氣吞併格魯吉亞呢?


主要有三大原因

1)國際輿論:支持南奧是師出有名,保護格魯吉亞的俄羅斯族免受迫害等。歐美也抓不住俄羅斯把柄,如果俄羅斯趁機顛覆格魯吉亞政權,那俄羅斯將會被國際輿論的口水淹死。當時俄羅斯寄希望融入西方,加入了G8集團。當然,後面G8變成了G7.

2)周邊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國家的壓力和恐慌。假如俄羅斯吞併了格魯吉亞,那麼所有原蘇聯加盟共和國都會極度恐慌。擔心成為下一個格魯吉亞。君不見哈薩克斯坦為了擺脫被捕俄羅斯族人多的狀況,果斷遷都。將首都設置在哈薩克族的聚集地。從而削弱哈薩克斯坦政界的俄羅斯族力量。如果俄羅斯冒天下之大不韙吞併格魯吉亞,那麼所有國家恐怕都要對俄羅斯族打壓了。

3)俄羅斯的經濟實力。正值次貸危機爆發,全球經濟低迷,俄羅斯遭受重創,當時的俄羅斯,軍隊現代化沒有完成,經濟實力打不起,沒錢也沒實力解決吞併格魯吉亞後的與西方的對峙。所以適可而止


俄羅斯什麼值得買

俄羅斯不是不想徹底打垮格魯吉亞換上親俄勢力執政而是根本辦不到,那樣子只會讓高加索地區徹底亂成一團。


儘管格魯吉亞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奧運休戰”傳統下,仍然主動對南奧塞梯地方武裝和執行維和任務的俄軍主動發起了進攻,給了俄羅斯動手的充分理由,但是考慮一下2008年當時的情況,雖然看起來俄軍短時間內就出動了第58集團軍用壓路機碾烏龜的方式十天之類讓格魯吉亞一敗塗地,如果仔細審視一下雙方力量對比和損失傷亡交換比,我們就發現俄軍的代價絕對不輕鬆。


當時的格魯吉亞看著門戶大開,但是格軍的主力部隊並沒有損失殆盡。俄軍進展順利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平原和格魯吉亞國土中間的庫拉河谷及

里奧尼河

谷平原地帶,格軍主力收縮到了南部小高加索山脈中和東部。


如果俄軍繼續進攻,那麼他們仰仗的58集團軍大量坦克裝甲部隊將無用武之地,只能在崇山峻嶺中跟格魯吉亞死磕消耗下去。時間拖得越久對於俄軍來說越加不利,本來就有車臣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如果再加上一個面積更大人口更多的格魯吉亞與之作對,二者再進行某種聯合,背後加上西方大把的支援到來,肯定會成為另外一個不堪回首的泥坑。


切記,當時俄羅斯剛剛憑藉油價開始上揚,從長期的混亂困頓中略微緩了一口氣,如果立即再踏進這樣一個泥坑,普京是否還能坐得住就是問題了。


既然如此,通過扶植當地反對第比利斯的分離勢力建立政權,讓他們去跟格魯吉亞糾纏不清下去,那麼即便是格魯吉亞全面倒向西方也只能是對方的一頭“瘸驢”難堪大用。


普京的選擇是明智的。





千里巖

首先,當前的國際主流意識已經告別了吞併別國作為自己領土或者殖民地的做法,俄羅斯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其二,2008年俄羅斯出兵格魯吉亞並不是主動攻擊行為,俄羅斯本身沒有想要通過武力入侵吞併格魯吉亞的意願。當時是薩卡什維利心血來潮採取冒險主義想要利用世界聚焦北京奧運會,強人普京參會不在國內的時機,單方面撕毀俄、格、歐、南四方停火協議,使用閃電戰突襲南奧塞梯所致。俄羅斯的反擊是正當防衛行為。

其三,俄格衝突是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首次對外用兵,對歐美態度、反應的評估還不清晰,以當時俄羅斯的國力,還不敢公然佔領格魯吉亞,引來歐美的軍事幹預。

第四,如果俄羅斯佔領了格魯吉亞有可能會出現民族主義的抵抗力量,即便歐美不直接跟俄羅斯軍事衝突,也一定會對格魯吉亞武裝力量進行各種支援,當年蘇軍出兵阿富汗的深刻教訓猶在眼前,普京不得不慎重。

最後,在道義層面上,打到格魯吉亞舉手言和目的便已經達到,既震懾了那些蠢蠢欲動者,還佔領了道德制高點,在跟西方接壤的方向樹立了一個敢於跟俄羅斯動刀動搶的反面教材和榜樣。這就足夠了,當時的俄羅斯,能夠要的就是這些,這便是最好的結局。











謝金澎

因為即使俄羅斯推翻了薩卡什維利政權,也得不到格魯吉亞人民的民心,還會造成俄羅斯與歐美國家出現外交矛盾,所以俄羅斯沒有顛覆格魯吉亞的政權。



1.2008年8月8日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利用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時機,派軍隊佔領了受到俄羅斯保護的南奧塞梯自治共和國,並向俄羅斯駐南奧塞梯軍隊進行攻擊,打死很多俄羅斯軍人。

2.普京當時還是俄羅斯總理,他在北京指揮俄羅斯軍隊迅速進入南奧塞梯地區,把格魯吉亞軍隊打敗,俄羅斯軍隊乘勝追擊兵分多路深入格魯吉亞國內,對格魯吉亞首都進行包圍。



3.當時歐美西方國家不願意為了保護格魯吉亞而與俄羅斯開戰,所以就利用外交手段進行政治調停,最後俄羅斯支持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和阿布阿茲自治共和國獨立。俄羅斯也將軍隊撤出了格魯吉亞。

4.其實俄羅斯有能力完全吞併格魯吉亞,但是俄羅斯佔領了格魯吉亞卻得不到格魯吉亞人民的民心,而一旦格魯吉亞被俄羅斯吞併,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就會倒向歐美西方國家去尋求保護,這是俄羅斯不願意看到的。

5.俄羅斯出兵格魯吉亞的目的就是解救南奧塞梯自治共和國,也是想通過打擊格魯吉亞薩卡什維利政府,來向世界各國傳遞一個威脅的信號,誰要是想損害俄羅斯的利益,誰就會是下一個被入侵的格魯吉亞。


杜達特洛夫斯基

因為這麼做,就不能佔理了。

俄格戰爭,是格魯吉亞趁著奧運會時期發動的針對境內南奧塞梯共和國的內戰,結果因為戰局順利,格魯吉亞有些自大,攻擊了俄羅斯的維和部隊,所以俄羅斯介入,從內戰變成兩國衝突。

大家都知道,奧運會期間國際上默認為休戰期,因此格魯吉亞選擇在這個時候發起戰爭,多少引起了大家的反感。原本老毛子還在想怎麼介入比較合適,結果格魯吉亞又腦子發熱攻擊俄軍基地,使原本的國內矛盾變成了兩國衝突。這下好了,原本西方還在想默認吧,這下乾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讓兩方自己玩去吧。

所以,格魯吉亞幻想的北約介入並沒有發生,而俄羅斯也不想因為這場戰爭同西方國家鬧翻,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後,俄羅斯適時接受調停,格魯吉亞再不認輸也沒辦法,只能接受調停,保留顏面。


胖胖的小豌豆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2008俄格戰爭爆發,起因是因為格魯吉亞的領導人薩卡什維利瘋狂的想讓格魯吉亞加入北約。而美國也不斷的拉攏格魯吉亞入約,以達到堵死俄羅斯通往中東的戰略威懾力的目的,進而想活活的把俄羅斯憋死。這與目前的烏克蘭問題是異曲同工的。

俄羅斯在國力和綜合實力上遠遜於美國和北約,僅有核武器能拿出來抗衡之。如果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後,俄羅斯只能吞下苦果,無可奈何。所以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即將加入北約時出手了,其時間點恰好是奧運會期間,所有國家都沒想到俄羅斯會這麼做,可以說這個時機是普京精心設計的。

當俄羅斯在格魯吉亞掌控局面後。憋屈的是美國了,因為美國與格魯吉亞沒有事實上的共同防禦條約,出兵格魯吉亞在美國法律上得不到支持,為了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開戰似乎美國還沒有那麼瘋。

於是歐洲國家開始斡旋,說是斡旋其實就是忽悠。由於俄羅斯出兵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止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加之俄羅斯國力根本沒可能性去滅掉格魯吉亞然後全世界都宣佈俄羅斯是侵略者,這對當時的俄羅斯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所以俄羅斯從格魯吉亞撤軍,但是保持了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絕對控制。這樣格魯吉亞只能永遠對北約'望洋興嘆'了。俄羅斯的戰略目的達到了,北約吸收不了格魯吉亞,格魯吉亞也被俄羅斯拿住七寸。

在俄羅斯撤軍後,歐美國家開始制裁俄羅斯。時隔六年後,同樣的戲碼再次在烏克蘭上演。俄羅斯戰略目的達到,卻承受著整個西方國家的制裁,而格魯吉亞與烏克蘭只能承受領土被割裂的痛楚。成為了最大的苦逼。美國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不用戰爭就這樣慢慢的拖掉了俄羅斯。

縱觀整個美俄爭鬥過程,最先倒下的永遠都是小國,烏克蘭,格魯吉亞,利比亞,敘利亞等等。國小民弱的國家就不要總想著混跡江湖了,因為你們永遠都是陪葬者。還是安心過好自己的日子吧,遠離那些江湖紛爭。


伈倓焸

俄羅斯自蘇聯解體後,一直受美國為首的北約打壓,蘇俄的傳統勢力被嚴重擠壓。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高加索地區、烏克蘭地區等排俄之風加劇,俄羅斯環境越來越差。國內經濟提振不力,國外環境不好。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可謂“內憂外患”,倘若顛覆格魯吉亞政權,一則加劇兩國的怨恨,還引起高加索地區乃至中亞地區、東歐波羅的海地區的原蘇聯各加盟國的恐慌,惡劣俄羅斯外部環境。再則不利國內的民族團結,甚至使俄羅斯聯邦解體。這豈不是正中北約的計謀。而保持其政權,促使其國內矛盾加刷,不再“威脅”俄羅斯,這給俄羅斯周圍鄰國給矛警示,這豈不是更好。故而,國家政府首腦部門,需要有戰略的眼光,國家發展才越來越興,民族團結凝聚力加強。


憤怒野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說一個真實的冷笑話。那時普京還任葉利欽的總統辦公廳主任,在一次參加獨聯體首腦會談期間,曾發出感慨:哈薩克斯坦就一個人喜歡獨立,就由他去吧。這個人就是納扎爾巴耶夫。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國破山河在的境況下,普京早已沒有領土擴張的慾望和野心了。



一晃快三十年了,俄羅斯聯邦的境遇依然沒有根本性好轉,所以普京對領土擴張的渴求依然是有限和有度的。 格魯吉亞位於外高加索,是原奧斯曼土耳其的一部分,是二十世紀初沙皇牽頭肢解奧斯曼帝國的產物。同時還分裂產生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國家。



俄羅斯為了統治的需要,在此地遷移進大量俄羅斯族人,形成一塊塊聚居地,這也就是奧塞梯共和國的成因。 我認為,兩次車臣戰爭,已經讓俄羅斯吃盡了苦頭。但由於車臣、印古什等位於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國,歷史上一直在俄國統治下,所以無論再難也絕不允許分裂出去。而對於高加索區域其它屬於前蘇聯的國家和地區,俄羅斯已經不再奢求領土擴張了,因為既無心也無力了,更重要的是土耳其對他們的影響更大,而俄羅斯不想與土耳其在該地區發生'直接衝突。

但對於以前通過“摻沙子”戰術,業已形成了的俄羅斯族聚居區或共和國,俄羅斯發誓都要保護,不允許受周邊國家或地區的侵犯。這也就是俄羅斯出兵格魯吉亞,解救奧塞梯危機的主要原因。

當然這也包含著“敲山震虎”的成分。俄羅斯想以此喝止住該地區前蘇聯加盟國家的分離傾向,想阻擋北約東擴的進程。只可惜,由於俄羅斯國力不濟,這些目的都沒有達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