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路橋首次嘗試聯營體模式

中国路桥首次尝试联营体模式

同塔省坐落於越南西南部,湄公河穿省而過,水路交通便利,每天航行在河上的船隻絡繹不絕,但受限於陸路交通網的缺失,往返於湄公河兩岸的貨車和居民只得依靠輪渡通行。由中國路橋工程責任有限公司承建的越南跨湄公河高嶺橋項目日前竣工通車,徹底改變了湄公河兩岸交通現狀。

越南副總理鄭庭勇在出席通車儀式上表示,高嶺橋現代美觀、技術先進,對提高九龍江地區競爭力將發揮重要作用,對促進該地區與越南乃至區域其他國家的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製造質量保證

越南高嶺橋項目位於同塔省高嶺市,橫跨湄公河,全長2.4公里,採用雙塔雙索麵混凝土梁斜拉技術,是中國企業在越南承建的首個斜拉大橋。在此之前,越南已建成的斜拉橋大多由澳大利亞、日本等國企業承建。第一次由中國企業承建這類項目,越南業主充滿了期待。

“走出來我們才知道,國外對中國產品的質疑還很多。我們做工程的,一定要抓好質量,做好項目。”項目經理刁鵬說,啟動伊始,項目部建立了嚴格的質量三檢體系,每位工程師隨身必帶相關質量和安全手冊。無論是進場材料還是施工工序,分包商自檢、承包商檢查、監理抽查一個都不能少。

在刁鵬看來,除做好內部管控之外,推動分包商淘汰老舊設備,採用高效先進的施工設備,才能更好地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經過分包商實地考察和中方耐心開導,中國生產的塔吊、電梯、液壓爬模等關鍵設備先後進入施工現場。事實證明,這些性能可靠的中國設備不僅保障了工程質量,也顯著提高了分包商施工的效率。以液壓爬模系統為例,與同一條線路上另一座斜拉橋使用的他國產品比較,中國系統設備在爬升效率、操作性能及安全方面均有明顯優勢。嚐到甜頭的分包商在後續主樑施工階段採購了中國製造的掛籃系統。

克服挑戰終迎收穫

高嶺大橋設計單位提供的主樑施工工藝為非對稱施工,按照這種工藝會產生較大的不平衡重。經計算,最大不平衡重可達到350噸,這與國內一般採用的對稱施工工藝不同,建設難度和施工安全面臨的挑戰將大大增加。

項目部在與業主溝通之後,並未得到滿意答覆,設計單位堅持原設計不變,分包商也聲稱如果建設過程中發生變更並追加投入,將提出索賠。為此,項目部對非對稱施工工藝全面分解細化,掌握施工風險點,在徵求國內專家意見後,項目部決定遵從原設計。在方案討論會上,項目總工程師張冬說:“我們要做的,就是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將施工風險降至最低。”

施工過程中,隨著主樑節段不斷推進,控制的難度逐步增大,觀測和計算的頻率越來越高,每一次都要在分析上一節段數據的基礎上反覆驗算,才能給出下一節段的控制數據。經過10個月的奮戰,項目主樑施工順利完成,控制精度全部在規定標準之內,張冬懸著的心這才放下。

2018年1月份,高嶺大橋項目一次性通過了監理驗收,是全線首家獲得初驗證書的承建方。

以誠相待合作共贏

越南高嶺大橋項目由亞洲開發銀行等出資1.44億美元,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越南本土企業共同承建。這種模式對於中國路橋的建設者們來說並不熟悉,雙方背景不同,理念有差異,合作之前互不瞭解,這一切都給項目能否順利推進打上了問號。

不過,一件小事改變了中方的想法。臨建初期,項目現場需要架設一臺變壓器,並增設一條長約2公里的線路。中方人員向當地電力部門申請,跑了多趟,可是遲遲沒有迴音。再拖下去,後續很多工作都會受到影響。這時有人提議讓聯營體方幫忙申請,雖然此項工作不屬其工作範圍,但他們還是爽快地答應了。由他們出面聯繫當地電力局,很快便得到了批覆。

自此之後,項目部的中方建設者們統一了認識,“聯營體模式下,大家都是利益共同體,雙方各自的優勢完全可以互補。要充分利用好這種關係,以雙贏的理念努力實現目標”。定期聯合會議的制度由此設立,中方發揮橋樑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優勢,聯營體方則發揮語言和熟悉當地規則習慣等優勢,協力開展工作。

高嶺大橋項目黨支部書記周曹峰說:“聯營體模式是我們的初次嘗試,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團隊一起合作,取長補短,合作共贏,這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的事。事實證明,我們做得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