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出讓金大幅增長態勢下 有效調控樓市價格很難很難

作者莫非系中國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近日,財政部公佈數據顯示,前5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650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的稅收收入76810億元,同比增長15.8%。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土地市場依然延續火熱。前5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2251億元,同比增長45.9%,前4個月同比增長40.7%。

在土地出讓金大幅增長態勢下 有效調控樓市價格很難很難

眾所周知,土地是構成房價的最重要因素,大約佔去房價的70%以上,土地出讓收入不斷增長或土地出讓價格的不斷攀升,使“地王”不斷湧現,這對地方政府和開發商而言是好事。

首先,地方政府收入增長可解決很多矛盾。據資料,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2402億元,同比增長18.1%;土地增值稅2490億元,同比增長7.2%;房產稅1307億元,同比增長9%;耕地佔用稅544億元,同比下降28.6%;城鎮土地使用稅1092億元,同比增長4.6%。這樣,一則可為樓市調控提供可靠保障,有更多的供房來緩解供需矛盾;

在土地出讓金大幅增長態勢下 有效調控樓市價格很難很難

二則這一筆鉅額的收入讓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可靠的資金來源;三則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保障更有底氣;三則當前地方政府債務高企,土地出讓收入增長可使政府債務負擔會有所減輕。

其次,對於房地產開發商而言,是一舉多得之舉。房地產開發商可擁有更多土地用於修建商品房;雖然在客觀上可滿足更多居民購房需求,但同時也可通過房地產擴張賺到更多的錢。

在土地出讓金大幅增長態勢下 有效調控樓市價格很難很難

而對於廣大普通民眾而言,就不見得是喜事了,這意味著雖然可減輕購房中的供需矛盾,但同時也意味著樓市價格還將要上漲,部分剛需購房族可能面臨較大的經濟負擔,這應該是符合實際的基本邏輯。因為,土地出讓收入的增長最後都會由房價提高而讓購房民眾來消化,這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

顯然,土地出讓收入增長與樓市調控存在一定矛盾,在土地出讓收入高企情況下,要實現樓市價格整體回落有一定難度,或者說至少延緩了樓市長效調控機制建設的進程。因而,在土地出讓收入與樓市調控機制建立上,各級政府應徵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既要確保土地供應合理增長,又要防止土地出讓價格的過分上漲,要讓土地價格增長幅度與樓市價格上漲調控幅度保持一致。

在土地出讓金大幅增長態勢下 有效調控樓市價格很難很難

而為達到這一目的,應從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各級地方政府不能只為了財政收入增長或單方滿足房地產開發商的願意而任意增加出讓地的供應,將出讓地供應維持在一個既能確保城市商品房供給、又可避免過多土地資源用於商品房開發的合理區間上,建立一個土地價格與房價聯動反映的考核機制,解決商品房價格過高、供需矛盾過大等問題,既消除房地產重陷泡沫化傾向,又避免過多土地資源的浪費。

在土地出讓金大幅增長態勢下 有效調控樓市價格很難很難

二是在出讓地價格上確定一個最高限價,消除出讓地價格越高、政府財政收入越多的片面認識傾向,把出讓地價格當著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既確保出讓地價格的合理上漲、又避免價格過高導致過多“地王”誕生的現象,使出讓地價格保持在一個較為穩定合理的水平上。

在土地出讓金大幅增長態勢下 有效調控樓市價格很難很難

三是建立樓市調控長效機制,關鍵還是靠政府努力,即主要在與土地出讓、房地產建設有關的稅費時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實現讓利於民,使樓市價格過快、過高上漲的動因消失,最終使我國樓市價格迴歸到合理水平上,也使房子真正迴歸“居住”屬性而使全體國民能住有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