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以梅为媒”助推农旅融合大发展

仙居“以梅为媒”助推农旅融合大发展

令人馋涎欲滴的仙居杨梅。

仙居“以梅为媒”助推农旅融合大发展

与会嘉宾共同开启了“2018浙江·仙居杨梅”推介会序幕。

中国经济导报讯 倪珺上海报道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6月15日,享有“中国杨梅第一县”美称的浙江省仙居县,“以梅为媒”,在上海举行杨梅推介会,以扩大对外交流,增强仙居杨梅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果农收入。

小杨梅大产业,鼓起梅农钱袋包

有着“中国杨梅之乡”美誉的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括苍山脉北麓。境内山青水秀,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杨梅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仙居县有1000多年的杨梅栽培历史,有着十分丰富的古杨梅树资源,其杨梅分早熟的荸荠与晚熟的东魁两大品种,具有果大核小,汁多色美,口感好的特点。

多年来,仙居县坚持把杨梅作为特色产业和促进林农增收主导来抓,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壮大基地规模,建设专业市场,推行标准化生产,已成功举办了20届“浙江·仙居杨梅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助推仙居杨梅产业发展,吸引了各地游客来仙居观光旅游,不仅让该产业得以迅速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更佐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仙居的生动实践。

目前,该县的杨梅面积、产量和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均居全国之首,被认定为“中国杨梅第一县”。仙居杨梅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原产地保护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并在美、法等13个国家成功注册,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加拿大、德国及“一带一路”国家。根据浙大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估公布,“仙居杨梅”品牌价值达16.31亿,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杨梅类中排名全国第一。

据了解,今年顺丰为仙居杨梅提供专项运作、专项销售、专项客服等一对一客制化服务,并投入建设标准一体化生产车间,来为梅农提供专业化的预冷服务,实现杨梅采摘到贮藏保鲜的有效过渡和产销融通,让杨梅保质保鲜“飞”向千家万户。

“世界杨梅在中国,中国杨梅出浙江,浙江杨梅数仙居。”目前,全县杨梅种植面积13.8万亩,拥有西炉、坎头、桐桥和赵岙等四大杨梅基地,批发市场21个,杨梅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400多家,建有25个高标准仙居杨梅示范园区和65个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该县今年投产面积12.5万亩,预计产量9万吨,产值6.67亿元,仅此一项促进梅农人均增收3万余元。

推介会上,还展示了杨梅干红、杨梅原汁、杨梅醋饮、杨梅酵素、杨梅咀嚼片等三十多种杨梅深加工产品。这些产品在历届农博会、博览会和评酒会获得殊荣,其中“杨梅原汁”还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各国元首指定饮品之一。

小杨梅,大产业,仙居杨梅使农工商旅互动、产加销良性循环。杨梅产业链越拉越长,在仙居形成了独特的“杨梅经济”现象。仙居杨梅已成为果农致富的法宝,成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富民产业,也是仙居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小杨梅大媒人,加速仙居农旅融合

清秀的山水、美丽的风光、纯朴的民俗和让人醉心的杨梅,让游客们趋之若鹜。景区人头攒动,杨梅园里人声鼎沸,旅游道上车水马龙……这一切构成了6月仙居旅游的繁荣景象。

据统计,2017年杨梅节期间仙居各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69.07万人次,同比增长12.1%,门票收入3124.4万元(含杨梅观光果园门票收入1800万元),同比增长10.17%。旅游总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10.9%。“仙梅”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每年6—7月仙居杨梅成熟季节的旅游热度超过“五一”“十一”黄金周。

虽然是以梅为媒,但仙居的底气可不止这万亩杨梅园。除了万亩杨梅园外,仙居还有诗仙李白梦游神往的神仙居景区,有常年一江碧水的最美家乡河永安溪,有穿梭在绿水青山间的全国首条全域绿道网,处处山水相依,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近年来,仙居县大力发展以四季彩色景观农业为主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杨梅节、油菜花节更是办得享誉八方。

未来,仙居将以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积极探索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农旅融合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