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宗堂:又闻槐花香

阳春四月的一天,我信步溜达到南河堤上,满河堤的槐树和榆树长势葳蕤,绿荫蔽日。微风过处,一股馥郁的清香扑鼻而来。啊,这是槐花的香!如同见到久别的亲人一般,我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边歇缓边欣赏起眼前这清新诱人的景致,任由怀旧的思绪飘飞。

发源于陇西南部昌谷乡药铺山荆谷的南河,距县城仅一华里,在流经东关与春场之间后汇入渭河。多年以来,当地群众为防备洪涝灾害,在沿河两岸修筑起堤坝,在堤坝上广植各类树木,尤以槐树为多,形成两条葱郁茂密的绿色绸带。

因为槐树具有深根性、生长快、虫害少的特点,且木质坚硬,可供车辆、器具和雕刻之用,其花、果实和根皮又可入中药,是陇西人十分喜爱的一个树种,无论城川还是山区都有它高大繁茂的身影。在我的老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畔上、道路旁,一到初夏时节,就有槐花绽放,远近飘香,花香沁人。槐树的枝条上长有尖刺,家乡人习惯叫它“狼牙刺树”,它的花为黄白色,长得约略三四寸长,一串儿一串儿的。儿时的我,从小草冒出嫩嫩的尖芽儿起,就眼巴巴地期盼着槐花开。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里,它是怎样地诱惑着我小小的心,我和小伙伴们时常饥肠辘辘,放学后,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下一串又一串的花穗儿,大嚼起来,其味道甜丝丝的,和榆钱儿相比,又另具一种香味。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吃到这样的珍肴美味,实在是一大口福。

而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槐花盛开,就意味着端午节的脚步近了,就能很快吃到家乡香甜爽口的甜醅了。要说甜醅,它像一曲乡村世代传唱的民谣,浓郁醇厚。甜醅的选料、制作工序精细,拌放发酵曲子比例要求严格。在一个家庭,都是母女、婆媳之间手把手地精心传教,互帮互学,才能逐渐掌握这个手艺。只有经验丰富老到的家庭主妇煮出来的甜醅才香甜绵软,入口即化,极具独特风味。它是来自五谷杂粮的味道,是家乡人的最爱,只有在传统重要节庆日才会专门制作。热情厚道的家乡人除了馈赠亲朋邻居,新女婿要给丈母娘去“追节”,甜醅子即是最佳的首选礼品。那时的端午节,总是从我们期盼着槐树花开的美妙心愿里向后一天天延伸的,又是在嗅着槐花香味的大好时光里一天天挨过去的。

待到我渐渐长大,到城里上学,当兵,而后又在外地工作。逢着端午节回家的机会少了,时序在不经意间轮转着,槐花儿应时地开了,又慢慢地凋谢了,我却很少再嗅着那花香。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端午节也渐渐地成了我台历上的一个符号。家乡那淳朴亲切的乡音,那地道纯净的花香,也仿佛渐次地淡漠了,远离了……

此刻,沉浸在这熟稔而温馨的花香世界里,我不由地恍然醒悟,家乡,可爱的家乡,她一直深埋在我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里,从未曾远离。只是尘世的烦嚣迷惘了我的视野,浮躁了我宁静的情怀。但绿叶对根的情意始终埋藏在深深的泥土里,远飞的鸟儿总是铭记着给过它温暖的巢窝。我的内心深处有着永远扯不断的乡情根系,就像这槐树一样,已深深扎根在那充满甜美记忆的陇西北山大湾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