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的力量——合和的味道

味道的力量——合和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八集——合》講述了東北酸菜的製作,黑龍江大學將酸菜提取培植出L乳酸菌,將大白菜製作酸菜工業化、創新化,解決了酸菜酸度、衛生健康的問題。

片中還講述了領銜教授實驗室醃製酸菜,與家中老母親醃製酸菜PK,看誰的好吃,難分伯仲,其實酸菜情節始終是東北人的情懷,傳統美食遇到化學反應和變革,這是中國菜的傳統與創新的縮影。

聯想2017年12月2日,星期六,我和妻子那天忙活了大半天,下午幫叢姐一家醃辣白菜的故事,唏噓再三。

就是在醃製的前幾天,叢姐和老公申哥“深入”到鄉下買來一口大缸和一口小醃菜缸(其實是老兩口先拉回一口醬紫色小缸,他們的女兒從海南迴來後幫著拉回一口大缸),老兩口也著實忙活了一番,從集上買來不長不短几十顆白菜,妻子囑咐叢姐在太陽底下晾曬幾個來回,叢姐和申哥又買來大蒜和生薑、海鹽,妻子給她買上辣椒麵,一切準備停當,只等妻子上門手把手現場操作。

接下來的工序可鑑,分兩個層次,哈哈,一天傍晚,我和愛人來到申家,我和申哥從車庫內把晾曬好表層少量脫水的白菜,抬到陽光房,妻子和叢姐把一顆顆去掉不好的幫的白菜,平整鋪在缸地,一層白菜一層鹽,直至全部碼好,初次工作完活,嘻嘻。妻子囑咐叢姐隔天燒開水,倒入缸內,直到水沒過白菜為止,然後壓上大石頭,蓋上塑料布密封。

叢姐言聽計從,第二天用鋼精鍋(蒸鍋)燒了近10鍋水,一趟趟從2樓端到負一層,順著缸沿慢慢倒入缸內(怕溫差過大,把缸“炸了”),以至於在外聽課的申哥,唸叨說:我還真心疼掛念起來,怎麼窄的樓梯,如此熱的開水,上下跑,你姐真行啊,也難為她了(當然叢姐也是66歲的人啦)。這活又告一段落。

一個星期過去了,就是到了文章開頭說得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妻子騎著電動車來到叢姐家,一進門,俺們四人就進入醃辣白菜戰鬥序列,我和申哥到樓下抬小缸,妻子和叢姐收拾已在大缸內沉睡一週的白菜,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叢姐告訴妻子,個別白菜表層有爛葉,妻子分析說是鹽的問題,我分析是室溫的問題,陽光房也得零上二十幾度,溫度是不是太高了,好在無關大局,爛葉子不多,扒掉即可。

戰鬥繼續進行,我和申哥用蒜臼子砸蒜,兩套傢伙,石頭錘子上下搗動,邊聊邊幹,一會功夫半盆蒜泥呈現;妻子和叢姐剮皮切姜,姜切成薑末,同蒜泥、辣椒麵、味精、食鹽混合攪勻,在我提一下,切上一個大蘋果提味,申哥和叢姐連聲說嗆鼻子,我則說,辣白菜的味道出來了,哈哈哈。

接下來,叢姐和妻子帶上一次性薄膜手套,把白菜(已經在大缸內醃製一週啦)一劈兩半,放進調料盆中,搓進辣椒麵、薑末、蒜泥等,儘量讓白菜裡外都沾上,依次碼入缸內,這時申哥忍痛割愛,將他姑爺給他買來的泰山菊花石,派上用場,洗淨用塑料袋套嚴,放入缸中壓住辣白菜,我和申哥再次抬入車庫(車庫中沒暖氣,溫度適合),蓋上蓋,大功告成。

我們姐弟四人,邊幹邊調侃,想吃美味或特色,就不能怕麻煩,怕出力,我和叢姐笑嘻嘻地說,辣白菜好吃成本也很高,光這些輔助食材都不便宜,趕上“蒜你很”、“姜你軍”、“辣死人”,成本那就更高。其實叢姐和申哥不能吃辣,因著女兒、姑爺好這口,也就現學現做,可見最疼還是父母心啊。

其實這裡邊的生活情趣,更是讓人歡喜,妻子和叢姐是工友,雖然兩人年齡差十幾歲,但是成了無話不啦的好朋友,我也摻和其中,樂此不疲。儘管歲月不饒人,但志趣性格相投的朋友之間的感情與日俱增,少一些煩惱憂愁、哀怨失落,多一些真情實感、相互關愛、交流溝通,一個人、一個家庭的生活就有滋有味、充實美好。生活無處不美好,朋友無處不體貼,我們和叢姐一家積酸菜的故事,不就一個小縮影嗎。

不知道叢姐一家酸菜缸啟封了嗎,醃酸菜的故事,裡面深含著化學反應,和濃濃的友情、愛情、親情,和合其中,其實中國菜的食材及其燒製,不是深諳其道啊

(孫曉明)

作者系中國糧食經濟學會、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理事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直屬分局(泰安市東嶽大街221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