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為什麼殺關羽?

育兒交流學堂

這件事情你要說他陰謀,這一點呂蒙是肯定沒有的,因為呂蒙殺關羽純粹是迫不得已,如果說真的要有隻能夠說到孫權的頭上。

這件事情真的要說到底是在關羽自己身上,關羽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打仗失敗瞭然後最終被別人俘獲到軍營裡面,最後有人禮賢下士好心好意地對待他,然後他跨上赤兔馬,拿起青龍偃月刀直接就跑了。

全天下都明白,關羽是仁義無雙,而且對於劉皇叔是忠心耿耿,在這種情況之下,你為什麼要去招降關羽呢?你這不是碰一鼻子灰嗎?況且這樣的人一旦落在自己手裡面,你能夠安心的使用它嗎?肯定不能的!

如果說你把關羽放回去那麼問題將會更加嚴重。關於是誰,劉備的二弟在你這個地方吃了敗仗,而且是威震天下的關二爺,惱羞成怒,面紅耳赤的情況之下,他會做什麼樣的決定,肯定是復仇啊,就算劉備沒有心思去打荊州,關於也會一直勸他把荊州拿下來。

回到原先的問題上,呂蒙如果不殺關羽,關羽就是一頭猛虎。水淹七軍已經側面印證了關羽的統軍能力。如果說放虎歸山,誰將來抵擋關羽的怒火,誰去抵擋關羽這支強大的軍隊。

對於孫權來說,(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荊州這塊兒土地就是自己的地盤,是自己借給劉備的,但是劉備在這地方安插了關羽,並且給他一個名正言順的名號,讓他一直駐紮在這裡,而且還像是朝廷奏表了,這個時候如果說關於一直活著。就有點類似於當初劉表的大公子劉琦還活著,這存在法律上的交接權力的問題。名不正言不順。並且,名震天下的關二爺,他的腦袋就是最好的戰利品,為什麼不要?

當然孫權也沒料到呂蒙做這件事情如此大張旗鼓,他做了另外一步棋,大家記不記得就是把關羽殺了以後把頭顱直接分送給了曹操。元義上來講,他是想讓曹操背這個黑鍋的,但是沒有想到曹操直接不鳥他,要我背黑鍋,門都沒有,不僅去祭拜了關羽,而且還把孫權與他之間發生那點事給全部抖了出來。孫權臉都黑啦,你這麼一說,等於挑起我跟劉備之間的戰爭,我一直在避免這種全面性的戰爭。

本來關羽是對前線情況最瞭解的將領,我把她殺了,劉備那裡沒人跟他說前向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說不定還能糊弄過去,結果曹操倒好,直接將所有事情全部公開,劉備立刻明白孫權這個人在當時幹了什麼事情。憤怒之下肯定是找孫權去找事,而不是去找曹操。

孫權是哭都來不及,自己不僅幹了背信棄義的事情,最後還要招致猛獸的憤怒,曹操也是呵呵一笑,想找我背鍋,門都沒有,自己造的孽自己去還。

綜上所述,孫權當時聽到曹操公開消息後是欲哭無淚,所以當時他拿到張飛的腦袋之後,就問了張飛那兩個背叛的將領,你們拿了張飛的腦袋為什麼投靠我,而不是去投靠曹操?你是認為我比曹操要強嗎?


漩渦鳴人yy

呂蒙是東吳名將,是周瑜、魯肅之後的東吳統帥。成語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看)。說這話的是大帥魯肅,讚美的就是呂蒙,呂蒙在主公孫權的散育啟發下發奮苦讀,由一員勇將變得文武全才的智將,魯肅後來還專門到後堂拜了他的母親,相當於結拜為兄弟。但坦率地說:他遠沒有魯肅有戰略目光,魯肅原來也有東吳版《隆中對》,主張孫權跨江從劉表手上拿下荊州,以圖發展。但在劉表病死,劉帽拱手讓出荊州後,形勢急轉,魯肅改變主張,主張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戰後說服孫權,讓劉備擁有荊州一部,三家分荊,所謂“劉備借荊州"實質如此,孫權還把妹妺嫁給劉備,孫劉進入蜜月期。客觀地說這樣對孫、劉均有利。劉備陸軍強於東吳,東吳的優勢在水軍,孫劉均弱小,需要抱團取暖。即便劉備打下漢中、益州成了漢中王后,也是如此。劉備並沒有佔領整個荊州,其實也就是三四郡而己。讓劉備多一條出擊曹魏的路,讓劉備孔明一路出祁山,一路出荊州,東吳也好直接出兵伐魏,這是兩全其美的策略。魯肅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到死沒有用武力去攻打劉備奪荊州,《三國演義》中的魯肅忠厚得有點憨有點傻,其實他在戰略上是高智商的!所謂大智若愚是也!

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成功。孫權非常高興,認為呂蒙軍事上的成就超過魯肅,對他恩寵有加,呂蒙病重時,孫權吩咐在牆壁上鑿洞自己偷窺,呂蒙病減一分孫權則喜,呂蒙添一分孫權則憂,對呂蒙寵愛倚重如此!孫權也是小農意識作祟,認為:呂蒙為孫吳開疆拓土,功高蓋世。其實他和呂蒙都是戰略短視的。不久迎來了稱帝的劉備大軍瘋狂報復,如果不是陸遜天縱英才,劉備一時腦子浸水在山中連營數百里,吳蜀之戰鹿死誰手未必可知!即便最終吳勝,也是慘勝如敗。孫劉兩軍實力大大消耗,劉備又病又氣死了不說,連損關羽、張飛兩員一等大將,黃忠是病死與夷陵之戰無關,劉備十幾年積蓄的四海精銳幾乎喪盡,糧草燒光,沒有孔明的苦撐,蜀國說不定很快滅了,蜀滅了,吳獨能久乎?唇亡齒寒哪!後世很多不解歷史的怪孔明六出祁山,無功而返?你看孔明帶的什麼兵,統的什麼將?他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同時也是一種積極防禦策略。

如上分折,呂蒙偷襲荊州,原因如下:一是戰略短視,二是急於建功立業,報答孫權的知遇之恩。

當然,殺關羽、關平,那是東吳老大孫權的意思,關羽名氣大,脾氣大,放回去,等著他報仇嗎?曹操手下的于禁可不是等閒之輩,一不留神,被關羽水淹七軍,先鋒龐德掛了,于禁兩腿一軟,怕了!如果再讓關二爺做劉備先鋒,殺向東吳報仇,有孫權呂蒙的好?還不如殺了,讓蜀軍膽寒。既然東吳斗膽奪了荊州,對東吳而言,殺不殺關二爺,該來的總歸要來的,怕也沒用!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呂蒙即是“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的吳下阿蒙,早期才幹並不突出,雖然後來曾用功讀書,但到底遠不能與魯肅、周瑜等相提並論。

荊州乃戰略要地,為諸家所看中,如果佔而有之便有問鼎天下的資本。當其時關羽正與曹魏相持於樊城,荊州守備空虛,正是趁虛而入的難得良機。而孫權、呂蒙等也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劉備與關、張等的情義,他們之間其實並不是簡單的君臣與主下關係。事實上,劉備深得“用友者霸”的用人之道,其待關、張,孔明等同桌而食、同榻而眠,真如異姓骨肉。這些遠非曹操、孫權等所能真正瞭解,在他們看來劉備只是以厚恩交結關、張,本質上還是一般的主臣關係,因而曹操用“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來試圖收為己用,孫權也有類似想法,企圖逼迫關公投降,因下屬提及曹操舊事方才作罷

因而,當時由於第一謀士張昭不在身邊,孫權一時見不及此,才對關公趕盡殺絕。而此時關公也是時運孤窮,意外遭擒,孫權此舉實是惡甚,選擇此時背盟,不單給劉備帶來巨大傷痛,亦讓漢室復興,一時成為畫餅。就此事而論曹操固是漢賊,孫權亦何嘗不是漢賊,故而先主起傾國之兵伐吳實在情理之中。而孫權從始至終都沒有放棄對荊州的覬覦之心,早期之不敢過分緊逼者,一是孔明多謀,關、張、趙雲等武勇無可乘之機,二是怕過分逼迫導致劉備投靠曹操。事實上他也還是不能真正的瞭解劉備,劉備志向在興復漢室,所謂漢賊不兩立,即便局面如何不利也不會再一次的去投靠曹操,但在東吳的孫權想來卻不然,是有著極大的可能的,這便是忠義匡國與私慾霸業的本質區別。

而觀他後來驚懼不已,情願歸還荊州和好,甚至向曹丕稱臣,可見當初奪荊州時,一時利慾薰心,實是未必能想到這許多。因而經此之後,後來與西蜀和好,終其一生再不背盟。


方寸清音

呂蒙殺關羽是形勢所迫,關羽佔據荊州,而荊州是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必爭之地,哪一方佔了荊州必然會遭到其他兩方的爭奪,而恰好劉備佔了荊州,而關羽負責留守,所以呂蒙殺關羽的選擇是正確的。

其實孫權想要奪取荊州是早就制定好的策略,在沒有和關羽正面衝突的時候,劉備和孫權就因為荊州產生過摩擦。

是時劉備令關羽鎮守,專有荊土,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當時荊州分七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其中南陽郡、南郡離曹操比較近,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留曹仁守南郡,因此曹操佔了南陽郡和南郡兩郡。劉備佔得比較多,其中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這四郡都被劉備所攻佔。孫權僅僅佔有江夏郡。

劉備佔有的四郡很有意思,以湘水為界,正好是武陵郡、零陵郡在湘水以西,桂陽郡、長沙郡在湘水以東,和孫權的地盤接壤,於是雙方產生了衝突。

上面的引文說了,劉備令關羽為荊州留守,總督荊州五郡。哪五郡呢?南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其中南郡本來是曹操所佔有,後來被孫權派周瑜攻下,借給了劉備。劉備在拿下益州後孫權就向劉備討要所有荊州五郡,劉備不給,於是雙方準備開打。

長沙郡、桂陽郡立馬就投降了,唯有零陵郡太守郝普不投降,後來呂蒙派人勸降,郝普在不知道劉備已經派兵支援的情況下投降了。後來曹操入侵漢中,劉備東、西不能兼顧,於是重新和孫權結盟,將湘水以東的桂陽郡和長沙郡正式交割給孫權,孫權把零陵郡還給劉備,雙方以湘水為界暫時達成結盟。

此時呂蒙的頭腦還是很清醒的,他意識到關羽佔據長江上游的南郡,對於東吳始終是個威脅,而對於關羽這個人,呂蒙也有很深刻的認識:

知羽驍雄,有併兼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

呂蒙對於關羽的判斷很準確,關羽佔據荊州五郡,其作戰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北上伐曹,一個是南下伐東吳。而前期因為零陵郡、長沙郡和桂陽郡,關羽已經南下伐吳過一次,因此關羽始終是威脅東吳的一顆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炸,需要選擇時機剷除。

呂蒙的判斷正確嗎?非常正確。為什麼呢?從關羽的用兵策略就可以看出來。

後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

關羽在北上討伐曹仁的過程中始終留有重兵來防範呂蒙,這充分說明在關羽心中,孫權和劉備並不是結盟關係,而是敵對關係,而想要剷除關羽,奪取荊州地區,趁關羽北上抗擊曹仁時時機最好,於是呂蒙開始了算計關羽的行動。

呂蒙為什麼要殺關羽,說白了就是一句話:我要把失去的全部拿回來。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後,東吳順利的拿回了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這些地區。這些地區是當年赤壁之戰後應該歸屬於東吳的地盤,但是在魯肅的調解下孫權忍辱負重暫時給了劉備。

而呂蒙殺了關羽之後,東吳終於享受到了赤壁之戰帶來的戰果,即佔有荊州。這時三方實力發生了逆轉。曹操實力第一不用說了,在關羽被殺之前劉備憑藉荊州、益州、漢中實力排在第二,這也是孫權一直比較心病的地方,孫權佔有東吳,赤壁之戰損失了幾萬人,疆土卻幾乎尺寸為進,這明顯是一種恥辱。

呂蒙殺了關羽後,孫權的實力開始和劉備持平,因此談不上孫權這時多懼怕劉備。反而是劉備此時應該鎮定,學一學當年的孫權,為了顧全大局,雙方言和,各自罷兵。然而,劉備始終是沒有孫權的氣魄和胸襟,悍然發動了夷陵之戰,結果也是功虧一簣,以失敗收場。

總之,呂蒙殺關羽雖然行動上有些大膽,但是方向確是非常正確的。呂蒙幫助孫權收回了魯肅在當大都督時期丟失的土地,算是給孫權出了一口氣。因此孫權對待呂蒙比對待周瑜和魯肅都要好。

乃增給步騎鼓吹,敕選虎威將軍官屬,並南郡、廬江二郡威儀。拜畢還營,兵馬導從,前後鼓吹,光燿於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蒙固辭金錢,權不許。

呂蒙的戰略意識比魯肅要好的多,魯肅時期過於軟弱,而周瑜雖然精明,但是周瑜短命,基本上呂蒙算是繼承了周瑜的意志,為東吳的國土擴張殫精竭慮,最後也早亡,死時僅僅四十二歲。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呂蒙正是準確的判斷出劉備實力過於強大,有朝一日會對東吳動武,因此才和孫權商議先下手為強,殺了關羽,使孫權和劉備的實力在關羽死後達成平衡,因此呂蒙殺關羽的策略是正確的。


每日趣評

答 | 江隱龍

孫權當然知道劉備會復仇,但他不僅不怕,反而很可能希望此事發生。其實不僅孫權料到了誅殺關羽會招致劉備的報復,連曹丕手下的劉曄也看出了劉備必然伐吳,當時劉曄是這麼說的:“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那為什麼孫權在明知劉備會復仇的情況下還要殺關羽呢?最大的可能是孫權當時的志向已經不僅僅是偷襲荊州,更是一舉滅蜀,實現魯肅“榻上策”中“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戰略目標。既然還要併力西向,那孫權最重要的任務自然是一、與曹魏交好;二、盡力削弱劉備的勢力。

220年前後有三場大戰:襄樊之戰(219年)、夷陵之戰(221年)、曹丕伐吳(222年)。這期間,曹丕於220年稱帝,劉備於221年稱帝,天下局勢風雲突變。孫權在關羽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偷襲荊州得手,之後曹操病勢,曹丕建國,孫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曹丕稱臣,並受封吳王;第二件事就是備戰劉備(其中雖然也曾遺使求和,但若真有心求和,孫權怎會殺關羽?這自然是緩兵之計)。在君主權力交接的時候因需要時間穩定內政,故一般不會出兵,更何況曹丕是另立新朝——孫權在此時向尚在權力過渡期的曹魏稱臣,自然是要準備對劉備的戰事。很多人以為孫權準備戰事是因為害怕劉備東征,其實當時孫權的實力是強於劉備的,與其說是劉備想吞吳,不如說是孫權想吞蜀。

當時劉備有多少兵力?通過孫權的上書可以看出,“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請往掃撲,以克捷為效”。劉備在夷陵之戰中一線的兵力無過於四萬,而孫權的江東兵、荊州兵相加至少是劉備軍的兩倍有餘,夷陵之戰從來不是一個強弱懸殊的戰役。夷陵之戰失敗後,馬上爆發了曹丕伐吳的戰事,孫權由此也不可能一鼓作氣西征益州。等到平定了曹丕的戰事,諸葛亮已經開始執政,孫權知道已經沒有徵蜀的戰機,於是重新締結了吳蜀聯盟,三足鼎立之勢由此開始。

所以,孫權殺關羽,是其“榻上策”戰略下必然的一環。可以大膽設想,如果夷陵之戰後曹丕沒有大舉伐吳,連續經過了襄樊之戰、夷陵之戰的蜀漢如何能抵禦得了孫權大軍?三國變成南北朝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不過歷史也沒有給孫權太多機會,曹丕既然已經翻臉,孫權不可能獨對曹魏,弱蜀孤吳自然只能聯合在一起了。

(最後默默地說一句,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吳蒙是吳下阿蒙的縮寫吧?)


隱語

呂蒙如果要想晉升為當世一流名將之列,那就必須要有一流的名將死於其刀下,否則他就是再厲害,也很難讓世人公認他為名將,而關羽剛好就是當世最頂級的名將,其一生戰功赫赫,尤其是晚年的時候,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令曹操都動了遷都以避其鋒芒的念頭,可見其勇悍和謀略,絕對配的上一流名將這個名號。

而關羽人生中的唯一次大敗,剛好被呂蒙趕上了,那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換句話說,即使不是呂蒙,換作東吳的任何一位武將,也都不會讓關羽活著回益州的。關羽人頭落地的那一刻起,呂蒙由此名揚四海,成功的晉級為一流名將,可是噩夢也隨之而來,首先是關羽化作厲鬼,前來索命,呂蒙不幸病逝,緊接著又是劉備的復仇大軍,向著東吳浩浩蕩蕩而來,若非陸遜的及時出現,東吳的孫權能否抵擋的住劉備的大軍,還真的很難說。


文史坊

從《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正史典籍記載來看,孫吳方面弄死關公是個意外,而非某個人對其必殺,當然,咱不具備考證條件,簡單根據相關史料描述一下,供各位參考。

關公在炎黃子孫心目中的地位不用我再贅述,他的死讓很多人耿耿於懷,做出了各種推測,如劉備因關羽權力威望過盛擔心地位不穩借孫吳之手除之,又如關公得罪了諸葛亮導致其救援時不作為,任由關公死在孫吳之手,乃至於關公曾對孫權出言不遜,導致他讓手下竭盡全力地追殺。

關公之死,可說是孫吳方面呂蒙一手導演,為看清來龍去脈,咱們從劉備借荊州說起。

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迎來關係上的蜜月期。劉備兩度向孫權借取孫吳治下的荊州南郡,孫權方面基於聯手抗曹的考慮,還真借了,不過這一借,便是肉包子打狗,《三國志·劉備傳》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湘水劃界一事後,出於形勢考慮,劉備便讓關羽盤在荊州不走了,一方面是抗曹,也求嘗不是防備東吳遽然出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軍與曹操方面爭漢中,於同年七月將曹操擠了出去,劉備要消化一下地盤,曹操得統計一下戰損,孫權還是打著擦邊球,三家老大都覺得可以消停一段時間,關羽遽然發動了襄樊之戰,打得曹操方面留守樊城的再傳抬不起頭。

曹操派于禁提七軍前來助陣,八月便被關羽借大水淹成了一河魚蝦,十月陸渾民、孫狼等遙受關羽旗幟,為其支黨,關羽一戰震動天下。本來關羽孤軍深入,劉備、諸葛亮都是提心吊膽,看到打得如此,也就鬆了口氣,卻不知此時呂蒙正在策劃捅關羽一刀。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呂蒙虛晃一槍,於十一月發動白衣渡江作戰計劃,擒獲關羽所部將士的親人,關羽部一潰千里,只能退走麥城。不久,關羽率兒子關平及數十騎突圍,直奔益州而去,在距離益州只有十幾裡地的臨沮被擒,旋即被殺——殺他的是馬忠,名不見經傳。

從後面發生的情形來看,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大軍侵襲東吳,這就是夷陵之戰。夷陵之戰雖然以陸遜奇計破劉備,東吳大勝,但關羽敗時孫權是看不了這麼遠的——他殺關羽就是給劉備方面出兵的藉口。不要小看這個東西,打仗講究個師出有名,由此可知,孫權對關羽下必殺令的可能是很小的——呂蒙自然不敢擅專。

其次,臨沮距離益州只有十幾裡,馬忠作為一個不見聲名的小將領,自然不敢在劉備眼皮子底下大軍行進,也不可能再請示一下孫權。做為一個穩重的將領,馬忠最應該做的是押解關羽回東吳,不過他就在臨沮殺了關羽,愣頭青一樣。


古今事

荊州之役,劉備、諸葛亮在戰略上犯了大錯,首先是低估了在樊城荊州區域爭奪上魏曹與東吳孫權聯合的可能性;其二是蜀漢分兵出擊形不成合力;其三是劉備、諸葛亮對荊州戰略對其生存、發展這一涉及蜀漢全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蜀漢在謀篇佈局上存在重大的戰略失誤,也可以說這要追溯到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存在著戰略謀劃的缺陷。曹魏、東吳聯合攻擊勢單力薄的關羽孤軍,蜀漢的荊州之役安有不敗之可能?這也就是司馬懿所說的亮志高而乏權變。這也是孫子兵法強調的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役,失去關鍵戰役者累及全局,機不可失,夫不再來,荊州戰役之失,使得蜀漢元氣大傷,一厥不振。


遠山的松



呂蒙為何殺關羽

呂蒙子字子明,東漢末年吳國著名將領,汝南富陂人(安徽阜南呂家崗),據《三國志》記載,呂蒙早年依附姊夫鄧當,追隨孫策為將,以膽氣著稱,累封別部司馬,自孫權繼任後,逐漸受到重用。歷任橫野中郎將、廬江太守、左護軍、虎威將軍、大都督等職位。



呂蒙受人關注並不是因為他官場得意,而是他意氣風發殺死了不可一世的萬人敵關羽,無論後人是敬重呂蒙,還是唾棄、仇恨呂蒙,這都讓呂蒙聞名海內。呂蒙究竟與關羽有何深仇大恨,非要對關羽痛下殺手,就連吳侯也攔不住,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第一:關羽孤傲,藐視天下群雄,並對孫權嗤之以鼻,拒絕與孫權聯姻,讓東吳對關羽深惡痛絕。

關羽藐視東吳群雄,尤其是孫權,在關羽眼裡,孫權只不過是個坐享其成的紈絝子弟、平庸之輩,根本算不上什麼英雄。並且詆譭孫權,說孫權的眼睛是綠眼珠,高鼻樑,不像是孫家的長相,很可能是私生子。

後來孫權欲與荊州聯姻,派人下聘禮迎娶關羽之女,關羽大怒,呵斥迎親之人:虎女焉能嫁於犬子。關羽詆譭蔑視孫權,不但讓孫權恨之入骨,整個東吳都對關於義憤填膺。想來東吳趁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偷襲了荊州,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第二:赤壁之戰東吳傾舉國之力贏得戰爭,但劉備、諸葛亮巧使妙計,奪得荊州,東吳懷恨在心,早就對荊州垂涎三尺。孫權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軍,率軍三萬,與劉備合力,在赤壁大破曹軍,並追至江陵。諸葛亮趁周瑜在江陵圍攻曹仁,順手牽羊,巧奪荊州,帶周瑜回軍,荊州已被劉備佔領。



劉備又表劉琦為荊州刺史,迅速拿下武陵、長沙、貴陽、零陵四郡,這樣荊州大部分區域歸劉備。周瑜惱怒萬分,發誓要拿下荊州。後來劉琦病死,推劉備為荊州牧,東吳討要說法,劉備只推脫說是借荊州。荊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西進可以取西川,北可以拒曹操,因此東吳與荊州必有一戰,也就是說關羽坐在了定時炸彈上,早晚必有一劫。



第三:東吳多次討要荊州無果,劉備雖然答應歸還,但關羽呵退前來上任的東吳官吏,並且單刀赴會態度強硬。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無果,便派呂蒙率軍攻取長沙、零陵、貴陽三郡。劉備得知後,派關羽奪回三郡,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





第四:諸葛亮三氣周瑜,最終導致周瑜箭傷復發,一命嗚呼,臨死前呼喊:既生瑜何生亮,呂蒙一生追隨周瑜,暗自發誓,要奪取荊州,誅殺關羽。周瑜是東吳南天一柱,竟然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最住要的是,周瑜最終死在了荊州爭奪戰上。



周瑜想假借伐西川之名,偷襲荊州,卻不料被諸葛亮識破,並暗自埋下伏兵,周瑜進軍城下,趙雲、張飛、關羽從三面合圍,周瑜難以抵抗,打敗潰逃,諸葛亮有休書一封,稱不願與東吳結怨,更不願為難周瑜,只要周瑜撤兵,就可以和好如初。周瑜知技不如人,遂撤退。撤軍的路上,周瑜艱難的下車,望了最後一眼荊州,隨後不治身亡,呂蒙發誓定與荊州不共戴天,誅殺關羽、諸葛亮,可以說呂蒙是恨透了關羽。



第五:呂蒙世受東吳知遇之恩,官場順風順水,奪荊州殺關羽,成為他報答吳侯、周瑜必做之事,況且殺了關羽,呂蒙更可以名揚天下。呂蒙在東吳屢屢受到重用,可以說吳侯對他恩重如山,後來又屢次受到周瑜的提拔愛護,呂蒙感恩戴德,必取荊州回報。



再者呂蒙也想讓周瑜九泉之下瞑目,因為周瑜畢生的心願就是奪取荊州。呂蒙自作主張殺了關羽,如果不殺關羽,呂蒙也害怕落下一個不敢殺關羽的罪名,殺了關羽,必然讓天下英雄敬佩,從此聲名遠揚。然而事情並非如此,那些敬重關羽的人,對呂蒙更是唾棄,就連曹操也說關羽英雄蓋世,卻死於無名鼠輩之手,但不管怎樣,呂蒙還是出名了。

關羽因孤注一擲、夜郎自大、四面樹敵,最終被殺,呂蒙也成了三國中膾炙人口的名字,你是如何看待呂蒙殺關羽?


三國逐鹿

當年關羽駐守荊州,赤壁之戰後,周瑜被諸葛亮算計,三氣周瑜第一氣就是力奪四郡。使得周瑜氣的吐血。呂蒙是周瑜在臨死前指定的魯肅之後的大都督繼任者,他深受周瑜恩情。三氣之後,周瑜被孔明氣死,呂蒙心懷怨恨。而且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赤壁一戰,東吳付出的也最多,可是荊州卻在劉備手中。周瑜對此死不瞑目。再加上關羽狂妄,藐視江東群雄。故而惹來殺身之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