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手指、摸摸頭,寶寶的這些行為父母不要去幹預,他是在自我安慰

不知道各位寶媽們有沒發現小娃娃有時候會隻身一人默默地咬手指?如果比較輕微的話,倒可能不那麼容易被發現。但如果把指甲都給啃到變形了,那寶媽們肯定會發現。那發現之後,寶媽們有沒有思考過出於何種原因呢?

咬手指、摸摸頭,寶寶的這些行為父母不要去幹預,他是在自我安慰

想必大多數寶媽都是沒有的,因為她們中的大多數都覺得小孩子愛咬手指都是正常的,所以接著做的基本就是進行干預的步驟了。有些媽媽會採用轉移專注力的辦法,但小傢伙們哪能那麼容易被分心?儘管有,也只是那麼一小會,過了那一小段就又會開始咬手指。最後寶媽們也對這一行為表示妥協了,只能是儘可能的保證小傢伙的手部衛生,以免食入過多的菌種。

咬手指、摸摸頭,寶寶的這些行為父母不要去幹預,他是在自我安慰

其實小傢伙們的啃指甲行為是在自我安慰的過程,除此之外,還有抓頭髮、抓東西入睡、摸寶媽的胳膊等等,這類行為都是他們在自我安慰。之前國外就有一位學者說道,小寶寶有這些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而且他們還會繼續探索新的行為來自我安慰,很多寶寶都有這種表現,一般3歲之前的寶寶表現出來的最多。

咬手指、摸摸頭,寶寶的這些行為父母不要去幹預,他是在自我安慰

在小傢伙們還小的時候,如果有這些小動作,其實也表明著他們的身體正處於壓力期,而且會比平時要大。而小傢伙們的身體相對來說,有一個自身的平衡機制,如果壓力大到不能精神調控,那身體就會啟動這一平衡機制,即通過一些動作來緩解這些壓力,從而達到舒解自己的目的。所以小娃娃們平時有表現出一些怪異的動作,別再一下子就斷定這是他們缺乏安全感,很有可能是出於自我調節的狀態中,而正在自我安慰時,家長最好別去干預他們。

咬手指、摸摸頭,寶寶的這些行為父母不要去幹預,他是在自我安慰

小娃娃不像成人會懂得精神上的調節,他們在初始階段只有身體的自我安慰,但其實這些遠不夠,所以也應該加上些後天的培養。試想,如果小娃娃們有壓力,可你總不讓他釋放,這種情況下,他們肯定會另闢小道。就像是你阻止他們啃手指,他們不能被滿足,就只能通過哭來宣洩,這其實也是他們轉移的一種方式,當然,此外還有罵人、打人的行為也算是轉移的一種。

所以,家長們最好別去干預小傢伙們的自我安慰,否則可能導致他們的氣被鬱結在內部,一旦得不到釋放,再加上長期的堆積,到了節點就可能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