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这句话的意思现在看来就是:无论怎样的牛人,也无法对抗趋势的洪流。这里的“势”就是目前来说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风口。

趋势仿佛是一个永远打不败的竞争对手,无声无形却又能产生强大势能。

顺势而为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趋势只有刚露出苗头的时候,才最具有价值,过早看到趋势毫无意义,生不逢时只能怨天;晚了就不用说了,当趋势已成蓝海了,资本涌入,暗流涌动。

这也是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多了,也就乱了,审美都会有疲劳,何况是再找寻一种“未知的美”。

如果趋势都都被大多数人看到的时候,其意义也就没了,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循环里了。在这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趋势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大多数人们尚未察觉时,你发现了,并去付诸实践了,那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

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往往都能看到一些趋势,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机会,很多人抱怨打车难,出租车司机拒载、不打表,于是有了滴滴;很多人抱怨,吃饭不方便,又懒得做饭不想吃泡面,于是有了饿了么外卖。

马云说过: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说的就是大多数人都会有想成就一番事业是冲动,但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无奈,大多数的人也只能选择隐忍。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差点就成千万富豪了!”,“当年XX刚出来的时候我就看好!”但是这种马后炮,跟你并没有关系,除了惋惜和后悔,一切都来不及了。所以说,能看得到趋势是很多人都能具备的,但能把想法落地并付诸实践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地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

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结果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成功的战胜了苏宁,这个时候,大家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而是再苏宁在努力也没用,互联网的趋势一来,如同滔天巨浪,很轻松就把传统企业的巨轮瞬间倾覆。顺势而为方能成就精彩人生事实上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发现一点点都在离去,曾经的移动电话之王诺基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当手机从功能平台转换到智能平台时,就注定是保守派的末日了。这个观点其实用在BAT身上也上一样适用,大家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说不定趋势一来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销声匿迹。

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互联网其实是个底层革命,改变很多的生产作业方式,从而使得固有生产作业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优势丧失。

因为互联网,我们被改变了很多,在很多行业都日益被互联网的今天,金融业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实上金融业由于是低频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并不如对其他行业影响大,但是又由于金融业的客单价高,这种变革带来的影响力却很大。

顺势而为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

一类人是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天生爱折腾,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成点事情,如果看准来方向,能成大事;

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所谓跟着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

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曾经的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

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

顺势而为方能成就精彩人生你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的很惨。

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如果努力就能成功,流水线的工人、保洁阿姨、民工们都要比任何人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