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媽媽是溺愛還是偉大?

我覺得媽媽的陪伴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辯證的看待。

要知道父母即使再愛孩子也不可能替孩子去走屬於他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最終能依靠的只要他自己!

在孩子三歲之前,媽媽的陪伴和關愛特別的重要。

陪讀媽媽是溺愛還是偉大?

由於哺乳期和嬰幼兒時期孩子和母親天生的羈絆,所以在這段時間媽媽能多陪伴孩子就要多陪伴孩子。有條件的媽媽要自己帶孩子,沒條件的媽媽在下班後也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晚上要自己帶孩子,這樣既解放了老人,又加強了和孩子的感情依賴。

陪讀媽媽是溺愛還是偉大?

在孩子三歲之後到七歲上學之間,媽媽要注意對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的培養,可以適當讓孩子自己動手,可以引導但不能包辦。更不能慣著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成人化巨嬰絕對是父母教育的失職和失敗!

在孩子上學之後不建議媽媽再陪讀。

陪讀媽媽是溺愛還是偉大?

因為孩子要逐漸適應和習慣他一個人的生活氛圍和環境,媽媽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知識,因為學習是為了他長大之後可以獨立生存,媽媽為孩子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孩子以自律為主的獨立生活能力,學習知識和檢查作業。

媽媽的他律只作為輔助,不定時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心理情況有所關注就可以了。

要適當給予孩子自主和信任。孩子犯錯可以批評改正,孩子只要不斷超越自己就很好了,不要去攀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陪讀媽媽是溺愛還是偉大?

媽媽要知道引導孩子做個身心健康,自信勇敢,誠實善良的人,遠遠比學習成績優秀更重要。

媽媽要知道讓孩子掌握一門可以謀生的手段,一個可以終生讓自己放鬆的填補業餘生活的愛好也比只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

陪讀媽媽是溺愛還是偉大?

中國的家長們真的沒有必要跟打了雞血似地,瘋狂的給孩子報早教班,興趣班,輔導班,勒緊褲腰帶給孩子買學區房,滿足孩子過分的物質需求。

其實父母只需要以身作則,忠實家庭,尊重呵護伴侶,上班時努力工作,下班後放下手機,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課堂。

陪讀媽媽是溺愛還是偉大?

父母要儘量用平等的心態和口吻對待孩子,給孩子講道理。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分辨是非,學會感恩,學會保護自己,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花錢把教導孩子的重任推給輔導機構和學校老師。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雖然“人口眾多”這一句話,很可以閉了眼睛自負,然而這許多人口,便只在塵土中輾轉,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

陪讀媽媽是溺愛還是偉大?

這無疑是不對的,但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自覺不自覺地在這樣做。

而世界上最不該原諒和縱容的就是孩子的惡性和醜陋,因為孩子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希望和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