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遠古

在遠古時代,人類處於懵懂時期,對美的追求還未形成一定的意識,我們先祖為禦寒冷,用樹葉或者獸皮連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雛形,此時的裙子不是為了美麗而是為了實用。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先秦

先秦時期推崇的審美標準以“碩”“欣”為美,翻譯成白話就是越高越美,而與之對應的就是服裝的“上衣下裳”,那時的"裳",就是裙子。上衣下裳的著裝可以讓人的身形看起來修長,跟現代的連衣裙有相似之處。河南安陽出土的石雕奴隸主雕像,頭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領衣,下著裙,腰束大帶,紮裹腿,穿翹尖鞋,這大體反映了當時的著裝情況。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漢朝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唐代

眾所周知,唐朝民風開放,以胖為美。因此到了唐代,有的裙子增加了裙幅,使裙子更加蓬然豐滿來適應唐朝人的體型。唐代時裙子被各個階層所鍾愛。唐代的服裝主要由裙、衫、帔三件組成。裙長曳地,肩上再披著長圍巾一樣的帔帛。全唐詩中描寫裙子和穿裙子的風姿的詩作將近有三百多篇。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宋代

與唐朝不同,宋代又如漢朝一樣以瘦為美了,。宋代文化較為保守內向,甚至出現了小腳為美的陋習,保守的習俗也體現到著裝上,宋代的女性著裝喜歡色彩淡雅,因此宋代的裙子色彩以素雅為主,不過裙身仍然很寬。宋代的裙子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共同的特徵是折襉很多。此外由於受少數民族服飾的影響,宋代襦裙的衣襟形式可左可右,以右為主;在裙子中間的飄帶上常掛有一個玉製的圓環飾物--"玉環綬",用來壓住裙幅,使裙子在人體運動時不至於隨風飄舞而失優雅莊重之儀。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明代

明代宣揚“存天理滅人慾”,禁錮人們的思想,女性地位低下,因此其服飾風格保守。明代社會對服飾的審美取向大致表現為追求外形寬大、色彩典雅含蓄、裝飾圖案精緻婉約並僅做有限點綴等。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清代

清朝的創建者是發源於關外苦寒地區的女真部落,靠漁獵生存,文化落後,清朝前期因為長年與明朝軍隊作戰,加上清朝初期推行陳朱理學,講求“尊儒重道”,女性地位依舊低下,因此其服飾元素大多效仿明軍,並結合自身特有的馬蹄袖,樸素便捷風格保守是清初服飾的主要特點,有鳳尾裙、月華裙等式樣。後來隨著時代的推移,也有許多新型的裙式問世。清朝後期,穿裙漸少,這主要是受當時的禮制影響。清末民初時,紅裙子是一種禮服,要夫婦雙全者才可以穿。夫婦之間,惟正室可以穿紅裙,姨太太亦不允穿紅裙。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近現代時期

到了近現代人們有了更多的審美元素。民國時期從1910年開始一直到1940年左右,審美趨向西方化,西式裙傳入我國,成為人們日常穿著的重要服裝,逐漸取代了以前傳統的裙子,而此時最流行的當屬旗袍了,各種名媛小姐將旗袍玩出了花。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而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內地,受蘇聯影響,審美又出現了新變化,婦女能頂起半邊天,身材要健壯,看起來精氣充沛的,勞動女性才是最美的女人,女明星從妖嬈嫵媚的外形變得樸實起來,此時我國大陸開始流行布拉吉連衣裙。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不過香港則不同,當時的香港電影發展很迅速,畫風還是很洋氣的那種。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到了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畫風是這樣的,時尚洋氣,美麗大方。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而內地的畫風則是這樣的。雖沒有香港的時尚,但也是柳眉彎彎,眼似秋波,魅力十足。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這一時期人們思想進一步解放,超短裙,吊帶裙等紛紛傳入中國內地,裙子的種類日漸增多。

到了九十年代,香港遠遠走在時尚前沿,已經跟現在差不多了。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跨入2000年後我國女性的審美便和現在一樣了,多了很多大眼睛、尖下巴、高鼻樑的明星,人們的裙裝也更加的豐富多彩。

裙子竟由樹葉發展而來 從中國女性的審美看裙裝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