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你要是搜索筆架山,網上能給你列出三四十座來。萊蕪筆架山,在牛泉鎮龐家莊村,雲臺山向南不遠。景區宣傳說,山形似筆架,東晉書聖王羲之與朋友曾在此地研討書法,故此命名。王羲之,留存於世的作品沒有,流傳民間的故事很多。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種現象:越是杳無蹤跡的事物,越能編織出美妙的圖案來!很多朋友一定去過這裡。自己寫一份遊記,拿出來和大家一起散散心!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還是這座山谷,雲臺山、大尖頂、大盤頂、白衣觀音廟、夾谷會盟、疑似魯長城等等!很值得去玩玩的地方!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我是從龐家莊村南上山的,算是走的正門吧!但見一座很大的牌坊,上書筆架山。牌坊很大,但談不上宏偉!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走進山門,新修的登山路,新修的小涼亭。全為石制。只因是現代仿古式樣,所以不太喜歡拍照建築的細節。照照大景,做做記錄。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繼續走,請無視旁邊的民居、垃圾、電線杆等等。拍照時已經有所取捨了,但仍不能避免!走到哪都這樣。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文化廣場。這種設計方式已經氾濫各地了。再扔上幾塊牌子,寫上游客須知、違章處罰什麼的,很是礙眼!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這是最整潔、最乾淨的一張片子。筆架山的山形倒是挺好看的。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廣場北邊有三個這樣的“老物件”。刻有龍騰、聖旨什麼的,掃了一眼。是不是仿製不太確定。如果是真品,最多是清朝中晚期的東西,價值不大。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景區還給王羲之立了一個石像。書聖王羲之,披上紅衣。感覺有點怪怪的。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現代式樣的“文化長廊”。詩詞對聯居多,更多是“到此一遊”!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值得一看的是“文化長廊”後面的這座關帝廟。建築的很規格。進去轉了一圈,因為是新建築,只照了一張外景。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贊一個的是上山的路。路的兩邊都是杏樹,春天開花肯定好看。整條路在南北中軸線上,全程可以看到筆架山。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路上有許多這樣的奇石。還有好聽的名字,可惜是用毛筆寫在地上的。有點土了。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好看吧!難道說,土豪就這麼任性,元寶到處扔!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遍地的金銀元寶啊!土豪啊,你們就扔吧!呵呵!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還有一個龜仙!在路邊還挺張揚的!我還看見有人坐在上面照相。樣子滑稽,可惜,沒能拍下來。

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山上建幾座廟,那是必須的。前面是文昌閣,後面是觀音廟。拍幾張外景吧。都是隻建了一半的工程。規模還可以。筆架山和王羲之,我更喜歡那幾塊小石頭!

用一張廟門的圖片結束這篇遊記!廟門修的是簡樸了一點。對聯有點和建築的意味不搭界。不應該在這裡貼標語吧!

沒有上山頂,只是在山坡上轉了轉。山不高,四五百米而已。有時間爬一爬,休閒運動一下挺好。順便告訴你,現在去的話,景區裡的杏都熟了,想吃,摘吧,隨便你!

最重要的一點差點忘了說:不要門票、不要門票、不要門票。這種事,值得說三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