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孤立,怎麼辦?跳脫小團體,就能看到更多的資源!

現在學校,特別是小學,普遍比較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父母也越來越有意識,經常會和孩子聊聊天,瞭解一下學校的情況,因此,嚴重的校園暴力事件在逐年下降中。

但暴力事件少了,不代表孩子就生活在和諧的學習環境中。事實上,校園隱蔽性欺負在日益增多,比如:孤立、造謠、起侮辱性的綽號等等。而這些對孩子的心理傷害,絲毫不亞於肉體傷害。

當然,教會孩子勇敢、堅強、大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大聲抗議、據理力爭、學會求助、不服輸不畏強等。

但今天,處處有心要隆重介紹另一個解決隱蔽欺負的方法: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讓我看到這個方法重要性的是以下這件真實的事:

孩子在學校被孤立,怎麼辦?跳脫小團體,就能看到更多的資源!

鄰居的孩子小婭,11歲,讀小學4年級,因為不服從班裡一個強勢女孩麗麗的命令,被麗麗孤立了。

每天,麗麗都會在課間休息,或體育課上,拉攏班裡其他女生一起玩耍,唯獨孤立小婭。

假如有女生同情小婭,想和小婭說話,被麗麗看到,麗麗一定會惡狠狠的瞪著她,直嚇到對方不敢再繼續待在小婭身邊。

就這樣,小婭被全班女生孤立了。

幸好,小婭天性樂觀,雖然每天都一個人獨來獨往,但也無所謂,學好自己的功課就是了。

小婭的灑脫表現,徹底激怒了麗麗,於是,麗麗,這個僅僅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想出了一個損招。

孩子在學校被孤立,怎麼辦?跳脫小團體,就能看到更多的資源!

她佯裝難過地找到老師,哭訴小婭孤立自己,並表示:“全班都知道小婭故意孤立我,老師,你可以隨便找班裡的女生來問。”。

當然,在老師問了幾個女生後,得到的信息和麗麗說的完全符合,因為女生們要麼站隊麗麗,要麼不敢得罪麗麗,當然就統一口徑幫麗麗了。

小婭作為受害者,卻莫名背上這麼個黑鍋,有口難辯。

孩子在學校被孤立,怎麼辦?跳脫小團體,就能看到更多的資源!

好了,接下去,就是小婭的大反攻:

1,拓展圈子,友善相處小婭並沒有因為被孤立,而自我封閉,或產生自卑,相反,她每天樂呵呵的,待人和氣,同學間有困難,或者忘帶學習用品了,她都主動提供幫助。於是,曾借過她文具的幾個男生,主動找到老師,表明具體情況。

但老師不信,為什麼呢,因為老師覺得男生不一定了解女生的事,這幾個男生無非是和小婭比較要好罷了。於是老師還是找了小婭,雖未嚴厲批評,但也好好教育了一番。

2,熱情、積極的校園生活小婭為人熱情,她會在課間休息、放學時,主動和其他班的同學打招呼,如果看到他們在打掃衛生,就主動幫忙一起掃;看到有人站凳子上貼海報,就幫著扶一把凳子,一來二去,整個四年級裡,交了不少好朋友。

而她助人的好名聲也傳到了其他班級老師的耳朵裡,因此,在老師找小婭談過之後,也有辦公室裡其他老師幫忙說:“小婭這孩子看上去不像是會孤立人的孩子嘛。”

3,參與到更高的平臺小婭的文藝能力很出眾,唱歌、跳舞、畫畫、彈琴,樣樣都拿的出手,於是,每到學校有大型活動時,教研組長、校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小婭。

也因為小婭非常積極地參與了很多學校活動,因此在校長那裡也有不錯的口碑。這次在被老師冤枉後,小婭在校園碰到校長時,就上訴了這事。

最後,在校長的主持下,麗麗終於承認小婭沒有孤立自己,而小婭也在麗麗道歉後,大方和麗麗握手言和。

孩子在學校被孤立,怎麼辦?跳脫小團體,就能看到更多的資源!

這件事就發生在上週,當我聽小婭小朋友親口和我說時,我真佩服這個小女生的強大內心、熱情開朗的性格,以及懷著赤誠之心的積極參與。

完整記錄這個小婭的故事,是因為在鼓勵孩子勇敢的同時,家長們也要把眼光放更遠,讓孩子看到更大的局面,就不會糾結於眼前的得失,而要看到更大的畫面,一定要有一顆積極參與的心。

—End—


處處有心,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對兒童及青少年、家庭、婚姻方面的心理諮詢有長達10年的工作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