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

麟游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宝鸡市东北部,为隋唐官员闲时避暑游玩之地—宫井,因隋义宁元年有麒麟游观得名,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东邻永寿、乾县,西接千阳、凤翔,南俯扶风、岐山,北依彬县及甘肃灵台县。介于东经107°19′—108°2′,北纬34°33′—34°58′之间,总面积1740平方千米。

麟游县地处黄土高原,千山余脉从西南入境后在两亭附近分支,北支称页岭,南支称凤山和岐山。主要河流有漆水河、酒房河、两亭河、普化河等。年降水量640.4毫米,年均气温9.2℃。省道凤(翔)灵(台)、新西(安)兰(州)、凤(翔)崔(木)公路过境。

截至2016年,麟游县下辖7个镇,常住总人口9.2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4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54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7268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10:78:12。城镇化率34.93%。

  • 中文名称

  • 麟游县

  • 外文名称

  • Linyou County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

  • 陕西省宝鸡市

  • 下辖地区

  • 7个镇

  • 政府驻地

  • 九成宫镇

  • 电话区号

  • (+86)0917

  • 邮政区码

  • 721500

  • 地理位置

  • 宝鸡市东北部

  • 面 积

  • 1740平方千米

  • 人 口

  • 9.22万人(2016年常住总人口)

  • 方 言

  • 中原官话-秦陇片(秦语)-西府方言

  • 气候条件

  •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九成宫醴泉铭碑、唐井、慈善寺、玉女泉、青莲山、麟游县西海苑

  • 车牌代码

  • 陕C

  • 行政区划代码

  • 610329

历史沿革

麟游秦汉时即设县制,相传隋义宁元年,境内仁寿宫中出现白麒麟,四处祥游,更名为麟游,沿用至今。

据古遗址及出土文物考证,旧石器时代,先民已在麟游境内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已有氏族部落聚居。

夏:夏禹“治漆及岐”,疏通漆水,麟游地属雍州。

商:周代祖先从邰沿漆水进入今麟游地,建杜林邑故称杜地。历经二代,公刘时迁都邑于豳(今彬县)。古公亶父时,受狄侵,又由豳退出,集结于岐北高山(今麟游)地带,休养生息,始南迁周原,定都岐阳。

西周时,麟游地属西周辖。

东周,麟游归秦辖。

秦:统一中国后,始置郡县,麟游东部置漆县,西部置杜阳县(县址在今麟游县招贤镇),均属内史地。

西汉:沿秦治,杜阳县、漆县均属右扶风。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后,将杜阳县划归汉安郡。

三国:杜阳县、漆县(属魏)归扶风郡辖。

西晋:初年,撤销杜阳县,其地西南归雍县,东北归漆县。均属右扶风辖。

北魏:皇兴二年(468年),今麟游北部属白土县,归新平郡辖。南属雍县,归秦平郡辖。

西魏:今麟游南属雍县,归岐山郡辖,北部属鹑觚县,麟游郡领上宜、麟游、普闰三县。

唐初,改麟游郡为西麟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州。麟游地东有麟游县、西有普润县。属岐州。

五代:麟游县、普润县均归凤翔府辖。

北宋:设麟游、普润二县,属秦凤路凤翔府辖。

南宋:初麟游县、普润县属秦凤路。后属金。改秦凤路为熙凤路。1187年,分设凤翔路辖凤翔府。麟游、普润属之。

元:大德九年(1305年)撤销普润县,其地并入麟游县,归凤翔府辖。

明、清麟游县均归凤翔府辖。

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麟游县属关内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陕西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七年(1946年),麟游第一次解放,建立麟游县人民政府。7月,国民党县政府复辟。

1949年5月21日,麟游第二次解放,麟游县归彬县专区辖。1950年,撤销彬县专区,麟游划归宝鸡专区。1956年10月1日,宝鸡专区撤销,麟游县直属陕西省。1958年12月10日,麟游、岐山、凤翔三县合并为凤翔县。1961年10月9日,宝鸡专区恢复。同时恢复麟游县,归宝鸡专区辖。1971年12月8日,宝鸡专区撤销,设宝鸡市。麟游归宝鸡市辖。1979年3月10日,宝鸡地区恢复后,麟游县属之。1980年8月1日,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恢复省辖市领导县、区体制,麟游县仍归宝鸡市辖。

风景旅游

织女浣绢响石潭

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

织女浣绢响石潭

仙女潭在麟游县东7公里之新庄塬,漆水流此,巨石为床,出现两处约7米高之接差,河水奔腾而下,如轻飘白绢,下注清潭二处,水面白珠翻滚,水沫浮动,旧志谓织女在此浣绢。尤以炎阳夏日临其境,如六花飞舞,粉沫清潭,沁人心脾,故又称“寒潭飞雪”。东数武有董孝子永会意墓,旁有织女祠,乾隆时毕沅为书孝子碑,今碑祠具圯,其景尤佳。

五龙朝宫七峰参

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

五龙朝宫七峰参

天台山位于麟游县西端。东有童山、东台诸峰,南有青莲山,西有凤台、屏山,折叠如屏;北有碧城,又有北马坊、杜水、清水、麟溪、澄水五水交汇,中间形成空旷平郊,天台突兀川中,一峰独秀,乃隋、唐离宫之旧墟。宫城内以天台山为中心,四向辐射。山顶有九龙殿,殿前两冢,营阙相对,类似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之貌;沿山顶东侧而下,分岩疏阙,修筑长廊与山坳大殿相通。山东有御容殿,今人呼为梳妆台,为隋、唐贮妃处。再东,则为随从文武官署行辕。山南丹霄楼,紫云殿遥遥相对,前即为宫城之南门永光门。

石臼云上览秦川

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

石臼云上览秦川

石臼山位于县东南7.5公里,海拔1350米,一峰高耸,两腋拱起,自腹至巅,树木蔽天。山上景观多处,有捣药臼,卧脐石,灵湫池等。捣药臼在山峰最高处,中有水,人称“雨涝不溢,天旱不涸”,传为仙人练丹捣药之处。石臼之侧有卧脐石,传为仙人踩石之足迹,四旁隆起,层层剥落,浑若指纹,冬季积雪满山,此处却消融无存。半山有残碑,刻“茂公营记”四字,盖唐太宗幸九成宫时,李勣屯兵于此所留之营迹。山腰平坳,旧有庙宇,祀观音,座下池水,揭盖则水自中出,飞流萦委,声若敲金,状如散珠,惊蛇匹练,不足喻奇,山之绝顶,石壁峭立,攀登而上,南观渭水如带,秦岭高峻,东望乾醴沥沥入目,所以人称石臼山巅“立看北京,卧看长安”。俯瞰渭川如绘,诚远眺之佳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