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是否有必要恢復繁體字?

用戶73129708748

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現在港澳臺地區及海外華人華僑,還在使用繁體字,二是從漢字的文化傳承方面,認為簡化字不利於傳承中華文化。

關於第一點,簡化漢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通用語言文字,這才是漢字的正統,其他地區可以使用繁體字,但隨著祖國的日益強大,所有使用漢字的地區和人們,都會逐步改用簡化字。這是歷史的潮流,任何人都無法改變。

關於第二點,簡化字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和規範,傳承中華文化的成果有目共睹,那種否定簡化字的觀點,不過是抱著故紙堆抱殘守缺而已。

有些人認為恢復繁體字才能更好的傳承中華文化,那麼,要恢復的,是哪個時代的繁體字呢,是甲骨文、秦篆還是唐宋元明清或者民國時期的?這本身就站不住腳,也是一點點可能性都沒有的。

綜上,簡化字只會不斷改革發展,使之不斷髮展豐富和規範,而絕不可能恢復繁體字!


教師妹子一枝花

先說結論:沒有必要。因為那是逆歷史潮流而動。

有很多人認為,不用繁體字就無法傳承中華文化。但實際上,不管我們用的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都是在傳承中華文明。我們沒有必要妄自菲薄。

漢字本來就是發展變化的。從甲骨文到金文、大小篆,再到隸書,隸書又發展出行書、草書和楷書。漢字的每次發展變化都是朝著簡化、便於書寫的方向。從繁體字變為簡體字,也符合漢字變化的規律,因此是正確的。

簡化字也不是胡亂簡化的,很多簡化字都符合傳統。

第一,很多簡體字其實在古代就已經出現了。古人其實也怕麻煩,他們出於簡化文字的目的寫出了很多簡化字。只是這些字當時是異體字,現在將其作為規範字了而已。比如“亂”:

第二,還有很多簡化字是從行書或草書變來的。古人寫行書或草書,會簡化一些筆畫,現在這些字楷化了,就成了簡體字。比如“為”:

因此我們雖然用的是簡體字,但傳承的也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華文明的內在之魂是永存的,和用的文字是繁是簡無關。

再者現在智能手機普及了,大家看文章都在手機上看。手機的字體都比較小,如果還用繁體字,都黑乎乎的一片,看起來非常麻煩,不清楚。

當然簡體字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一些原本不同字強行合為一個字,造成了很多多音字或者多義字,例如干、面、發、松等字,在使用時會有歧義。如果能把這些字恢復了就好了。



夢露居士

不可能。但應該在過多的一音多意、一字多音的字方面進行修改。


隨著電腦打字的廣泛應用,現在很多人胡亂使用字意完全不同的詞組,如:先生(先森),同學(童鞋),感覺(趕腳)……這些詞組成了網絡文章中的時髦用詞。你不會用這類詞組,反倒顯得很土鱉似的。

這類網絡用詞,在嚴重的侵害傳統文化。再不採取監管控制,任由其氾濫發展,其後果將會對中文造成毀滅性的混亂。


一字多音,則是簡化不科學。在簡化過程中,不按字意,而是以字形字音來組合。使得現在對古文詩詞文學難以理解。古代文言文我們現在很難讀懂,就是一字多音,究竟該讀什麼音,什麼意思。就連專家學者們都各執一詞。而繁體字中這類問題非常清楚。比如:拓字,這個字古代就有 。其意為開闢。開拓、拓展。現代把搨字簡化成了“拓”。字意是摹拓,拓片。搨,意為從模具中模印。簡化成拓的依據全不著邊。類似的例子不是一個問答題能解釋完的。


文字的發展只會是越來越簡。簡,不是簡單,而是要簡明。要簡化的讓人知道字的本意。它是由什麼字簡化而成的。中國漢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種:指事、像形、會意、喈聲、假借、轉諸。每個漢字的形成,都有它的根源。簡化字的根據,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不能為了簡化而簡單的簡化。更不可能由簡復繁,違背自然發展的道理。


子衿tjk

閱讀修身不請自來,回答一下。

先說結論,一點必要都沒有。原因如下:

(1)文字是交流工具

滿足交流的目的才是最基本的文字屬性。而簡體字更便於學習和交流。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都有很強的應用。

(2)文字是發展的

或許古文字在歷史的發展中起了很強的作用,但是並不是沒有缺陷。便於書寫和學習就是現在簡化字的作用。否則文字就會成為有錢人的專屬工具。古時候的文盲率就是文字複雜帶來的惡果。

(3)古文字可以作為書法就行

沒有必要再恢復古文字難為自己的後代了。

(4)古文字的表意特徵

這這些事情只是小事兒,沒有必要為了一點表意特徵就犧牲文字最基本的傳遞信息和交流作用。

綜合以上,文字沒有必要再恢復繁體字。

如果喜歡的話,可以練習書法,弘揚傳統文化。

歷史的就讓他成為歷史,發展的事物就應該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頑固守舊可是要不得的。

閱讀修身:一個關注教育,高考考研考博,社會,小說,熱愛閱讀的教育問答達人。






閱讀修身

繁體字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標準字。直到1956年中國大陸開始全面推行簡化字。

目前仍然使用繁體字的地區有中國的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等。近些年來,很多人呼籲恢復繁體字,他們認為,繁體字是中國祖先幾千年來積累的精華,每一個字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創造的,所以每一個字都是有含義的,而簡化漢字時,把一些原本有含義的繁體字簡化得失去了含義。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恢復繁體字呢?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原因如下:

一:繁體字不符合時代溝通交流的需要

1956年國家全面推行簡體字就是考慮到全國必須以一種更加簡單易寫的文字來實現溝通交流。畢竟文字首要的功能其實還是迴歸溝通交流的需要,而簡體字便是符合這一需求的文字。所以,在這方面來說,是沒有必要全面恢復繁體字的。

二:繁體字具有傳承價值,可以覆蓋中小學教育,但不必全面恢復使用

繁體字是中國祖先幾千年來積累的精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後人我們有必要去傳承下去,這種傳承可以通過在中小學的教育中開設繁體字的必修課程,讓國人從小對繁體字能有個學習瞭解的過程,通過這樣起到一個傳承的作用。但是平時溝通交流還是用簡體字,這樣既不會影響正常溝通交流,也能將傳統的繁體字傳承下去。



塵世小學徒


沒有必要。原因如下:

1.文字為社會、經濟、生活服務,要講究方便、容易普及傳播,文字簡化是文化發展的必然。

文字是一種信息傳播工具,在世界各個文明歷史上都經歷著不同的變化,但是總體來說,都是化繁為簡。這樣,利於文字的普及,利於文字大規模,快速傳播,尤其是簡化漢字的普及,快速的提高我國的文化普及率。

2.人們已經習慣了簡體字,恢復繁體字會帶來諸多不便。

經過幾十年的普及,我們已經習慣了簡化字,無論識字還是書寫,都很便捷。恢復繁體字無關傳統文化的問題,提出此建議的人也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現在網絡發達,我們以鍵盤輸入為主,簡化字都已經提筆忘字了,何況繁體字。有人說港澳臺地區還使用繁體字,這和我們使用簡體字一樣,是一種文化習慣。隨著文化的進步,簡體字會在他們日常書寫中逐漸普及。

3.繁體字也還在繼續發揮它的光彩。

這尤其體現在書法中。繁體字流傳千年,是我國文化的精華凝結,自然有它是生命力。大家看一些繁體字書籍,只要不是太生僻的字,基本都可以看懂。這就是文化傳承。繁體字在書法作品中的書寫美感是許多書法愛好者心頭所愛。從文化角度講,正是它依然具有的這種生命力,才讓我們中華文化熠熠生輝。


圖片來自網絡

三人行必有我師,請在評論區留言,風舞不勝感激


風舞鷹翎

個人的意見:沒必要。

理由有三點:

1、文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交流,目前看,簡體字經過多年運行,已比較成熟,並沒有引起太多歧義、誤解,這就意味著:它已很好承擔了文字的功能。

2、簡體字確實給教學帶來方便:斯大林曾問郭沫若,俄國農民只用2個星期,就可以掃盲,足以閱讀普通書籍,中文行不行?郭沫若回答說:我們不行,中文太複雜。斯大林說:看來你們還是不肯扔掉那些束手束腳的東西。郭沫若說:漢字與我們歷史關係太緊密了,確實扔不掉。

今天有了電腦,繁體字不再是個問題,但如果說從小要學寫繁體字,確實太難了,要花費大量時間。

3、不論正確與錯誤,我們應該承認歷史的結果,不能再搞一錘子買賣了,當年一下從繁體字變成簡體字,已經給漢語帶來一定傷害,再一下從簡體字變成繁體字,必然帶來更大的危害。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曾就公地現象進行研究,發現草原是無主之地,牧民容易搭便車,偷著多養羊,從而給資源帶來損失,但隨著彼此博弈,各方最終會選擇一個平衡點,使養羊數量與草原養護達成平衡。然而,一旦走向公有化,瞬間會給草原帶來很大傷害,實現公有化後,養羊數量與草原養護再度達成平衡,可公有制崩潰後,草原再度遭遇巨大傷害。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的研究證明,公地危機往往發生在系統轉型時,今天在衛星地圖上看到的不可再生的、退化的草原,都是系統轉型時期造成的,而搭便車反而不是最大的威脅。換言之,公有制、私有制不是問題,問題出在公變私和私變公的過渡階段。

如果我們認為語言也有一個公地的話,那麼繁轉簡已讓我們古老的抒情傳統損失殆盡,今天已很少人能體會出古詩中具體而微的感情了,我們從一個細膩、溫和、包容的民族變成了一個直接、狂野、粗放的民族。如果再來一次簡轉繁,感覺對本已脆弱的人文基礎可能又是一次巨大的衝擊。

不否認,繁轉簡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將幾個字合併成一個字,給今人閱讀古籍造成很大困難。但對於非專業人員,這個困難並不大,畢竟大多數古籍有校注本,你看校注本就好。

有人說,繁體字中包含著古人的信息,那是純粹胡扯,漢字只是表意的基礎,你瞭解造字的原意有什麼意義?並不能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更何況,很多造字的原意也是後人猜測出來的,憑什麼說那就是倉頡的本意?

文字本來就是工具,不好用就要換,就算想搞神秘主義,也不至於在這上面找藉口。


老虎他爹

只可做為一種符號,或者一種歷史的存檔加以保存。千萬不可復古倒退。想改變十三億國人的文化習慣去迎合港臺少數人(可以不記其數)的古老印記,實在是粉墨倒置,丟帥保卒之舉,這是一種哈爬狗的行為。有正義感的中國人絕不會答應,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恢復繁體字的旗號,是想否定新中國的文化傳承和發展成就。拐彎抺角的用心,真是十惡不赦!所以跪慣了的奴才們就死了這條心吧!


林中楓葉139412925

也說繁簡!

O。沒必要!

一。縱觀古今,橫看中外,簡化是文字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潮流。

二。文字是人類社會交際的工具,應當順應社會交際快節奏,高頻率,高效節時的趨勢的要求,簡便,易讀寫,易流行,才能使其最適最優,效果最好。

三。歷史上就有如秦以其文字統一六國文字的成功史例,既然是大陸十幾億人的絕大多數去統一港奧臺幾千萬人的這個少數,就應以大陸法定簡化字最新通行方案為基準去統一中華漢字。

四。既然有‘’一國兩制‘’成功過渡的政治統一過渡的先例,也就可以有"一國兩字"成功過度的文字統一的後例。

五。語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根本,對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作用非常重大!意義非常重要!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兩岸三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應該在簡化字教材的基礎上,將繁體字教材與傳統文化經典及傳統書畫教育等有機結合,使學生和更多的國人,能認識常見的繁體字,以便與港澳臺同胞共同更好地,弘揚和交流傳統文化,以便聚全體中華兒女攜手並肩之巨力,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完成。

六。漢字簡化並未禁止繁體字等其他語言文字的研究和書畫藝術商務運作等非正式文字的廣泛使用,並不影響繁體字等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文化傳承等特殊功能的行使(如我國眾多的方言和多民族文字的保護及研發,網絡語言文字文化的廣泛運用等),希望不要因簡之優而否定繁之優,應鼓勵其在非正式場合共存互通,共行互補,靈活運用,以更好地行使語言文字應該具備的各種合情合理,合法合度的功能。

……,

……。

歡迎關贊,

留言熱議!


神龍在天金海潮

沒有必要。保持現狀就行。恢復繁體字會在一定時期內造成文字書寫的混亂,並且未必會出現某種預期的效果,已經形成的歷史就讓他保持歷史的現狀,復興不是簡單的恢復歷史的原貌,而是要向更高的層次邁進,恢復繁體字書寫有可能帶來的直接印象就是歷史的倒退。因此,這個問題上要慎之又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