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原来属于安徽六安,后来为何划入湖北黄冈?

土土街

英山县于南宋末年因为段朝立上书朝廷,请求于罗田县东直河乡设县保民,遂设英山县,以段朝立为第一任知县。而关于英山县到底是设于宋代还是元代以及段朝立所任知县到底是南宋官员还是元朝官员其实是存在争议的,最直接的史料就是县志,据万历《六安州志》和乾隆《英山县志》记载:英山县于宋咸淳年间设立,不久废除,元至元十二年(1275)段朝立请复英山县,并成为知县;但民国《英山县志》则记载:咸淳三年更名英山,立为县……咸淳六年以段朝立为知县。到底孰是孰非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图见徐建平《民国时期英山改隶湖北研究》一文

英山县的行政隶属关系,各类方志记载几乎无二,据民国《英山县志》,建县之初隶六安军,英山设县时隶属庐州,元明承袭未改。后因山路僻远,公文急递不易,清雍正年间改隶六安直隶州。设县之初隶属关系颇为奇怪,英山系从罗田划分而出,据谭其骧先生所说,从旧县析出新县,一般新县会与“母县”同属一个府州,如同地区的黄安县,明代析黄陂、黄冈、麻城三县而置,仍与三县同属黄州府。

但英山县系从罗田分出,在自然区划上,与湖北省东北部的蕲州、罗田等系属一体,尤其是以流域来论,如县内东河和西河在县城南汇合流入白莲河水库,是为浠水上游。

民国时期,中共在英山所属大别山区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1930年,红军夺取了英山县,在坚持了两年之后,于1932年在国民党“围剿”下被迫撤退,国民党占领英山之后,于当年议定“安徽省所属之英山县与湖北省罗田蕲水两县毗连,县治适位于浠水上游,北界大山,为安徽省行政力量所不易及之地,故向来匪盗每利用为藏聚之渊薮”

,因此“为便利清剿控制及办理善后”起见间将英山县暂时划归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管辖。1936年,“内政部以为谋求永久治安及行政便利起见,亦有将皖属英山县正式改隶鄂省之必要。”英山正式划属湖北。更详细的论述请参考徐建平:《民国时期英山改隶湖北研究》


楚邾

英山县是在社会、人文地理、文化为背景的前提下划入湖北。当时是1936年。

由于


英山县划入湖北省归黄冈市是历史性研究话题,距今已进入本省接近百年,谈这个似乎没多大的意义。当前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只有当地有了足够的钱,才能构建宜居文明生态之城!

划入湖北省黄冈市也算非常圆满的区划,跟随“革命老区”携手“大别山经济区”,要敢于提出建设“鄂皖毗邻区中心城”的口号,加大对鄂皖毗邻区中心城的投入,开展魅力县城建设计划!


民间查访专员

英山自古以来就属大浠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浠水古称蕲州,是古代黄州府中心地带,现代黄冈人口大县,紧邻黄州区,东接蕲春西靠英罗两县。是黄冈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

古代黄州府以浠水清泉镇为中心,宋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实际落脚地就是如今浠水境内。

从文化民俗来讲,黄冈九县三市一区,其主流文化一直以浠水为中心,其中,浠水,罗田,英山三县方言都为浠水话,蕲春黄梅说江西话,红安麻城团风阳新与浠水话略有不同,单就处于边缘化的黄州区而言,其语言民俗与一江之隔的鄂州并无不同,而且黄州极其尴尬的区域位置,造就在地区内毫无辐射力,吸血倒是一流!

英山紧领浠水,其民俗文化语言传统经济交流都相同相似,与其安徽有着明显区别,英山人心中更是趋于湖北浠水的认同,而对安徽六安毫无归属感。

所以,英山自古以来就属我湖北浠水不可分割的一部是毫无争议的!


好厉害我的国

英山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山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是鄂豫皖三省边境的腹地中心地带,全县总面积1449平方公里,辖3乡8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40,49万。1270年,始建英山,隶属于六安州。民国初年,1912属安徽省,不久改归淮泗道,1914年改属安庆道,1930年英山改为红山县,属鄂豫皖特区西北道。1932年,国民政府复称英山县。1949年3月19日解放,英山属湖北省黄冈专员公暑管辖。1996年,黄冈市成立,英山隶属黄冈市。


晚秋195087521

英山划到湖北,没毛病,无论从更远的历史沿革(英山曾属蕲春,荆州江夏郡),还是地理方位,语言文化,英山与大别山这边的黄冈地区一脉相承。根据以江河山脊为界的传统,划到湖北也合理。况且,黄冈距武汉近,英山划到湖北有利经济社会发展,英山人杰地灵,近年发展也不错。当然,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安,无论英山在哪,都愿大别山区的六安有美好的明天,携手前行。


余人月

回答是否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