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家人持續生病,在外地無法回去,自己身體亞健康狀態很明顯,家人催促調換穩定工作,工作單位始終不願意放我離開,無休止的加班,家人的不解,讓我一時間內心焦慮不安、誠惶誠恐,又伴隨著痛苦懊惱、十分無助,人也越發疲憊。我知道這一狀態很不好,但是這種苦悶的情緒就像龍捲風一樣,你越掙扎,越感覺被捲入了無盡的深淵!
當我無意讀到郝景芳的小說《生於一九八四》,驀然間,發現無論如何時代,焦躁、疲憊、苦惱這些詞語始終貫穿在人的生活經歷中,我們能做的就是與自己和解,要在內心告訴自己,再難,也會有解決的辦法,一定要想辦法!
回到文本本身,文中的父親沈智留給我印象深刻的兩件事,一是初戀於欣榮為提前回城不告而別,落單的孤寂感使他尋找合作伙伴,但與妻子沒有多少情感,後來才會那麼堅決的拋妻棄子,並以離婚收場;二是在批鬥中不得不隨人民群眾向自己的父親吐唾沫,內心承受難言的痛苦,父親儘管在平反後,對其並無介意,但他不曾去央求當時已經恢復官職的父親(工行小領導)幫忙,而是依託好友謝一凡進入冰箱廠。後來搞外匯黑市被查獲,也不去找父親(工行區域負責人)商量,擅自逃至歐洲,顛沛流離三十年, 這樣的人生經歷固然與時代有著關係,但其實父親跟一生愛自由,內心無比躁動有著很大關係。父親面臨了人生中對他性格影響很大的困境,擺在眼前的就是要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僅僅是看到初戀生活不得志時,無端的報復感,抑或是求助曾經自己也曾羞辱過的父親,我們承認,讓他選擇接受與承擔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如果他,敢於拋下對生活的不滿,不再被負面情緒擺佈,心中沒有怨恨,沒有愧疚,不遷怒自己與他人,放棄那些虛幻的看不見的自由,能夠接納自己,接納妻子,接納父親,與自己內心去和解,也會體會到與親人相守的感覺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無獨有偶,迷茫,焦慮是可以遺傳的,女兒輕雲,自大學畢業就開始迷失方向,在出國和國內工作中搖擺,後迫於現實,進入統計局,拿穩定的薪水,承擔起買房供房的責任,與媽媽相依為命。但她並不甘於這樣的生活現狀,投奔了朋友林葉,短暫地收穫了一段愛情,卻仍舊內心無所依靠。最終,輕雲在經歷了病痛之後迴歸了內心的平靜。這樣的她與父親當年逃離冰箱廠狀態相同,父女倆都在內心追求自己理想生活。對於父親而言,有著超強的行動力,而女兒會有諸多擔心,選擇了逃避。她苦悶彷徨,害怕被人重視,但又極度渴望與人交流。父女二人都是內心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與目標,想的太多,認知有限,但又不甘於現狀,才讓情緒不夠穩定。實際上,當你每天都找事做,找東西學,你哪裡有時間迷茫嘛有時間痛苦。魯迅先生說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願內心孤獨的人為自己的目標或者夢想先找一個家,寄存在那裡,別忘記回家的路。
再回頭想想自己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當下很多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與面對,心中煩躁時,我猛然間發現,一個人之所以不能與自己和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知道要和解什麼,最大的問題已經不再僅僅是如何尋找目標,而是在尋找目標的過程中,如何與自己進行一場勢均力敵的談判,達到和平的對峙或者共處。比如說,自己是否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堅定執著,會認真地將自己工作與空閒的時間和空間交付給內心的渴望,是否能夠在理解生活選擇的無奈與艱辛之後,依舊能夠平和的將自己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眼前並不讓自己歡心的工作,是否可以在明白自己當下的處境和內心的渴望之間尋找一種與自己和解的平衡呢!
成長就是要與自己內心和解,不焦慮,不恐懼,不迷茫。畢竟,無論是好是壞,都會過去的。人生其實也確實如此。
閱讀更多 辣媽時光花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