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男子做善事卻被告發,十萬兩一出,世事無常

明朝正德年間,富春江南岸有一個叫靈橋的村子,村中有戶朱姓人家,主人叫朱落年。十六歲涉足生意,後在靈橋創建“廣記商行”,在富陽城中設立分號,主營米紙行業,兼營茶葉布匹,還做官鹽生意,是富陽當時著名的鄉紳財主,人稱朱百萬。

那年,朱百萬四十有餘,他開始策劃幹一件大事。他要造一幢富陽絕無僅有的、有皇家氣派的庭院大樓。

民間故事:男子做善事卻被告發,十萬兩一出,世事無常

整個工程有五幢樓房組成,朝南一字形排開,開五扇飛簷雕花虎門,分別為相門、官門、廣門、玉海門、金山門,稱為五朝門,寓意“五虎朝陽”。還有一個偌大的後花園,園中亭臺樓閣,假山流水,曲徑通幽,堪比皇家花園。

“五門大院”終於在第五個年頭上提前完工。五幢大樓並排而立,五扇大門朝南而開。每幢樓均為兩層結構,中間官門官廳內不設樓層,寬敞明亮特別氣派。屋內雕樑畫棟、翹簷飛角、流光溢彩,甚是輝煌。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這下可好,朱百萬近年的表現太張狂,尤其是新建“五門大院”,惹得不少人心中起火,其中羊家埭人更是怨氣沖天。羊家埭村坐落在靈橋村的南邊,五扇大門恰好正對羊家埭的後院,“五虎朝陽”成了“五虎朝羊”了。這為日後的風波埋下了伏筆。

一日,富陽城中一位秀才朋友來訪,他是來與朱百萬相約做一樁大工程的。因為坐落在富陽鸛山腳下的城隍廟已失修多年,知縣早已有心想大修一次,苦於缺少資金。這個秀才朋友朝中有人,信息靈通,覺得這是一次賺錢的機會,他要想辦法攬下這個工程,於是腦子動到了朱百萬身上,他想借朱百萬的財力,給自己賺些錢財。朱百萬一聽他的來意,就明白秀才要他參與修縣廟的實際用意。他十分了解這個秀才的為人,此人不但有些酸味,更有見錢眼開、不擇手段的毛病,於是就假裝答應與秀才合作。

朱百萬心想,修縣廟是件大事,做好了功德無量,做不好要遺臭萬年的,與秀才合作肯定壞事。我造“五門大院”得罪了一些人,何不借此機會做件大好事呢?

第二天,朱百萬就來到縣衙,就修縣廟這事向知縣詳細稟報,並向知縣承諾,修縣廟的十多萬兩銀子費用全由他一人承擔。知縣聽了大喜,當下就與朱百萬敲定此事。

這下可氣壞了那個秀才,他本想在這次修縣廟的工程中撈點好處,不想朱百萬將他一腳踢開。很快,維修縣廟的工程擇日動工了。一段時間後,富陽滿城的百姓都知道了“廣記”的掌櫃朱百萬為富陽縣廟維修出錢出力,工程浩大,花錢如山,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商人。

忙碌了整整一年零四個月,縣廟維修工程終於完工。

可秀才恨得咬牙切齒,聽說幾年前朱百萬建造“五門大院”時,得罪了羊家埭人,一個陰謀在他心中萌生。

民間故事:男子做善事卻被告發,十萬兩一出,世事無常

那天,秀才專程來到羊家埭村的一個朋友家,東拉西扯後很快聊到了朱百萬那個“五虎朝羊”的大院上。羊家埭的朋友覺得近年來羊家埭諸事不利,這與“五虎朝羊”肯定分不開,於是滿肚子的怨氣正好發洩,秀才心中竊喜。他故弄玄虛,說朱百萬這次修縣廟,表面上是他拿錢修繕,實際與官方勾結,中飽私囊。他要將朱百萬告上省府衙門,為富陽百姓伸張正義。他還說,“五朝門”只有皇家才能擁有,民間建造就是犯上作亂。在秀才的挑撥下,羊氏族人均同意待秀才遞上訴狀後,他們也跟著遞狀子。

爾後,秀才無中生有妙筆生花,將朱百萬出錢出力修縣廟的事,說成是朱百萬貪汙善款十萬餘兩,將縣廟由大改小,由高改低,拆而不建等等罪狀寫了一長串。省府衙門收到秀才的狀子後,要求杭州府臺儘快查清“朱百萬修繕縣廟貪汙案”是否屬實。秀才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告訴了羊家埭的朋友,讓他們將“朱百萬建造五朝大門謀皇案”的狀子趕快遞上去。於是羊家埭人也將狀子遞到了杭州府臺。

杭州府臺對富陽朱百萬修縣廟的事有所瞭解,卻不知內情。同時又收到了羊家埭人摁滿手印的狀子後,感到事態有些嚴重,必須要親自過問。

於是,杭州府臺一行數人,某日悄悄來到富陽。先去街坊和縣廟微服私訪,所訪之處均是對朱百萬一片讚譽。再去縣衙內查賬詢問,結果也是一無所獲。為慎重起見,第三天,杭州府臺親率官員又來到靈橋,先到朱百萬的“五門大院”中細細走了一遭,所見之處與狀子上說的形似宮殿有點相符。然後,去羊家埭瞭解情況,羊家埭人一齊訴說:“‘五虎朝羊’破壞了羊家埭的風水,致使羊家埭諸事不利,這樣下去這隻‘羊’非被五虎活吞不可。”還有人說,朱百萬這是犯上作亂,有謀皇之舉。

府臺大人心中有了底,回到富陽縣衙後,即召朱百萬上縣衙問話。府臺大人最後表態:“你的‘五門大院’確實有點問題,有些民怨。但修縣廟貪汙之事,實屬子虛烏有,我會將實情奏報省衙,並且還要追究誣告你的小人。”朱百萬心裡的一塊大石終於落了地。

消息很快傳到了告狀的秀才耳中,他心想不妙,趕緊連夜收拾細軟,攜妻兒急急逃往鄰縣的表叔家中。

民間故事:男子做善事卻被告發,十萬兩一出,世事無常

本來,省衙根據杭州府臺奏文上的調查情況和意見,很快可將案子了結。不想朱百萬的事竟然驚動了皇上。皇上發下話來,要省衙將朱百萬的案子派人進京奏報。於是,省衙連夜寫好奏摺,快馬加鞭進京向皇上稟報。皇上仔細看了奏摺詳細瞭解情況後,向刑部大臣交代了處置朱百萬案的九字方案,即“拆二門、捐萬錢、頒聖旨”。

這九字方案下達到了富陽縣衙,知縣急召朱百萬到縣衙聽候處理。朱百萬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縣衙,知縣與他說了九字方案,又向朱百萬交代了一陣。頓時,朱百萬的臉色由陰轉晴,最後面露喜色地對知縣說:“多謝知縣大人的指點,我立馬回家拆除二門大樓,並向朝廷捐贈軍餉十萬兩。”

朱百萬回到靈橋,連夜動手將“五門大院”中氣勢最宏偉的相門、官門兩樓兩廳拆除。數日後,與大兒子一起來到杭州府臺,將十萬兩的銀票雙手交給府臺大人,說:“這是小民奉獻朝廷的十萬銀兩,以作軍餉之用。”府臺大人很是高興,說:“好!我立刻稟報省衙,儘快將十萬銀兩軍餉和拆房之事奏報皇上。”

大約一個多月後,有官差來報,皇上聖旨已到,要朱百萬全家上富陽接旨。朱落年急忙攜兩個兒子趕往富陽縣衙跪迎聖旨。欽差高聲念道:“鄉紳朱落年,修繕縣廟,捐錢出力,奉銀十萬,贈作軍餉,好事善舉,惠及四方,功德可鑑。”同時宣佈皇上特賜朱百萬“日月同輝”功德匾一塊,永澤子孫萬代。朱百萬激動萬分,早已老淚縱橫,磕頭不止,雙手顫抖舉過頭頂接旨接匾,高聲呼喊:“謝皇恩浩蕩!謝朝廷恩典!吾皇萬歲!萬萬歲!”

從此,朱百萬“三門大院”的廣門廳上方,一直高高懸掛著朝廷的“日月同輝”功德匾,聖旨也在家中小心珍藏。後來,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凡官差經過靈橋村南口,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對於這個故事,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