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完善退市制度將加速殼公司貶值

《證券日報》今日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尹中立文章《完善退市制度將加速殼公司貶值》。文章指出,在5月底的一週時間裡,A股有3家公司的股票被終止上市。值得強調的是,這3家上市公司有兩家是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這不僅意味著在退市制度面前所有的公司一律平等,而且也間接反映出監管部門在退市問題上的決心。

筆者認為,如果退市制度嚴格執行,將深刻改變當前的股價形成機制,投資者不可忽視其中的風險,尤其是廣大的散戶投資者。一個市場如果只有不斷的新股發行而沒有退市制度配套,不符合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如果市場裡充斥著垃圾股,則股市就難以成為一個具有投資者價值的市場。在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市場背景下,讓退市制度常態化應該是正確的選擇。

按照正常的風險與收益對稱的規律,藍籌股的風險低於小盤股,因此,藍籌股的風險溢價應該低於小盤股,藍籌股應該享有比小盤股更高的估值。而我國股市裡藍籌股的估值卻遠遠低於小盤股,估值水平與股本大小呈反相關關係。例如,當前的創業板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是42倍,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是32倍,深圳主板的平均市盈率是18倍。

股票交易的換手率也同樣如此,小盤股的換手率高,而大盤藍籌股的換手率相對較低。內地創業板市場的年換手率大約是500%左右,而滬深300指標股的平均換手率大約在200%左右。反觀香港股票市場,市場資金主要集中在藍籌股,每天有大量的股票幾乎沒有交易,藍籌股的再融資十分便利,有利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發展壯大。而小盤股更受市場的追逐,必然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

此前,在退市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股市的價格不僅反映著上市公司的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價值,而且還包括殼價值。殼價值與上市成本有關,當新股發行暫停,殼價值就上漲。2016年底,新股發行加速,殼價值就快速貶值。而2018年初以來,新股發行從嚴控制,殼價值開始回升。因此,筆者曾經在今年初判斷中小市值的股票將否極泰來。

但如果退市制度嚴格得到實施,殼價值將逐漸消亡,二級市場的股價已經對此作出反應。最近,被警示的上市公司股票出現了連續下跌的走勢,垃圾股的風險溢價迅速提升。這是正常的市場修正,但代價是高昂的。有些公司的市值從幾百億元下跌到10億元左右,如果殼價值趨近於零,這些股票的市值會逐漸趨近於零。

基於上述推理,筆者在此需要修正自己年初關於股市走勢的判斷,即今年的中小市值股票走勢將領先於藍籌股,前5個月的走勢也基本驗證了筆者的判斷。但如果退市制度得到嚴格實施,則殼價值將重新出現貶值趨勢,藍籌股的走勢將重新領先於中小市值的股票。

需要指出的是,退市制度的實施存在諸多制約因素。退市制度的最大難點是如何處理廣大散戶投資者的利益受損問題。美國股市的散戶投資者只佔很小的比重,因此,退市制度在美國市場很容易實施。而我國股市的散戶投資者有一億多,散戶投資者佔日常交易的70%以上,在垃圾股的股東名單裡,幾乎全部是散戶投資者,嚴格退市意味著這些散戶投資者要承受巨大的損失。

為了化解退市制度對散戶投資者的衝擊,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以擺脫市場制度被散戶投資者綁架的局面。當然,市場的投資者結構變化是漸進的,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改變。二是完善散戶投資者的法律救濟與保障制度,讓散戶投資者可以通過低成本的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這些基礎條件還不具備的時候,退市制度的嚴格實施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