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也要清理被馬雲史玉柱嫌棄的白兔員工了 他們有那麼糟糕嗎?

6月13日,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在微博的一番話,直接將自己送上了熱門微博。

  • 公司部門領導和人力資源部門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員工,否則就會發生死海效應: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能力強的員工容易離職,因為他們對公司內愚蠢的行為的容忍度不高,他們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員工傾向於留著不走,他們也不太好找工作,年頭久了,他們就變中高層了。這種現象叫“死海效應”;好員工像死海的水一樣蒸發掉,然後死海鹽度就變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有網友向他發出聲討,“你的意思是留著的都是能力不強的,走的都是能力強的?”也有網友指出,老員工對企業忠心耿耿卻被打上“能力差”的標籤,這會傷了他們的心。

其實,關於“兔子員工”的言論引起風波,這已不是第一次了。

兩年前史玉柱在微博上稱,巨人集團準備每季度對幹部員工實行10%末尾淘汰,讓自身從“兔子窩”變成一個“狼窩”。2016年4月,在迴歸巨人後召開的首屆員工大會上,他特別強調了“兔子愛繁殖、找同類,霸佔著崗位、資源和機會”,“如果一個公司大量核心崗位被兔子霸佔,企業就會失去戰鬥力”。史玉柱說自己冒著被誤解為“裁員”的風險也要趕“兔子”,事實上,在2015年年底,他就曾一舉開掉巨人集團133名幹部。

史玉柱的言論一出,獵豹移動CEO傅盛就在朋友圈對這一主張站臺,“最可怕的兔子是整天都在忙,就是不出活兒”、“還會眼淚汪汪看著你,覺得自己對公司有感情”,他甚至表示 “趕走兔子,寧可錯趕,不可錯漏。”

“白兔員工”早期還曾被阿里巴巴視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威脅,他們習慣根據業績考核結果將員工分成四種類型。

1.沒有業績沒有價值觀;

2.有業績、沒阿里價值觀的“野狗”;

3.和事佬、老好人、沒有業績的“白兔”;

4.有業績也有價值觀的“獵犬”。

周鸿祎也要清理被马云史玉柱嫌弃的白兔员工了 他们有那么糟糕吗?

阿里巴巴認為,對於“野狗”,無論其業績多好,都要堅決清除;而業績不好的“白兔”,如果不能提升也要逐漸淘汰掉或轉崗;只有“獵犬”才是阿里巴巴所需要的。

但是,與傅盛“寧可錯趕,不可錯漏”的“趕兔心得”不同,阿里巴巴對白兔員工有一套嚴格的鑑定流程。

在阿里巴巴,總監以下的員工每個月考核一次,總監以上的高管每半年考核一次,其中價值觀和業績各佔50%。為了防止價值觀考核流於形式,他們要求員工自評或主管評價下級時,打分過高或過低都要給出實例說明。每年2月的人才盤點會議則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會議之一。

對於很多初創公司而言,來自組織內部的最大傷害可能是“野狗”。但當公司機制逐步完善,那些霸佔資源和機會的“老白兔”常常會削弱企業的進攻性和生命力,而他們瘋狂的繁殖能力會最終導致經濟學上”格雷欣法則“的兌現——劣幣驅除良幣,也就是周鴻禕所說的“死海效應”。

這正是周鴻禕在360公司13歲時發出感慨,史玉柱迴歸巨人後要趕走“老白兔”的原因。

面對“白兔”員工,企業往往陷入兩難境地。如果放任不管,企業就會“白兔肆虐”,變得“佛性”、散漫。而“白兔”中有一大批都是忠誠、人緣好的老員工,一旦將他們趕出公司,一個不能善待老員工、無法對有歷史貢獻的員工進行妥善安排的企業,很難讓員工產生真正的歸屬感。

對白兔員工的處置方式其實不止“剷除”一條路,他們還可以被“改造”。

任正非就說過“華為不養吃白飯的人,我們會改造有經驗的人,同時培養新軍。”

阿里巴巴也沒有向所有“白兔”和“潛在白兔”痛下殺手,而是選擇“喚醒”,他們提出“讓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如果是顛覆性的行業,選擇讓有潛力的新員工多加鍛鍊;如果是非顛覆性的行業,會讓“老人”負責新鮮初創、新人去往已經成熟運作的領域,這一方面可以讓“老人”保持激情,另一方面利用“老人”的熟悉度來調動公司內的資源。這一招數是阿里巴巴在快速擴張期的制勝法寶。

阿里巴巴這一思路受到一眾互聯網公司的競相模仿。

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在接受《Fast Company》採訪時說:“我們的原則是,派遣“老”員工——在公司就職超過兩年的人嘗試新事物。因此,每開始一項業務,我們就會安排熟悉團隊文化的員工負責。溝通成本大大降低,畢竟這個人對公司瞭若指掌。”

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則在其公司內部設置了一個“老人院”制度。他認為,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應該重視文化、組織、架構,而“老人”對餓了麼的發展經歷和文化非常瞭解且德高望重,這些事由他們來做顯然更適合。張旭豪說“員工不是負擔,如何用好他要靠你的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

企業不能期望員工自動地完成個人成長和進步。一個只會驅趕而放棄改造的企業,很容易面臨缺乏人才和缺乏忠誠的雙重傷害。一個生態優越的叢林,應該不僅有豺狼虎豹,還要有兔狐蟲蟻,並且要學會控制不同物種的數量以達到生態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