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經世》中說的“元、會、運、世”是指什麼?

《皇極經世》中說的“元、會、運、世”是指什麼?

我最初在學《皇極經世》時,師父和我說《皇極經世》是描述以中原地區為中心全地球的命運,一開始我不理解,直到後來重新看了先天八卦,才明白過來。

按《皇極經世》無極化生天地萬物,其時間與空間原是無窮無盡,空間的總集稱為“宇”;而時間的總集則稱為“宙”。

為便於紀元,乃在無窮延伸的時間中,取天地循環終始為一巡,稱為「元」,以「元」作為計算時間的最大單位。其下又分有「會」、「運」、「世」、「年」、「月」、「日」、「時」、「分」、「秒」等單位。

其關係如下:

1日 = 12時(辰)

1月 = 30日

1年 = 12月

1世 = 30年

1運 = 12世

1會 = 30運 = 10800年

1元 = 12會 = 129600年

眾所周知,六十秒為一分鐘;六十分鐘為一小時。然而中國人原來所稱的「時」乃是指「時辰」,而不是「小時」。

古人依八卦的觀念,將一時辰刻劃為八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刻」,約有十五分鐘(按黃帝內經說言)。所以一時辰合計為一百二十分鐘。日後為與時辰有所區別,乃將西洋合六十分鐘的 「Hour」稱為「小時」,因此一時辰即二小時。

一日:地球自轉顯示著太陽的出沒,因此有晨、昏、晝、夜的現象,這是最基本的單位──日。一日之中分 為十二時辰,依地支定名而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時辰。亦即合二十四小時。

一月:以月球一次盈虧,約三十日為一月。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當太陽和月球在天球上經度相同時,月球的背光面向著地球,所以看不到月光,叫做合朔,定為陰曆月的開始,當月球繞到距日180度時,受光面全部對著地球,我們可見一輪明月,叫做望。月球由朔至望再回到朔平均約29.5日稱為朔望月,此為陰曆月的長度。

一年:以十二月為一年。然而月份因以月球週期為準,年的長度以太陽年為準。為使月份與季節寒暑相配合,因此加上閏月的設計。稱為「陰陽合曆」。農民依照這種曆法進行農事,所以稱為「農曆」;因為緣自夏朝,所以又稱為「夏曆」。

《皇極經世》中說的“元、會、運、世”是指什麼?

積三十年為一世;積十二世為一運;積三十運為一會。

「一元」也依十二地支排列,因而有十二會。 一元結束後,接著下一元的開始,宇宙中又開創新天地。謂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因此,如果以年計算,則「一會」計有一萬零八百年,如下式:

1會 = 30運

= 30(運)x12(世)x30(年)

= 10800年

「一元」即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如下式:

1元 = 12會

= 12(會)x30(運)x12(世)x30(年)

= 129600年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兩儀:子至巳,為六陽;午至亥,為六陰。

天地萬物生於子會,極於巳會;衰於午會,而終於亥會。這是陰陽兩儀互為消長的關係。

當陽升時,自無入有,而化生萬物;在陰升時,則自有返無,萬物返還無極,如此循環不已。

四相:天地循環分「四古」:太古、上古、中古、下古。

亥、子、丑三會為太古,是天地之“分”。

寅、卯、辰三會為上古,是天地之“化”。

巳、午、未三會為中古,是天地之“關”。

申、酉、戌三會為下古,是天地之“合”。

自太極生陰陽兩儀,天地為兩儀之大者。天地間的萬物無一不是兩儀所生,無一不是負陰抱陽,四象變通,八卦成形。

如一日之中,自子時到午時謂之上午,為陽;從午時到子時謂之下午,為陰。其中又分晨、午、夕、夜,為一日之四象。

又如一年中,自冬至後的春生、夏長為陽;夏至後的秋收、冬藏為陰。而春、夏、秋、冬即為一年之四象。

《大學》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當一元會數盡,天地結束,大混沌以後,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子會再開天,醜會再闢地,寅會再生人,又開創新紀元。如此週期性之循環,乃是宇宙間自然規律的功能。

而今正是午未交替,為天地之關,如四季之末三秋,如一日之夕陽黃昏。

邵子撮取了佛家對於形成世界“成、住、壞、空”劫數之說的觀念,揉入《易》理“盈、虛、消、長”“窮、通、變、化”的思想中,構成了《皇極經世》的“歷史哲學”和“易學的史觀”。

《皇極經世》中說的“元、會、運、世”是指什麼?

邵子創立《皇極經世》“易學史觀”的方法,他的本意,也是寓繁於簡,希望人人都能懂得,個個都可一目瞭然。因此而“知天”“知命”,“反身而誠”而合於天心的仁性。並非是故弄玄虛,希望千載之後的人們,“仰之彌高”鑽之不透的。無奈經過後世學者多作畫蛇添足的註解,反而使得邵子之學,愈來愈加糊塗。

在邵子所著《皇極經世》一書中,最基本的一個概念,便是他把人類世界的歷史壽命,根據易理象數的法則,規定一個簡單容易記錄的公式。他對這個公式的定名,叫做“元、會、運、世”。

每個月之中,地球本身運轉三十次,所以一會包含三十運。但一天之中又有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又有三十分。因此把一運之中包含十二世,一世概括三十分。擴而充之,便構成了“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之中,共計三百六十年為一運。三十運之中,共計一萬八百年為一會,十二會之中,共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

《皇極經世》中說的“元、會、運、世”是指什麼?

一元便是代表這個世界的文明形成到毀滅終結的基數,由開闢以後到終結的中間過程之演變,便分為十二會,每一會中又有運世的變化。這種觀念大致是受到佛學中“大劫、中劫、小劫”之說的影響而來。

把一元之中的十二會,用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作數字的符號,便於記憶。由世界開闢到終結,便分成了十二會。於是“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的觀念,便由邵氏的“元、會、運、世”之學中形成為後世陰陽家們的共通觀念了。

邵子創立了“元、會、運、世”之學,用來說明自開天闢地以來,到達最後的“亥會”,合計為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但邵子所說的天地始終之數,並非就是地球由出生到毀滅的壽命。這個“元、會、運、世”的數字之說,只是大致相當於佛學所說的一個“小劫”,是說世界人類文明的形成到毀滅的一段過程。佛學只用“刀兵”“饑饉”“瘟疫”等人類社會的活動現象作說明。邵子卻以數字配合卦象作代表。至於循環之說,又與輪迴的道理,默相契合,頗堪玩味。

《皇極經世》中說的“元、會、運、世”是指什麼?

如上所述,地球上一個文明的時間週期為129600年,每隔1296年會有一次類似冰河時期的大災難,而《易經》中的“八卦”甚至更早的“河圖”“洛書”等概念都是來自於史前文明。真正的智慧文明發展到最後都是化繁為簡、返璞歸真,甚至可以說我們這屆文明發展到最後就是河圖、洛書、八卦之類的東西,一個符號可以代表很多東西,而目前這個階段的所謂工業革命和科技發展是以西方的哲學體系為基礎的,以馬克思的經濟學、達爾文的進化論、黑格爾的唯心辯證法、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為哲學基礎,而西方文明的發展是從簡到繁,所以現在的數理化公式越往上學越複雜,這樣的發展是有瓶頸的,而按照《皇極經世》現在是午會大過卦,等到了2104年地球將進入一個到2160年的鼎卦週期,而《皇極經世》源於《周易》是以中原地區為中心來推算地球命運,因此到時候華夏一族將迎來一個至少幾百年的鼎盛期,到時候引領世界發展不再是西方文化,而是多以華夏一族引領的東方文化。

《皇極經世》中說的“元、會、運、世”是指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