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說:“君子以虛受人”;“人道惡盈而好虛”

《周易》中說:“君子以虛受人”;“人道惡盈而好虛”

一個真正的君子他一定是一個時時處處都能將自己置於最“低位”,而對於有別人的置之不理或是不可理喻,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還是能夠保持以禮遇與其相待。這就是一個人的“謙虛”,或者是叫“謙遜”、“謙恭”吧。而與此相反的則是“嬌傲”、“無拘無束”等等的所有不好不良的行為吧。即所謂的自以為是或者是自滿自大,和自我炫耀等等吧。時時處處都要以居高臨下的姿勢和姿態去藐視和莫視並目空世間的一切、即是人們常說的什麼桀驁不馴啊、或是什麼放蕩不羈啊,或者是一個什麼非常有個性的人。請想有那個人願意和一個持有這種不好心態和不良行為的人相處呢?和這樣一個心態的人同樣去看待和對待別人的人和平相處呢?請想這樣一個趾高氣揚、又自以為是的人,隨到之處只會是指手畫腳、或是高談闊論的人,人們在背後一定會說:這個人肯定是一個缺少教養與涵養的人。那麼怎麼才能成為一個有修養、有涵養、又有道德意識的正仁君子呢?其實就是得要在平日裡的生活中,在時時處處都示虛心於人前,那麼只有時時處處都能做到,那才真的有可能受到和得到人們普遍的尊敬和敬佩,所以說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論是在任何時侯或是在處理任何事情上都不能和不要忘記了,自己一定要做到謙虛和謹慎。

《周易》中說:“君子以虛受人”;“人道惡盈而好虛”。《尚書.大禹謨》中說:“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從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興亡的史書《左傳》中我們看到也有很多類似的論證如:“卑讓為德之基”等等的至理名言。我們再在《詩經》中也能找到有如此雷同或很近似的話語如:“溫溫恭人,為德之基”等等等等吧。

我們再從老子的《道德經》中看:“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它的大概意思是說:“一個不固執己見的人,才能看的更明白;一個不自以為是的人,才能明辨是非;一個不自我誇耀的人,才能建功立業;不自大傲慢,才能更長久。”又曰:“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即是“要自知,但不要自我表現;要自愛,但卻不要妄自尊大。”其實這些話不都是在教導人們要曲己以尊於人,萬萬不可有自高自傲自滿的心。

再在《論語.學而》中也有云曰:“吾日三省吾身”之說,說這話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參。它的大概意思是說要經常做自我反省,反省自己曾經的過失。試想如果是一個自傲自滿之人,又怎麼可能會去試著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曾經在那個地方有什麼不好和不對之處呢?他還曾說過:“能力強的卻向能力弱的人請教,學識豐富的卻向學識匱乏的人請教;有學問的卻像沒有學問一樣,滿腹經綸的卻像是一無所有一樣,別人在冒犯自己的時候卻又好像是沒事一樣的從不計較。這樣的人,只有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叫(顏回)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漢末的思想家徐幹曾說過:“人的品德就如同一個器皿一樣,器皿空了那才能裝進去東西。”所以說一個真正的正仁君子應當永遠保持和時時保有一個時時處處都能虛心和恭敬的心與心態,不要自己以為自己是有如何的了得,和怎麼樣有著超過群人之才,而有凌駕於別人之上的心。那麼我們在平時日常的生活中,是不是應該在時時處處都能持有一個謙虛和謹慎的心呢?只有才能看到和想到別人也有許多許多的優點和長處;並且時時處處都在尋找和深挖著自己所有不好的心,才能在表像的現實中找到並抓住所出現所有的缺憾和不足。那麼才能去掉它,只有這樣的一個人,別人才會才有可能和真的願意去幫助你、和去教導你。

漢代著名的儒者劉向,他在編輯的《說苑》一書中,記載了孔子由觀周廟中看到的一種空時傾斜,注入一半水時持平,而灌入滿水時就傾覆的器皿(欹皿),從中而得到並悟出了“惡有滿而不覆者”的啟發故事。並且藉著子路之問,從而又進一步引申引發了關於孔子的“持滿之道”和每當在“挹而損之”和如何才能“損之”的循循善誘的一番論證的明辯議論。即所謂的“挹而損之”,就是從灌滿了水的器皿中再舀出一些來,使它不至於傾覆。

唐時的魏徵曾有過這樣一段話:“古人云沒有人不肯是善始的,但卻很少有人能夠善終的。” 記得曾經認識的一位有一定道德修養的大哥哥,就曾經引用過孔子說過的話來說:其損人之道的實施和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實踐內容,只不過是要在現實的生活中,或者是在平日裡的時時或者是在處處都能和都要有“高而能下,滿而能虛,富而能儉,貴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暗”。其實真正能做到這些,那就可以叫作是“損而不極”,即保持了一定的空虛,而又不是滿到了極度。當年的孔子就曾經十分肯定地說:“能行此道者,唯至德者及之也。”其實就是說明要在時時更要在處處都能保持和保有嚴格要求自己的心,並且都要能做到那才能才算是一個真正得到得道之人 。

《易經》中也說:“以矇昧來修養貞正之德,用藏智於內的辦法來治理民眾此乃上上之策。” 我們再從名言警句中看呢:從某種意義上講:解讀的人生,即是對人性理性認知的再認知。如果能夠潛心而形能上者,此皆謂之得“道”也;專形而能下者,謂此者能多為之則“器”也。我們再追蹤這位歷史老人的痕跡,再尋著這位有思想有道德理念者的心路與思緒去思去想,那才能和才會從中真正的體會和理解到什麼才叫哲人如山,什麼又叫哲理似海;如果我們能在時常的生活中保持和持有謙虛謹慎的心態,再與其再去交流和再去對話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才會和才能理解它的真諦到底是什麼呢?才能真的理解和明白的知道什麼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如果說一個生命真正能夠領悟和體悟到並能做到此道此理的話,那麼將來的這個人的將來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人他要變得有怎樣的心胸和心量才能真正的是及地得呢?唉,相比之下真的是深感慚愧呀!看了這麼多年的好書,而現今現在自己的心胸、心量,它怎麼就不能在時時處處都做到並做的更好呢?其實在過去的一些個老人和一些個人修養有道的人都曾說過這樣的話:一個文化層次高的人又有了一些修養道德的人,怎麼能和平常之人同樣去對待和看待同一件事情呢?慚愧的是小曾經有的所有不好的心,時至今日還是有很多很多,只是現在比之以前是要少了許多和淡了許多許多,但我相信的一句歌詞是:“明天會更好!”其實所有能夠體現來的不好的心,它也是人人都有和可能有的,因為它是人性共性的最弱處嗎;不光是小有,就連博學博才的好多博友們也都可能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說白了就包括所有的所謂自認為如何高級生命的人吧,只是或多或少的肯定都會有一些的,也許只是沒有受到外在環境的觸發而已,可能就不是那麼太明顯或是不太顯眼罷了,因為它是所有人性共性的弱點和弱性嗎?就跟一個人的惰性一樣!雖然它是那麼的不好;畢竟是跟隨著我們好多年了嗎,還得好好的善待讓它們都回到它們原來生育生養的地方吧,因此何必又要發狠和發恨它們呢?因為萬事萬物都是多年的慢慢積累添加的過程。所以用鄧麗君唱的一句歌詞送給它們吧:“讓它淡淡的來,讓它好好的去。”那就是善始與善終,何必是懷著刻骨的仇恨仇視?最多和最大的表現就是我肯定不會再要了唄。何必還那麼激進呢?!其實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什麼才是一個真正君子的風度和他所能擁有的博大而又了得的胸懷、胸襟和胸量呢?這些也只有有著博大胸懷(虛懷若谷)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好和做到。(容天、容地、容世間的萬事與萬物)您說是不是呢?

說到這裡也許會有很多博友們會有些異議:“如果這樣做的話是不是也太虛偽了?請博友們再想一想,有那個人會願意同一個說什麼什麼他都行,沒有什麼他是不知道的;處處都體現著是唯我獨尊的這麼一個人,又有誰會願意去親近或去靠近他呢?又會有那一個人會很煩或並不願意和那些個雖然謙虛,但做事時卻是很謹慎,從來是不驕不躁的人來往呢,還會有很煩他們更近於自己的嗎?也可能有,但是這樣的人可能確實也是太少太少的了”其實這篇作文花費了小很多的時間;但它都是利用了人們都在午休之時或是休息的時候一氣而呵成的。因為這段時間是人的主意識最容易放鬆,最容易頭腦鬆懈,而且是最容易不清晰或明辯的時間吧,而且是最容易主意識處於模模糊糊狀態的時候。而當初只是想到了要節省時間的正面了;然而卻忽略了負面的效應產生的結果。那麼現在的這個一氣的呵成,是不是都在強化和鍛鍊它更增加和更增強呢,那麼自己頭腦中的好意識的存在的越多;那麼這時的強化完成,是不是就會在此時使那些個不好的意識越來越少越來越淡越來越弱了呢;那麼這時這些個好的是不是會越來越多了呢?那麼越來的越多,越來的越多是不是就能就會抑制住很多個不好的意識呢,不就不讓它再在現實生活中有存活和存在的機侓了呢,那麼那個人的頭腦裡是不是就像是一個器皿儲存著的都是好的意識了呢,它是不是就會是更多更大和更強了呢,那麼隨時隨地是不是都是有非常清醒和明細的思想意識呢?再學習先人那樣把不好的都像舀水一樣再舀出來,那麼是不是還能再裝好的呢?時間長了剩下的是不是就都是好的呢?(因為幾次的失誤和失策大都可能是在這個最容易鬆懈最容易模糊的時候吧,當初只是想到會節省很多很多的好時間,然而卻忽略了,這時是最容易出現不經意之時,那個失誤與失策的機侓可能就大了許多)說到這也許有博友們會說:所有的說詞都是為自己開脫找說詞而已。

其實確實是這樣的,無論現在說的是多少吧,它也都只不過是過去了的事,其實更痛惜的是失去了的時間,那個錢財失去它可能還能再來和再有;而那個時間的失去了,那它可是永遠都不可能再回和再有的。而現在最大的收穫是暴露了它,使所有不好的心都袒露在外,因為不是也還有許多獲得的經驗和深刻的教訓嗎,所以才總結出了這些個人失與得的思想理論的獲得吧。在今日晨練時把那個啞鈴的重量也加了六公斤,得給自己加加碼了,因為過去的那個標準它已經不能適應隨時隨來的多樣變化了,再得把原來心性的容器換個更大的,使它能夠適應任何考驗,然後再就是慢慢的把所有暴露出的不好的心去掉它,不是還有這些個獲得和獲知的理論基礎做墊底嗎,那麼剩下的就是如何才能使它實施在現實的生活中,如何才能使它得到更加深和更加強呢,並能使它成為實踐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行動呢?那也只能在後來的日常生活中時時都提醒和警醒自己,努力爭取做到更好吧!其實那些個所有的不好,現在也許只是很淡很弱的了,或是很少很小了;但是如果環境再有一個適合的條件,再給它以觸發還是有可能的,其實所以說一個人一時的沒有,也可能只是暫時是沒有罷了,因為它並沒有更紮實更厚實的基礎做保證啊,所以為了能更清醒和更清晰,或者是在時時處處都能夠得到提示或是提醒吧,所以小還是謹以此篇作文作為來自律自勉的警言和警句吧。此後更應向先賢們或者是智者的博友們看齊!如果還有感興趣的好博友也有此心願的話,那咱們就約好了同心同路齊步去同行並同走吧,相信您一定會願意堅持再走下去的,因為這些不都是要我們做一個好人和做更好的人嗎,難道這個理由還不夠充分的嗎,難道這些還不能是再繼續和再堅持的理由嗎?謝謝您的理解!更謝謝您能夠的堅持的不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