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知世界的深邃,却依然保持欢喜

一些有觉知的人,已经开始焦灼地摸索光明的道路;而一些沉沦之人,仍在逃避或者挣扎。

最为可怕的是,有一些人依然固执地认为黑暗就是世界的本质,而从未想到要把心灵的黑幕掀起,看看窗外的美丽世界。

人在世间生活,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能找到一种自我认可的生活方式。能够安心于自己的生活状态,这是最美好的一件事情。

王尔德写过这样一句话:“不论什么地方,只要你爱它,它便是你的世界。”然而,人们要觉知到、找到这种自我认可的生活方式往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们深知世界的深邃,却依然保持欢喜

人们常感叹,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家庭的不幸福,事业的不顺利,伴侣的不和睦,身体的不健康⋯⋯

看上去,乱自外作,实际上,乱由心生。一切问题都必须从自己的心灵出发,以智慧去观照、解读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多少公子王孙,少年时车马轻裘,突然有一天,家中树倒猢狲散,需经历多少苦痛方能自立成材。而这些家道中落的公子王孙中,又有多少能够重新振拔于世,用坚毅与智慧再度面对这个纷乱的世界呢?

是世界出了问题吗?不,这些变化都不过是无常的显现而已,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留心罢了,如果自己面对无常时心得到修证和升华,何须困扰,何须逃避。

我们深知世界的深邃,却依然保持欢喜

众缘性空,说的是佛教缘起性空的根本思想,指世间万有迁流不居、生住异灭、成住坏空,都没有恒定的自性,即其性为“空”。

唯识,就是唯心,一切事物都由心始,而后被认识,众缘性空的道理本身也是通过心识来得以呈现。

众生通过心识的力量,证得般若实相,而不再沉溺于表象世界之中浮沉周旋。从这句话中,人可以对世界、对自身进行最深刻的反思,从局限中解脱出来,找到一条最为开阔的人生大道。

人们之所以有时会感到活得很痛苦、很纠结,是因为自身的心识不明了,心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之中,犹如无光的暗夜里,人在绝望之中茫然行走、漫无目的。

我们深知世界的深邃,却依然保持欢喜

常有人问我何谓众缘和合?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今天参加一场活动,而一场活动需要有场地、老师、学员、主持人、赞助商等,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这些条件的综合,构成了今天的这场活动,这在佛学中就叫作众缘和合。世上的一切事物,莫不是如此形成的,都是由诸多因缘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寺院能走到今天也是众缘和合的结果,来到香海禅寺,就是结下了一份缘,每一个人、每一片瓦、每一棵树,都是寺院的一份缘。

想要身体健康,也需要众缘的促和:健康的饮食、健康的作息、健康的心态、健康的基因等都是健康形成的缘。

修行,能够将佛学的智慧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学习、工作、家庭、人际,都能用佛陀圆融的智慧来省觉自己,使生活符合于天地大道,既达成此生的辉煌,又寻得最究竟解脱之路。

我们深知世界的深邃,却依然保持欢喜

但是不管人生怎样辉煌,最终共同的结局是什么呢?——永远地睡过去。很多人甚至连睡过去都是最奢侈的享受,不是吗?

现在有一些所谓的孝子贤孙,为了彰显孝悌之道,拼命地拖住长辈的生命,哪怕床上的病人再痛苦,也要全力奋争到最后一刻。大家知道吗?一个人如果身上插着五六根管子,其实就像用刀子时时在剐他身上的皮肉一般,实在是非常痛苦。

一旦自然的生命走向尽头,就是因缘已然离散,此时尽管痛苦,尽管悲伤,还是要尊重生命随流而去的事实,而不要做过多人为的挽留,那种过度的挽留既造成病者的痛苦,也造成家人的悲伤。

人生的道路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得尊重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则,这个规则佛家指的就是众缘和合。

人活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有的时候需要众缘和合,与更多的人共处。不仅要和相同磁场的人共处,更要和磁场不同的人和谐共存。这样,世界才能够花花相应、叶叶相当,在爱与慈悲中人人都能够得到滋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