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距離賽鴿比賽的減少,是時代的變遷還是~

長距離賽鴿比賽的減少,是時代的變遷還是~

一般來講現在正規比賽的賽程是二三百公里,在賽鴿界不算長距離。我記得有那麼兩隻鴿子:“巴蜀鴿王”和“巴蜀鴿後”。這兩隻鴿子之所以被我熟記,不是因為它們取得了多少次冠軍,而是因為他們都有過超長距離的比賽史,“巴蜀鴿王”飛翔了2500公里,“巴蜀鴿後”飛翔了3000公里。這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現在長距離賽鴿比賽的減少,不知是時代的變遷還是其他一些原因所致?

長距離賽鴿比賽的減少,是時代的變遷還是~

關於長距離賽鴿比賽的減少,我想到了幾點原因:

第一,長距離比賽不刺激。

的確,短距離多刺激,你花1萬塊買10個環,早上放飛下午就知道有沒有進獎,有沒有贏錢。然後根據結果,立刻可以調整,有些心急的鴿友甚至會當場摔鴿子。長距離就不行了,當天肯定是看不到鴿子,幾天十幾天,那是常態,有的長距離賽事的鴿子,一個月後才回來。等待的過程如此漫長,又是如此焦急,多難受啊,還不刺激。慢慢的,玩的人就少了。

長距離賽鴿比賽的減少,是時代的變遷還是~

第二,飛那麼遠容易丟。

就像人一樣,走得越遠,走丟的概率越大。鴿子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和鴿子好不好沒關係。而丟鴿子,無論是對養鴿人,還是舉辦比賽的公棚、協會、俱樂部來說,都不是好事。尤其是養鴿人,費盡心血訓養的鴿子,最後丟了,經濟損失是一回事,心痛才是最主要的。所以,大家覺得還是近一點好,比如700公里就比1000公里好,而飛500公里,當然又比700公里好。

第三,飛得快的才是好鴿子。

這點就有意思了。也就是說,長距離賽事,之所以玩的人越來越少,是因為很多鴿友覺得,賽鴿競翔,比拼的就是速度,飛得快,那就是好鴿子,你別管人家這一次飛了多遠。而那些飛了幾千公里的,的確很感人,不死必歸啊。但是,太慢了,平均速度和拖拉機差不多,那也叫賽鴿?

長距離賽鴿比賽的減少,是時代的變遷還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