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吓唬你,这些情况如果不注意纪委就会盯上你!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清河郡太守苏琼为官清明,廉洁自守,从未受赠。一次,有人摘了两只新鲜的瓜送给苏琼。苏琼碍于对方年长把瓜留下,但原封不动悬于郡府厅堂大梁上,以作警示。郡民听说苏琼收瓜,便争相进献新果,但到郡府看见瓜悬于梁上,便相顾而去。

不是吓唬你,这些情况如果不注意纪委就会盯上你!

苏琼说:“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意思是,世界上哪有开始乐意做而后来禁止的?只要吃到一点甜头,各种诱惑便会源源不断袭来;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再想关上就难上加难了。拒绝诱惑的最好办法就是防微杜渐,从预防“微腐败”做起。

心理学上有个观点——净绝易于节制。意思是坚决不做要比控制做的次数容易。贿道一开,辗转滋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千万不要小瞧“微腐败”,许多腐败分子就是从最初收点小红包、接受小宴请、承办小私事、谋取小利益开始,逐渐走上不归路的。

近期,军委纪委总结梳理了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清单。看着清单罗列的这些“小事”,的确给人以警醒。

不是吓唬你,这些情况如果不注意纪委就会盯上你!

相对于“远在天边”的“大老虎”,基层官兵对“近在眼前”的“小苍蝇”感触更深、更加深恶痛绝。许多“微腐败”看似不是什么“大事”,但损害的是基层官兵的切身利益,带给官兵的往往是“切肤之痛”,严重消解军心士气。

现实生活中,有少部分人仍对此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单纯以数量多少来衡量腐败,认为少拿点、少收点、少吃点、打打擦边球没人在意,“小”不伤廉。

不是吓唬你,这些情况如果不注意纪委就会盯上你!

这种认识其实是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大吃大喝,无不从小吃小喝开始;大奸大盗,无不自小偷小摸发端。一些贪腐落马的“老虎”,也无不是从小贪发展为大蠹的。“腐败”不是程度的问题,它体现着原则和态度。

另一种错误认识,是认为私人交往“微”不足道,礼尚往来人之常情。惩治腐败没必要盯着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上纲上线。

这种认识其实是公私混淆。在大多数贪腐案例中,当事人正是打着“感情”的幌子干腐败的事情,公私不分时间久了积“劳”成“疾”,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滑向深渊。

不是吓唬你,这些情况如果不注意纪委就会盯上你!

前些天,《解放军报》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某部八营三连四级军士长和一些新战士玩手游,新战士们为了拉上他闯关,给他赠送了一些游戏装备;后来这名四级军士长听说游戏装备是要花钱买的,有的一件就要几百元,于是便不动声色地将游戏装备送还给新战士,总算放下心头一块石头。

还有一种不正确认识,就是狭义理解“微腐败”是基层的事。

这种认识实际上是一种“误会”。军委纪委总结梳理的问题清单中,前27条就专门点出了党委、纪委和领导机关的倾向性问题。“微腐败”不是级别问题,高级领导和机关干部如不注意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美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在《我的美国之路》一书中,披露了这样一件事。

不是吓唬你,这些情况如果不注意纪委就会盯上你!

诺曼·施瓦茨科普夫是美军著名将领,曾在海湾战争中组织实施“沙漠风暴”行动,表现出较高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但他没有得到提升,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飞机上的一次糟糕表现。

书中描述:在飞往沙特首都历时15小时的航班上,乘客们排队上洗手间,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看见一位少校替施瓦茨科普夫排队,快到时喊一声:“将军!”施瓦茨科普夫才大腹便便地站起来,插到队伍里面。不止如此,切尼在飞机上还注意到,一名上校双膝跪在施瓦茨科普夫面前,帮他整理制服。

施瓦茨科普夫的这些行为与“微腐败”有关。尽管他指挥的海湾战争打出了成绩,打完却很快退役,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不是吓唬你,这些情况如果不注意纪委就会盯上你!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风反腐,涓流莫轻。只有高度重视“微腐败”,防腐止贪从“小”抓起,才能避免出大问题、大祸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