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運動,造就十年政權,卻因這場戰爭,國破人亡

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運動,造就十年政權,卻因這場戰爭,國破人亡

1850年末,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爆發了一次規模空前的農民戰爭,旨在反抗滿清的統治。這次以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在短短几年時間,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太平天國。但僅僅十年時間,一場安慶保衛戰的失敗,導致了農民政權的最終失敗,國破人亡。

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運動,造就十年政權,卻因這場戰爭,國破人亡

安慶是太平天國首都天京的最後一道門戶,安慶失守也就意味著天國最後的屏障被打開。1860年時,清軍已經將安慶圍堵起來,並在城外崛起了深2丈,寬3-5丈的戰壕,準備以逸待勞,斷絕城內與外界來往,而天京的生活必需品從陸路必須經過安徽才能補給。洪秀全等領導人也心知肚明,解救安慶才是保住天國的必然選擇。因此,他們制定了一場圍魏救趙的戰略。就是以陳玉成、李秀成為主力,帶領一眾人馬進攻武漢。為了保險起見,天國另派侍王李世賢,鋪王楊浦情,定南主將黃文金對贛南進行騷擾以此來牽制湘軍回救。

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運動,造就十年政權,卻因這場戰爭,國破人亡

可再好的戰略,也難免人心的不齊。派去攻擊武漢的天國領導人忠王李秀成,卻對於此次任務不緊不慢,殺到武漢竟然比計劃整整遲了2個月之久。這使得英王陳玉成不得不改變策略,轉而回去解救安慶。一步錯,全部計劃都亂了,天王只能糾集各王全力向安徽進軍,畢竟安徽是首都天京的物資通道。這個問題不解決,全都得餓死。可數場戰役下來,義軍是敗多勝少,損失慘重!

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運動,造就十年政權,卻因這場戰爭,國破人亡

九月初,安慶城在清軍長時間的圍堵下,已經彈盡糧絕,城內也是人心惶惶。不少義軍都產生了放棄抵抗的想法,而這時的大將程學啟再也等不住了,他決定反投清軍,於是炸開了安慶北門。也由此,堅守那麼長時間的安慶城終於破了。據說清軍進城後,城內的士兵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因為他們已經數日未進口糧,完全沒了力氣。安慶一破,天京沒過多久就淪陷了,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持續了十多年也因此毀於一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