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填报高考志愿请避开这3个“雷区”

兴趣是填志愿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尤其是一些考生的兴趣不成熟时,如果以一时兴趣作为填报标准也会不妥当。因此,首先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兴趣,看看这种兴趣有无发展潜力,能否帮助自己深造或就业发展,要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决定自己的选择。

2018年高考:填报高考志愿请避开这3个“雷区”

一些家长和考生填写志愿,会把将来求职是否方便看得很重要,这往往是那些很有把握上线被录取的考生。专家认为,不考虑就业因素报考大学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把就业因素看得过重,而忽略个人的发展兴趣,就将得不偿失。同时很多专业的冷热都是相对变化的,有可能今年就业很吃香的专业,四年以后却是乏人问津,而且孩子的性格也未必适合某些热门职业。因此,在充分考虑就业前景时,也要综合个人兴趣和发展潜力等因素。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一些学生报考时总抱着非名牌大学不去的想法。专家指出,名校的确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和光彩,而和自我兴趣的专业相去甚远,可能获得的是暂时的“面子”,得到的可能是终生悔恨。因此在考虑选择名牌大学的同时,不要忽视专业的选择。

同时报考时也不能为求热门专业而忽视学校因素,例如同样的计算机专业就会因学校不同而专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不同。因此学校和专业对考生来说都很重要,应该全面衡量。

填报高考志愿非常重要

填报各批第一志愿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依据基本类别,范围内要“稳”,范围外要“冷”。就是说,如果估计自己最大可能在第二批院校录取,那最好在第二批院校内选招生数多的,估计自己的考分高出其近几年录取平均分数的院校为第一志愿。如果估计的考分在其平均分附近,被该院校(或该批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应该在该校中选其“冷”的专业,或者在该批院校中选冷的院校。二是选报第一志愿时,不要过高、过专、过热、过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保最后的录取。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一个问题

很多家长和考生一般是把保证被所填报的学校录取作为第一目标,他们最大的担心就是能否升学,因此在填志愿上不愿冒不必要的风险。专家认为,这种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保证能够被录取的情况下,仍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和专业优势能否通过所填志愿的专业得到更大发展,否则盲目为求录取而选择冷门专业,即使录取了仍可能后悔。

填报高考志愿请避开这3个“雷区”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需要仔细敲定,全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探讨、琢磨,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可以操之过急的事情。七分成绩三分志愿,所以,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需要全家力群策群力,并充分了解清楚每一个平行志愿所填报的大学和专业,才可以进行填报。那么,在填报志愿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雷区”千万不能踩到呢?如此才能保障志愿填报的有效呢?

第一个“雷区”:没有研究透平行志愿,遭遇退档。

对于平行志愿,一定要吃透!不论你的平行志愿都报了哪几所高校,最终,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而这次投档,是经过系统检索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当你填报了A大学、B大学、C大学、D大学之后,系统会按顺序,从第一个大学开始,结合你的高考分数,看你是否符合这所大学的条件,如果条件符合,就进行投档。如果条件不符合,那么即开始检索第二所大学,依此类推,最后,完成投档。如果出现几所大学都不符合条件的话,就会被退档!而退档之后,高考生就等于失去了机会,再也无法去投别的大学了。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提示,填报志愿,第一志愿优先选择,即使你的分数也符合后面的大学,但根据优先原则,只会投档给第一志愿。因此,第一志愿,最好比其它志愿报的“高”一些,别太低了。

第二个“雷区”:没有拉开梯度,平行志愿之间无高低之分。

平行志愿,一定要有梯度,最好是从高到低,高志愿是抱着冲一冲的想法,低志愿,当然就是抱着稳一稳的想法。填报的几所大学,最好有一定的层次区别,不要太接近,尤其是最后一所大学,更要慎重!最后这所大学,等于是高考生的防线,为了防止退档,这所大学,就填一所最“稳妥”最“保险”的大学,也就是说,最后这个大学,最好填报一所你十拿九稳可以进去的大学。第一志愿,你尽可以去冲击,但最后一个志愿,只能是保!

第三个“雷区”:只选热门,不了解专业实质。

热门专业,在四年大学生活之后,还能不能继续热?因此,填报高考志愿,可不能都选热门的专业,也可以从冷门专业里选上一两个,万一这些冷门,在四年之后变热了呢?另外,填报的大学选好了之后,就是选择专业了,这可不能马虎,有一些同学,光是一听专业的名称很是“高大上”,马上头脑一热就填报了。这样的同学,最容易在进入大学之后后悔,想转专业又苦于没有门路。大学专业,是分很多种的,即使理科和工科,也有着千差万别,因此,填报之时,对所报专业的内涵、领域、发展前景、学习内容、就业方向等,一定得全方位彻底熟悉、了解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