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发烧让捂汗,西方人发烧让冰敷,方式截然相反,哪个是对的?

士耽

发热到底是捂汗还是应该冰敷,处理方式截然相反,到底哪一个是对的?我们应该哪找哪一个处理?这是很多普通大众心里的疑惑,的确,这是我们传统观念和现代医学的不同之处。今天张大夫来说一说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到您。

首先,我表明态度,发热后采用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必要的,比如说凉水擦浴、酒精擦浴甚至冰敷。有效的散热,有利于机体体温的降低,有助于保护中枢神经不被高热损伤。这是现代科学和医学的正确认识观点,请大家谨记,千万不要过度的捂着。我记得去年就有报道,说是山东一个孕妇因为捂着导致严重中暑死亡,看到这样的事件实在是令人唏嘘。

那么,是不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说法--发热后捂汗就完全错误呢?当然,发热后有效散热很重要,但是我国传统医学常常提起的捂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患者把汗发出来,因为出汗会带走身体的热量,有助于降温。传统医学还认为汗出是热退的前兆,所以建议捂汗。出发点也是为了散热,只要患者不要一味的捂汗,导致体温不能有效消散就可以了。

最后,希望大家掌握正确的健康观念,有病正规就医,别做哪些愚昧无知的决定。


张之瀛大夫

正常人体体温介于36~37摄氏度之间,这是人类千万年进化过程中经过无数试错后得出的“最优方案”。

人体是血肉之躯,重要器官如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都是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如果任由体温升高,发烧了不去让人体散热降低体温,反而去捂热,那么体温很快就飙到40以上。其后果就好比一个鸡蛋加温到40度、50度,蛋白质凝固,鸡蛋都快熟了,还能孵出小鸡吗?人体器官中的蛋白质、代谢酶在过高温度下就会热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如果大脑和肾脏都被加热快要“熟”了,那这个人神仙也救不活了。

所以如果高烧不及时退烧后果很严重。因中暑而死亡的新闻大家都听过不少了,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呢?重度中暑时体温过高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说通俗点,就是人都快被烤熟了,能不严重吗?

在医学上,因发烧导致的死亡病例并不鲜见。前不久,一个孕妇在夏天坐月子时捂被子避风,结果重度中暑救不活了。

在儿科,也有很多发烧时不去散热反而去捂热而造成的“捂热综合征”病例。

所以如果感冒发烧,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医嘱处理,不能一味想当然“捂热”。医学问题没有中国和外国之分,只有科学与不科学、对与错之分。


悬壶小儿科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捂热退烧?使不得啊……

许多人声称自己「捂了一身汗」就退烧,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一身汗是退烧阶段身体自发散热的结果,你捂或不捂,汗都会出来。

发烧,医学上叫「发热」,人体发热的过程实际上是免疫系统和病原体战斗的过程:

  • 体温升高能增强免疫系统战斗力,让身体更好地对抗疾病;


  • 不过,维持高体温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一旦免疫系统获得初步胜利,疲倦的身体开始迅速降温;

  • 体温回归正常时,身体产热减少,散热大幅增加,人就会表现为面色潮红和浑身出汗,此时我们就会觉得舒服了很多。

总之,发热是一种身体对抗疾病的正常反应,大部分时候有积极的作用,用不着想尽办法「扼杀」它。

成人发热时,如果体温在 39°C 以下,发热时间不是很长,尚能忍受,那么经过一般的处理有可能就退烧了。

如果发热严重干扰了你的生活和工作,或持续时间过长,那就必须去看医生啦。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发烧时靠捂汗就能退烧吗?


人体正常体温(腋温)为36-37摄氏度,健康人的机体可以自动调节体温,使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致热源(细菌、病毒等)的作用下,体温调定点上移,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为发热,即发烧。

最常见发热的原因是感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后,机体为了保护自己,启动免疫系统来消灭侵略者,因为一定程度的发热能帮助人体消灭入侵的细菌病毒,加强防御力,所以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一些物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让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将体温上升至体温调定点后维持比较高的体温,从而导致发烧。

当免疫系统获得胜利,驱除入侵者,消耗了太多能量的身体开始迅速降温,这时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机体散热大于产热,在体温下降至正常期间,我们身体会出大量的汗,带走大量热量。

但是有时免疫系统与细菌病毒的战争持续太久,过于持久的发热敌我不分,会伤害我们重要的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长期的高温使心跳呼吸加快,机体代谢增加,再加上高烧使我们食欲不振,导致人体能量大量消耗而补给不足;6个月-6岁的小孩子还有可能出现高热惊厥。

那发烧时到底应该怎么做?冷敷or捂汗?

对于发烧,这世界上没有最完美无缺的通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本来发烧就已经很难受了,用冰块冷敷可能会让我们更难受。冷敷使皮肤血管收缩,反而还不利于散热。

从发热机制来说,冷敷降温是南辕北辙,就算一时强行将体温降低至正常范围,可是体温调定点没有下降,只会会引起机体更严重的产热。

可是对于持久的高温患者,过高的体温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头部冷敷降温有助于保护大脑。

而用被子捂汗有用吗?

在体温持续高温时,我们会觉得你再盖一层被子不闷不难受吗?

在体温上升至调节点时,机体减少散热,是捂不出汗的。而出汗时,机体散热增加,用被子捂着则不利于散热。特别是对于一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捂久了可能会导致捂热综合征,轻者脱水,重则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当体温未上升至体温调节点时,我们会有手脚冰凉,寒战不止的时候,适当盖被子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体温,缓解不适。但达到体温调定点,持续高温时就不用再捂热了。

而且发烧不用立刻退烧。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指南指出,如果孩子没有明显不适,健康孩子39℃以下不用退烧,超过39℃孩子明显不适才需要退烧。而中国指南认为超过38.5℃才需要退烧。


本文由科普中国出品;北大医学科普团队制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监制。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中国科普博览

发热这一不良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其实际上也是机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一旦发现发烧的情况,很多人此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退烧,有些人会通过冷敷来达到退烧的目的,而有些人则建议捂汗处理,不难发现,这两种退烧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究竟大家应当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来退烧好呢?

事实上,捂汗的操作并不能达到退烧的目的,相反,过度捂汗不但不利于机体的散热,反而还会使机体的体温在短时间内升高。一般认为,当机体的体温未上升至体温调节点时,此时适当通过盖被子的方式,来提升机体的体温,缓解不适的情况发生,但是对于达持续高温的患者而言,此时则不能再进行捂热的操作,以免影响散热导致体温更高。

冰敷作为一种物理的降温疗法,持续的高温可能会损伤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此时对头部进行冷敷的操作,不仅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还有助于保护大脑。在进行冰敷的时候,大家要切记不要冷敷肚子,并且注意把握好冰敷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是较为适宜的。

从事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着丰富的经验。


医联媒体

记得每次我发烧,爸妈总说让我喝点儿姜水然后躲到被窝里捂汗。大多数的时候好用,但有时候也不能退烧。

一般小孩发烧,我们就说要进行物理降温,也就是用酒精或者温水给她擦身体,因为我还没有孩子,所以我也不知道好不好用。但小时候隐约记得我爸给我用过一次,就是用酒精和温水,给我擦胳膊,头,手掌心等等,一定是用温水,要是凉水太凉会受不了的。

但无论是哪儿中,我觉得都不是最好的方法。

发烧其实是一种身体内细胞对抗不好细胞的打仗过程,一般人建议先自愈,不行再干预。

最佳的方法

  • 首先要确认发烧的原因。

是着凉引起的发烧,还是病毒引起的。如果是着凉引起的,喝热姜汤发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将寒气逼出去,捂汗就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及时补充的水和维生素C。因为出汗会损失身体内大量水分,很多营养物质也会随汗液排出,所以要及时补充,这也是出完汗人就发虚,没有力气的原因。

  • 其次看一下烧的温度。

如果在38°之内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但如果烧到39°甚至更高就必须吃退烧药或者看医生遵医嘱。否则引起其他器官的炎症就会更麻烦。

  • 最后,如果发烧持续不降温,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烧,通过吃药、物理降温仍然不好用,而且连续2天以上,建议及时就医,避免是因为其他原因或者病毒造成的发热,或者发热炎症转移到其他器官引起其他器官的炎症。

不论哪儿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发烧温度和时间,不行就赶紧就医!


国家公共二级营养师

王兴国特训班5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您好,我是ICU医生,每天在床边观察患者,所以,捂汗和冷敷,在病房里都有,怎么做,得分情况。

一般来说清醒的病人,有一部分在发烧前会有畏寒寒颤,这个时候,体温还没有升高,但是一定会升高,我们可不可以为了不让体温升高,而给冰敷?

显然不会,也不能,你自己在寒颤时,报个冰块试试,这个体验是很不好的。

寒颤就是骨骼肌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达到提高体温的作用,我们这个时候应该给予帮助,缓解寒冷,比如加盖棉被,喝热水,给暖水袋等。

后面体温升高到39度以后,间断监测体温,如果体温不退,就会考虑物理降温,比如使用冷敷或退烧药,一般在冷敷或用退烧药后,体温会逐渐下降,在体温下降的过程中,怎么体温下降最快呢?

出汗!

这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个调节机制,大量的汗液蒸发散发体表的热量,从而来降低身体的温度。

虽然发烧,却没有汗,那就是在发烧的过程中,身体隐形失水过多,血容量不足,怎么办?

多喝温水,同时用温水反复擦拭身体,帮助散热降温。

所以,捂汗和冰敷,其实是在发热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的处理方法,并不矛盾,也没有优劣之分。

你很冷,靠寒颤升温,我却给你一个冰块,你什么体验?

你体温已经39℃了,满脸通红,热量无法散发,我却给你几床厚棉被,是不是热的透不过气?

因为感染,没有寒颤,直接发热的患者,捂汗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因为感染,并发热,说明感染不轻,此时体内正在发生激烈的斗争,那就是免疫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全身炎症反应,如果炎症反应紊乱,极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而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本身血容量不够,如果再大量出汗,进一步减少有效血容量,进一步加重感染性休克。最终末梢循环紊乱,进入休克中晚期,生命垂危。

举个简单的例子:8层的楼房,楼顶没有水箱,水靠压力送到各个楼层,每层楼同时打开1个水龙头,8楼的水压如何?所有楼层同时打开家里的两个水龙头,8楼的水压如何?不仅供水压力不够,连冲厕所垃圾的水压也不够,那么新鲜供水不够,垃圾却排不出去。

本来压力就不够,出水的地方还增多了,压力就更低了,放在人体,直观体现就是低血容量导致血压下降,末梢代谢废物不能排除,最后乳酸堆积!

所以,捂汗,对于感染性发热的患者来说,其实很危险,感染性休克,同时还低血压,大脑缺血缺氧,很容易就昏迷了。

因为流感,发热,大量饮水,会加重病情

继续颠覆大部分人的认知,流感,发热,加重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不可以多喝水?

不可以!

为什么呢?

流感极易发生病毒性肺炎,继而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ARDS病人,如果血容量过多,会加重肺水肿——干净的肺泡被水淹没,也就没有空间来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了,那就会发生严重的呼吸衰竭。

关于捂汗,冰敷,说了这么多,你凌乱了吗?

留言吧,欢迎讨论


重症医生康骏朋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有详细的解释,请看:

关于中国人喝热水,外国人喝凉水,一直争论不休,一个儿科主任和一个中医博士,在网上吵的不亦乐乎!

你们的学是怎么上的,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愣是把一个物理问题搞得像医学一样的门派之争,纯粹是没事找事儿!

听一听连中学生都知道的道理吧!


01



喝热水和喝凉水本质就是一个能量的问题。



中国人的饮食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能量少于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热水就是快速补充能量的一种很好方式。所以中国人大多吃热的东西,热水、热饭、热菜等等。有利于能量及时的补充。

老外因为牛肉:奶酪、蛋糕等高热量的东西,不需要外在的能量补充,甚至能量超标,所以喝凉水,用身体加热后,排出体外,本质是减少能量。如果还是不行,就要大量的运动来消耗能量。


02

不同的能量获取存储方式导致喝热冷水



中国人是一个农耕民族,稳定的居住和种植,老外祖先最早是游牧民族,到处游走,不同的生活方式,导致喝水的不同。

中国人可以有规律时间和地点持续不断的获取热水,可以喝茶,喝热水。

老外的祖先到处游走,除非停下来住宿,否则没有时间来保持热水的供应。



时间久了,就养成习惯了!


03
能量分配的不均衡,导致饮食结构不同。



中国人自古就人口众多,吃饭一直就是个问题,选择谷物蔬菜,那是因为食物链传递中,能量损失最少,能养活更多的人。

这也是中国能用有限的土地养活这么多的人一个原因。

但现在人们的饮食中肉类增加很多,所以必须进口粮食大豆肉类了!

老外地广人稀,有大量的土地饲养肉牲畜,所以不用考虑这些。

这有回到第一点,能量进入体内的多少,导致喝冷热水了!


04
活动范围的程度不同,导致对环境影响和污染的不同,热水是为了消毒卫生。



中国人在一个地方大量的繁衍,必然导致环境的不同程度的污染,间接导致水源中的细菌等增加,加热到滚开,可以杀死病菌,有利于健康。

老外人口压力下,出门就是森林,水源等保护几乎没压力,卫生条件会好一些。

所以由于卫生条件的不同,导致需要不同的能量来处理病菌,喝热水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这一点,在中餐和西餐的厨房就有很大的区别。西餐厨房必须非常干净,否则生冷的东西特别容易污染,导致食物卫生问题。中餐厨房因为油烟的问题,相对会差一些,但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是加热完成的,细菌等被高温杀死,结果和非常讲究卫生的西餐是一样的。一个是过程控制,一个是结果控制,效果一样。


05
因为季节不同,导致的外在能量补充不同,中国人并不是一直和热水,外国人也不是总喝冷水



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老外生病时也和热水,补充能量的最便捷方式。中国人在天气热时,喝凉开水,也是为了减少体能的能量而已。

老外的健康要求是每天8杯水,那是因为肉类食物中水分很少,需要补充水来参与新陈代谢。同样中国人的食物中的蔬菜谷物水分含量比较多,完全按照老外的8杯水,那就是瞎闹。

谷物蔬菜中能量少,必须大量的食用才能保证人体所需,所以中国人吃饭要好几个菜,一桌子。

老外的肉类能量高,日常吃饭就很简单,一个大汉堡就可以了,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中国人吃的种类多,数量多,消化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热水是一种迅速提供高效能量的方式,我们吃饭喝茶!

反之亦然,老外喝冷水。

06
能量的供应均衡化,中国人喝凉水和老外喝热水,成为一种常态。



世界迅速全球化,供应也便利化,食物的同质化,导致热水冷水不再是衡量的标准。

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在喝凉的牛奶和冰水了,因为他们的食谱日益西方化,肉和蛋奶占很大比列,所以改变了习惯。

这是能量的重新分布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更是能量流动的必然。

世界开始不再按中国人和西方人来区分,而是按照有钱人和穷人来区分了!

以后可能就是,穷人喝热水,富人喝凉水了!因为人均的能源占比不同。

07

同样的问题还有发烧感冒用热毛巾还是用冰毛巾

感冒了我们喜欢用热毛巾盖头,西方用冰毛巾降温,其实都只过是一个物理问题,只是解决的方式不同。


我们由于饮食的结果原因,希望迅速补充能量,然后利用能量带走水分降温,西方则是利用身体的高温传递给冰块毛巾能量,达到降温的目的.

我们喝热水姜汤利用外在能量补充,然后蒙被子发汗退烧,西方则是直接用降低体表的温度来退烧。这就是体内能量的不同导致采用不同的方式。

一个是用身体的所有机能参与,一个是局部的直接作用,没有对错,但哪一种消耗自身能量少,很显然是前者。

喝热水就是这个道理!



能量守恒是少数几个被公认的定理,他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解释很多问题

但初中我们就学习了,还是不能活学活用,这不能不说,我们的退步。



西医的碎片化理论和注重试验的验证方式,使得不能全面的看问题。中医的通盘考虑本来是很好,但凡夫俗子不能体会它的博大精深,用玄乎的理论,而不是可以验证的事例反驳,苍白无力。

只有跳出现有的思维格局,看问题,熟路同归,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而已。



一个初中生都能解释的道理,两个高级知识分子搞不清楚,不知道是不是现代教育的悲哀?



喝不喝热水,看你缺不缺要不要及时补充能量,随意而已!


生活对我说


一感冒,听的最多的嘱咐是

要是感冒引起发烧了,他们能为你打起来


一方认为,发烧应该冰敷降温

一方认为,发烧应该捂被子出汗降温


那么到底是冰敷退烧好呢?还是捂汗退烧好呢?


发烧是身体为增强免疫系统抵抗力,而产生的应激反应

只要不超过38.5°的发烧,都是有利于清除病原体的

如果体温超过38.5°就需要降温

捂被子反而会使体温急速上升

阻碍体内酶的活性,甚至造成脱水

此时可以用退烧药

也可以用物理降温

用凉毛巾、酒精(或酒)擦拭全身


如果体温没超过38.5°

而且感到手脚冰凉,浑身发冷,那就要保暖了

这时候冰敷降温,会让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


捂被子的目的是出汗,出汗是降温的手段


但是只要到出汗阶段了,就是免疫系统战胜疾病后

身体主动散热的过程

所以感冒引起的发烧,

一定要好好休息,感觉冷了捂被子,

体温超过38.5°及时降温,

出汗了多喝水多补充营养。



火罐君

请问是谁告诉你发烧的时候要捂汗的?这是想谋杀么?我建议你去找这个人算账,误人子弟,害人不浅。

中医发烧主张的是发汗,听好了,发汗不是捂汗。发汗就是吃一些刺激人出汗的药物。吃了这些药物,毛孔张开,不断排汗。

我们知道出汗是人降温的重要方法,中医就是利用这个道理使人多出汗,从而发达降温的目的。这个冰敷是一个道理。

发烧了还敢捂汗,越语温度越高,死的越块。你对谁有仇,就叫他捂汗吧。

中医绝对没有叫人捂汗的,张仲景的《伤寒论》就说了发烧注意要通风。中医说捂汗杀人这个锅我们不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