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想給她點100個贊!

每個媽媽也許都碰到過這個難題:別的小朋友想玩自己家孩子的玩具,但是孩子說啥都不樂意拿出來。

這時候的你,是會繼續鼓勵他“分享”呢,還是尊重寶寶就此打住?

一些家長可能糾結再三後,還是會將票投給前者。

但一個國外的媽媽卻“反其道而行之”。面對這樣的情況,她大聲說了“不”並且將背後的原因發在了社交網站上,收穫了數十萬個贊。

這個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想給她點100個贊!

這個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想給她點100個贊!

這位媽媽叫Alanya Kolberg,她的感觸來自有一次帶著孩子去公園玩。

在看到她兒子Carson拿著變形金剛、模型和卡車時,有6個男孩圍了上來要Carson分享他的玩具。

Carson的抗拒很明顯:他將玩具抱在胸口並看向媽媽。

因為來公園前,Carson準備這些玩具是為了和媽媽朋友的女兒一起玩的,他並不想和其他陌生人分享它們。

Alanya見孩子不樂意,便告訴他可以拒絕這些要求,“只要說不就好了”

但這個行為不僅遭到了幾個男孩的“告狀”,並且讓公園裡的其他媽媽對她投去厭惡的眼光。

Alanya看到了這些眼光背後的含義:這個媽媽和她兒子真沒禮貌。

但她同時在網絡上反問道:

“沒禮貌的人究竟是誰?是這樣做的孩子和自己嗎?還是明知別人不願意,卻仍希望別人能夠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他人的人呢?”

她舉了個例子:一個成人到公園吃三明治,會有陌生人要求他分享這食物嗎?

如果他明確表達了拒絕,那些有禮貌的、伸手向他要求分享三明治的人會感覺到不高興嗎?答案都是否定的。

這位媽媽最後堅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她會告訴孩子:我們並非活在一個只要有人要求某件東西,你就得放棄的世界。

這個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想給她點100個贊!

這個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想給她點100個贊!

這讓我想起有次同學聚會上,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曾說起的真實故事:

她女兒帶上了最喜歡的書和玩偶去親戚家玩,說要給親戚家的小姐姐“看看”。

臨回家前,親戚將她拉到一邊悄悄問能不能把玩偶送給自家女兒,原來小姑娘也看上了這個玩具,正和父母鬧著要呢。

同學出於不好意思,從女兒手中半哄半搶了過去給了小姑娘,女兒當場哭得撕心裂肺,她則“逃難似的”趕緊抱上孩子揮手回家。

為了這事,女兒跟她生了一個多月的氣,每次說起玩偶都要哭紅眼睛。

現在想這事,她還覺得有點內疚,愧對女兒。這樣的情況,在你看來是不是有點熟悉?

我們小時候(包括現在還會有),別的小朋友看上了自己的玩具,家長常常會很大方地將它送給別人。

一旦我們因此哭鬧、發脾氣,還會被爸媽指責:“不能這麼小氣”、“別這麼不懂事”、“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個玩具嗎?”

可是對孩子來說,你眼中算不上什麼重要的玩具,對他來說卻是“唯一”。

媽媽隨手送人的小汽車,可能是他“汽車庫”中最重要的一輛;你以為孩子看膩了的書,提出要送給別人時他會急得跳腳——這可是曾經陪伴自己無數個夜晚的哄睡故事,它的意義又哪止一本書那麼簡單?

——強行讓孩子分享這些物品簡直都要上升到影響幸福感的高度了 。

這個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想給她點100個贊!

還有那個“有什麼大不了的”,能把話說得這麼輕巧的人,真讓他嚐到這滋味,他鐵定再也不會這樣說。

有網友就曾經在網上吐槽過自己小時候被媽媽坑的事——

家裡來了小客人,媽媽讓小客人去她衣櫃隨便挑,然後一件新買的衣服就這樣被挑走了。

在自己表達反抗後,媽媽還甚為不屑。

她為此採取了堅定的“報復”措施——沒幾天後,她姨來到她家,她把媽媽的包都拿出來了讓姨選,那一刻媽媽的臉都綠了。

立刻讓人感同身受啊,有木有?回擊得漂亮!

這個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想給她點100個贊!

這個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想給她點100個贊!

其實就是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東西,在不願意分享的時候可以拒絕。

我們常常教給孩子,分享是一種美德、分享是應該被倡導的觀念;卻忘了教給孩子,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東西。

這些東西的所屬權或者分配權並不在那些為了面子、為了看起來很大方、會“慷他人之慨”的家長身上,而在他自己。

如果不願意,他完全可以大聲說“不”。

我們又以為,受過新教育的我們比起老一輩的育兒方式,更“民主”,更尊重孩子。

教孩子分享則是“為他好”,但這又何嘗不是舉著“善意的大旗”,做著違背孩子意願的事,哪裡算得上“民主”、“尊重”呢?很多時候不過是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傷害著他的認知和感情。

這個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想給她點100個贊!

這個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想給她點100個贊!

當你的孩子不願拿出自己的東西分享的時候,請別再給他貼上“小氣”、“不懂禮貌”的標籤。

從小我們就在“孔融讓梨”的教育中,學會“謙讓、分享和無私”,但很少有人告訴我們,如何尊重自我意志、勇於爭取和保護自己的正當權利。

這是教孩子內心強大的重要一課,更是讓他在未來懂得堅持真理、珍愛自己的示範與鼓勵。

也許有一天,你再次碰到全文開頭的那個難題,請記得保護好孩子勇敢說“不”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